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百龍

江百龍

江百龍,1940年出生,湖北潛江人。1962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武術系主任,獲中國武林百傑、武術八段稱號。

教育經歷

為國家培養出武英級運動員和一級運動員數十名,近十名畢業生曾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等國任教;不少運動員曾獲全國武術錦標賽前六名的好成績。如今,江百龍已晉升武術九段,他培養的一批批武術專業人才,也分散在全國各地擔任專業教學訓練工作。
江百龍

武術一生

江百龍出生於中醫世家,1962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本科武術專業。在著名武術家溫敬銘教授門下系統地習練過各門派拳術、中國式摔跤、散打、短兵、刺槍術等。 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0年任教研室副主任,1984年兼院科研處體育科技管理工作。江百龍堅持“科技興體”、“科技興教”的方針,大膽改革高等體育院校科技體制,調動教師積極性。
1997年-2000年9月,與各級領導和同事共同創建了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任武術系主任,並完善了本專業的各項建設。
1988年,隨中國體育學院代表團出訪美國;1991年赴前蘇聯任教半年,1992年赴韓國培訓亞式武聯教練、裁判員。
1999年6月,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同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師稱號”,享受國家政府津貼。
2000年9月-2002年9月,擔任深圳龍黨學校校長。 2003年9月-2005年12月,擔任武漢體育學院督導處督導員。
2006年6月,中國武術協會批准授予習雲泰等165人晉升段位稱號。其中九位在武術領域中有突出貢獻的武術工作者被授予九段,江百龍就是新晉升的九段中傑出的一位。
2012年11月25日,“市長杯”武術太極拳比賽仲裁委員會成員江百龍、陳正雷,以及許坤祥等武術名家名師來到雲南西雙版納勐泐文化廣場,與當地武術愛好者切磋技藝。陳正雷還現場進行了太極拳展示,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貫致力於民間傳統武術的挖掘和整理工作的江百龍就著手進行有關武當拳方面的研究。他親自到國家體委向有關領導說明了課題的意義並獲得特批了一個題目。那一段時間,幾乎每一個假期江百龍都在武當山度過,他還走遍了北京、上海、南京、開封、成都、青島等地的圖書館,閱讀大量文史資料近萬冊,碑拓數十處,達數百件,以及將近三十萬的原始資料和近十萬的論證資料,終於寫成了《武當拳之研究》一書。同時他也被稱為“武當拳研究第一人”。
1988年至今,江百龍先後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及其他體育科技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他主編的《武術理論基礎》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徒手技擊術》《防身絕招》專著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論著還有《中國武術史》《中醫學基礎》《中國摔跤》《現代散打》《跆拳道》《泰國拳》《擒拿手》《競技推手》《空手道》《武術家》《中國短兵》等。其主要科研成果曾獲武漢體育學院教學成果獎、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各一項,黃鶴髮明獎、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二項。 其中,由他著作的《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於1992年8月通過鑑定,獲專家好評,國內幾家報刊、雜誌發表評述文章,給予較高評價;曾參加武術統編教材的撰寫工作,該教材獲國家教委特等教材獎。 在他擔任教學訓練工作期間,他又悉心指導年輕教師出版了八本專著,內容涉及現代散打、中國式摔跤、擒拿、泰拳、跆拳道、競技推手、短兵、兩節棍。江老師用科普讀物的形式定位和操作這一系列讀物,據說目前這幾本書的發行很好。
此外,在幾位研究生和武術愛好者的協助下,江老師從1997年便開始操作有關明清武術典籍的研究工作。為了這一工作,江老師嘔心瀝血,走遍了全國十幾個大城市的圖書館,跑遍了古籍讀物資料室。江老師說:“由於目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古文基礎比較差,所以對武術典籍的內涵和外延上都很難把握準確。明清武術典籍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武術理論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國武術理論最基礎的資料,明清武術是中國武術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階段。”
正是出於對明清武術典籍閱讀工作的重視,所以江百龍才下定決心一定要著作一部《明清武術拳學理論通》,系統、全面地闡述明清武術典籍的來龍去脈、作者簡介、成書情況、撰寫體例、學術價值以及閱讀應注意的問題等等,並將許多重要的武術典籍翻譯成白話。這給中國武術的研究者對明清武術典籍的閱讀提供重要的幫助和指導。
退休過後的江百龍對待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他自己認為是處於一種“平民心態”:“自得其樂,用平常心對待一切。返璞歸真,用中庸心態處理問題。名和利對我來說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我只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快樂的狀態,身體健康,生活自在。”所以他幾乎每周都會開車到鄉村去兜兜風,到農家去住住,與淳樸的老鄉聊聊天,或者去釣釣魚什麼的。江老師說他現在很喜歡這種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

明清武術古籍拳學論析

出版/發行時間: 2008-12-01
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作者: 江百龍 林鑫海
ISBN: 9787500934639
版次: 1
開本: 32開
頁數: 334

