倪同芳

倪同芳

倪同芳,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曾任江蘇省錫劇團副團長,江蘇演藝集團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劇協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第九屆政協委員,並為江蘇省藝術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經歷

1946年8月15日出生於江蘇靖江1959年考入江蘇省戲曲學院錫劇科學藝,1964年畢業。1960年進江蘇省錫劇團,師承老一輩錫劇表演藝術家王蘭英,工花旦。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勤學苦練、博採眾長,繼承和發展了前輩藝術,她大膽借鑑了歌唱技巧,並有機結合運用於錫劇聲腔之中,為錫劇藝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品

曾領銜主演《雙推磨》、《海島女民兵》、《沙家浜》、《紅色的種子》、《劉胡蘭》、《孟姜女》、《繡荷包》、《玉蜻蜓》、《南歸記》、《珍珠塔》等劇目,成功塑造了眾多藝術形象。她成功地塑造了錫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海島女民兵》中的海霞;《紅色的種子》中的華小鳳;《劉胡蘭》中的劉胡蘭;《玲瓏女》中的李翠英;《玉蜻蜓》中的王志貞;《珍珠塔》中的陳翠娥、方朵花;《南歸記》中的姚秀女等三十多個形象各異、栩栩如生、光彩奪目的女性藝術典型。

榮譽

1988年憑《孟姜女》中“繡寒衣”一曲獲全國首屆“通美杯”盒帶電視大獎賽金榜獎

1988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蘇電台、上海電台、無錫電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倪同芳演唱會》

倪同芳 倪同芳

1988年在江蘇省中青年演員錫劇電視大賽中獲最佳表演獎第一名

1990年在《南歸記》中扮演姚秀女一角獲江蘇戲劇“紫金獎”

1990年《南歸記》晉京演出,獲第十屆全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2001年在新版錫劇《珍珠塔》參加中國第七屆戲劇節的演出中(飾姑母)獲中國曹禺戲劇獎優秀表演獎

1992年因其在表演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1993年被評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並多次被評為省文化廳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和省級機關工委優秀黨員代表

1995年獲省政府頒發的“第三屆江蘇省文學藝術獎”

1996年出席了中國文聯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9年榮獲“江蘇省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稱號和江蘇省首屆“德藝雙馨”美譽

1999年入選於中國名人大辭典

2000年在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郵政明信片系列中,被列為《新時期中國藝術家》百名之一

評價

她音色清亮、寬厚、共鳴豐滿、剛柔並濟、聲情並茂,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一曲“定能戰勝頑敵度難關”唱響大江南北;是目前最深受觀眾歡迎的錫劇界代表人物。其演出在國內、省內多次獲獎;《孟姜女》中“繡寒衣”一曲獲1988年全國首屆“通美杯”盒帶電視大獎賽金榜獎,同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江蘇電台、上海電台、無錫電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倪同芳演唱會》,推出了獨特的錫劇演唱風格――倪派唱腔,獲得空前的成功,得到了戲劇界前輩、專家一致高度的評價,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和肯定。她領銜主演的錫劇電視戲曲片《玲瓏女》獲全國戲曲電視片一等獎和個人最佳女主角稱號。

錫劇演員

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在太平天國前後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併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錫文劇”,解放後才改成“常錫劇”,簡稱為“錫劇”。錫劇的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錫劇音樂是屬於曲牌板腔綜合體,它並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錫劇的樂隊原來只有一把二胡,現在除二胡外,還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參加伴奏。打擊樂以四大件為主。著名劇目有傳統戲《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孟麗君》、《珍珠塔》、《雙珠鳳》和現代戲《紅花曲》《海島女民兵》等。
潘華| 潘佩瓊| 王彬彬| 吳雅童| 小王彬彬| 張金華| 周東亮| 董雲華| 黃靜慧| 梅蘭珍| 倪同芳| 汪韻芝| 薛靜珍| 楊企雯| 姚澄 | 袁夢婭| 沈佩華 | 徐洪芳| 卞雁敏| 徐美霞| 黃靜 | 沈惠蘭| 唐振華| 馮佼 | 姜雪峰 | 曹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