內容簡介

“拳為武藝之源”,拳學是其他各種器械的技術基礎,搞清楚了拳學技理,就為深入研究各器械專著之技理準備了基礎條件。我們選取的明代拳學專論為唐順之著《武編·拳》,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清代則選取了頗有學術特色和新義的兩種,即清初張孔昭傳述、曹煥斗編注的《拳經拳法備要》和萇乃周著《萇氏武技書》。這4本堪稱經典之作,所論拳理拳法各有所側重,特點和成就亦不盡相同,各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特點和一個流派的水平。 全書分為前言、導論與4部論著的拳學技理論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對成書的目的、過程及明清武術論著館藏的基本情況、成就特點、值得思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綜合介紹;第二部分是對4部論,著的作者、成書經過、內容結構、技理成就和學術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與分析,它是本書的主體。

目錄: 導論

一、古代武術論著概述
二、明清武術論著的分類及其基本內容
三、明清武術論著的主要成就與特點
第一編 《武編·拳》拳學論析
一、《武編》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武編·拳》原文轉錄
三、《武編·拳》斷句
四、《武編·拳》內容結構分析
五、《武編·拳》技理成就探微
(一)“拳勢”專論的學理成就
(二)拳法要義簡析
(三)學術特點綜評
附論:《峨嵋道人拳歌》要義簡析
(一)《拳歌》原文轉錄
(二)《拳歌》要義評析
第二編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拳學論析
一、《紀效新書》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原著轉錄
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技理成就探微
(一)篇題與題解要義評析
(二)文論要義評析
(三)“三十二勢拳圖注訣”要義簡析
(四)學術特點綜評
四、有關戚繼光《拳經捷要篇》的研究
(一)《太祖長拳三十二勢圖》辨偽
(二)金一明著《三十二勢長拳》述要
(三)唐豪著《戚繼光(拳經捷要篇)的研究及其評價》述要
(四)顧留馨著《明戚繼光(拳經捷要篇)及其(拳法圖)》述要
(五)沈壽著《明代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今譯與解析》述要
(六)馬明達著《戚繼光(拳經捷要篇)探論》述要
第三編 《拳經拳法備要》拳學論析
一、《拳經拳法備要》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拳經拳法備要》內容結構分析
三、《拳經拳法備要》拳學技理成就探微
(一)“秘訣”三篇技理簡析
1.《問答歌訣二十款悉盡其中之秘》簡析
2.《周身秘訣十二項》簡析
3.《下盤細密秘訣》簡析
4.學術特點綜評
(二)《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技理簡析
1.各專題技理要義分論
2.學術特點綜評
附:譜外餘論——“少林五拳”文獻述要
1.炒林宗法》和《少林拳術秘訣》的面世
2.“少林五拳”資料節錄
3.徐震、唐豪關於《少林宗法》
和《少林拳術秘訣》的考證節錄
(三)《張橫秋先生傳授習練手法秘要》技理簡析
1.論“身法與身力”
2.論“練打四要”
3.論“三盤起手妙訣”
4.論“提勁與運氣”
5.論“迷拳”要義
6.“醉八仙歌”拳意簡析
7.“死手解救”六法述評
(四)《拳法備要》技理簡析
1.拳法歌訣簡析
2.拳法圖像簡析
附錄:唐豪評述
拳經一卷
拳經拳法備要各一卷
第四編 《萇氏武技書》拳學論析
一、《萇氏武技書》作者與成書經過
二、《萇氏武技書》內容結構分析
三、《萇氏武技書》技理成就探微
(一)萇氏“中氣培養”學說舉要
1.“培養中氣”是“萇氏拳學”立論的學理基礎
(1)“中氣”學說的理論依據
(2)氣力之根本在於聚精會神
(3)“中氣”凝聚與納氣法
(4)初學莫言鍊氣先攻步勢身法
2.經氣循行與拳勢轉關間的動態平衡
——萇氏獨特的“陰陽論”
3.動勢屈伸與內氣收放必合面部五行
——萇氏獨特的“五行論”
4.形氣合煉 以氣統拳領氣歸著在三尖
——萇氏獨特的“合煉論”
(二)萇氏拳技學理精粹
1.萇家拳的形神特點
——頭似蜻蜓點水腰如雞鳴卷尾
2.內勁撒放竅要
——如夢裡著驚如悟道忽醒
如皮膚無意燃火星
3.交手認路截氣搗虛
4.“三尖、六合、十二節”說
5.入手進招分門說
6.較技中的過氣與制氣
7.拳勢中的虛實、動靜與剛柔
8.樁功特點
9.武德訓示
(三)萇家拳“二十四字拳法”述要
1.《合煉中二十四勢》簡析
2.《二十四拳譜序》簡析
3.《二十四字論》簡析
4.“二十四字”及“二十四勢”名目
5.《二十四字圖說》釋例
6.《二十四字偏勢》簡述
四、萇氏拳學起源問題辨誤
五、《萇氏武技書》學術特點綜評
附錄
徐震編定《萇氏武技書》之“凡例”
徐震作《萇氏武技書》序
《萇氏武技書》原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二節棍

書籍作者:江百龍 主編 吳志勇 編著
圖書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書品相:8.5成品相
庫 存 量:1 本
圖書售價:15.00元
圖書類別:體育
圖書標籤: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湖北 科學技術 包郵 出版社:
上書時間:2009-11-24
出版時間:2004-05
印刷時間:2004-05-01
開本:32開
頁數:158頁
裝訂:平裝
印數:5千冊

個人故事

電話那頭的江老師先騙我自己正在北京辦事,然後又說等他明天回武漢再跟我聯繫,還是和以前一樣愛開玩笑。這一轉眼的工夫,江老師從系主任退下來已經有四年的時間了,問他這幾年過得怎么樣,他說:“很充實,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尤其是去年開始,我又被武漢體院返聘了。”
目前,江老師在體院擔任“院督導員”工作,體院的四位督導員都是原來各系的主任。聽江老師介紹,院督導員的工作主要是對全院的訓練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的檢查、監督、舉報、評估,並擁有一票否決權。
督導員的工作雖然不需要天天坐班,按江老師的話說,就是:“想什麼時候去看誰的課,就不打招呼直接去看,隨機抽樣。每天巡視,提著個包,從這個館走到那個館,走走看看。”
其實院督導員的工作可不像江老師開玩笑說得那么簡單,承擔的任務和責任是很大的,不僅要對體院的教學隨機抽樣觀摩、巡視,還要對主管教學有關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進行檢查,監督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工作,並且對院裡的一些重大決策以及教學訓練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方案和意見。
從去年開始,體院上上下下對教學越來越重視,教學態度也比原來認真了許多,這和四位督導員大膽亮出幾張黃牌很有關係。
江百龍對年輕教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培養是出了名的,前一段時間,他又指導年輕教師出版了八本專著,專著內容涉及現代散打、中國式摔跤、擒拿、泰拳、跆拳道、競技推手、短兵、兩節棍,江老師用科普讀物的形式定位和操作這一系列讀物,據說目前這幾本書的發行很好。“我還準備再搞兩本,再介紹一下中國劍道和日本空手道,一共十本組成一部叢書,全面介紹中國傳統搏擊和中外各種搏擊術。”
此外,在幾位研究生和武術愛好者的協助下,江百龍從1997年便開始操作的有關明清武術典籍的研究工作也終於接近尾聲。
“由於目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古文基礎比較差,所以對武術典籍的內涵和外延上都很難把握準確。明清武術典籍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武術理論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國武術理論最基礎的資料,明清武術是中國武術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階段。”正是出於對明清武術典籍閱讀工作的重視,所以江百龍才下定決心一定要搞成這部《明清武術拳學理論通》。“我不僅要將明清武術典籍翻譯成白話,更要對武術典籍的來龍去脈、作者簡介、成書情況、撰寫體例、學術價值以及閱讀應注意的問題等等進行全面的討論,希望能夠給中國武術的研究者對明清武術典籍的閱讀提供一些指導。”
為了這一工作,江百龍可謂嘔心瀝血,這幾年來,他走遍了全國十幾個大城市的圖書館,跑遍了古籍讀物資料室,“目前已經成稿,大約六七十萬字,這部書實在是弄得辛苦,弄得我的眼睛都快毀了。”
從去年開始,江老師又在學院的要求下重新帶起了研究生,“我這幾天正在給他們講《周易》,我備課已經備了一個多月了。”
一個偶然,江百龍發現現在學生居然對《周易》完全不了解,他想,學武術的人怎么能對易經一點兒都不懂?易經是整箇中國哲學的源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開端,作為大學生、研究生,怎么能夠對它連一點兒起碼的概念都沒有呢。於是江百龍對學生說:“這樣吧,其他一切知識都先不講了,先講《周易》。”令江百龍沒有想到的是,學生對《周易》非常感興趣。“這下我麻煩了,我本來其實也是個半吊子,這回一備課,也趁機重頭再學一次。”
江老師談起了現在的學生:“他們很聰明,但是我總覺得他們在渴求的熱情和學習的勤奮上不如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每次講完課我不提問題他們就很少提問題。”江百龍回憶起以前溫敬銘老師給自己講課的情景:“每次溫老師上完課,我們起碼圍著他問半個多小時。‘您剛才講了一個問題,我感覺也不完全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您看是不是就是這樣……’我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有稀奇古怪的想法,經常問得溫老師哭笑不得。”
江百龍的一雙兒女目前都在美國波士頓,當年兒女出國的時候,江百龍教了兒子散打和擒拿,教給女兒一套劍,現在兒女在國外都是事業有成,已經完全不用他費心了。問江老師想不想和老伴去美國合家團聚,他說:“我可不想去國外生活,走一走玩一玩可以,真在那兒生活,哪兒有在這裡這么自在。”
退休這幾年來,江百龍對待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他說自己現在是“平民心態”:“自得其樂,用平常心對待一切。返璞歸真,用中庸心態處理問題。名和利對我來說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我只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快樂的狀態,身體健康,生活自在。”
“江太公”喜歡釣魚,每周要是不釣個一次兩次,他就覺得缺了點兒什麼似的。每到周五晚上,江百龍就開著他的豐田車,沒有目的地往鄉下開,“到哪個農家住一住,吃餐農家飯,休息休息,第二天早晨起來再釣個魚。”江百龍說他喜歡這種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