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江

南流江

南流江古稱合浦水,是廣西沿海諸河之一,發源於廣西北流市大容山主峰蓮花頂南麓,向南流經玉林市玉州區以及博白、浦北、合浦等縣,在合浦縣黨江注入北部灣,全長287公里,流域面積9704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南流江三角洲是廣西最大的三角洲。 南流江是廣西南部獨自流入大海諸河中,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豐富的河流。它流貫玉林盆地、博白盆地和南流江三角洲。南流江流域光、熱、水、土條件優良,盛產稻米、甘蔗、花生、烤菸、水果,是廣西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

基本信息

幹流概況

南流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發源於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鄉大容山南側。向南流經北流市、玉林市玉州區、玉林市福綿區、博白縣、浦北縣、合浦縣6縣市。

古稱“合浦水” 或廉江,中游部分河段又稱晏江或羅城江,入海口則稱白須口或三汊港,幹流全長287公里,流域面積9704平方公里。

玉林市北流市為河源段。

玉林市市轄區境內南流江幹流,從北流市大六坡入玉林市市轄區境,經茂林、名山、玉城、南江、城西、福綿、樟木、新橋、石和、沙田等街道(鎮),在沙田南流村入博白縣境。幹流在市境內長66.7公里。市內集雨面積1957平方公里。

博白縣境內南流江幹流,北從玉林市福綿區沙田鎮入縣內城廂鄉護雙村,流經城廂、博白鎮、柯木、三灘、亞山、大利、頓谷、合江、沙河、菱角等10個鄉鎮,從菱角鄉柱石村旺盛江口出境流入浦北縣,全長95公里,集雨面積2605平方公里。

南流江幹流從大小馬口入浦北縣境,收納縣內的小江(1958年已在馬口建合浦水庫)。納流後經百歲灘、石油灘、縣境與合浦之間的沖積平原,到泉水鎮的江口收納張黃江,匯後流至合浦縣。

南流江在合浦縣境幹流長約100公里,流域面積1381.2平方公里。在縣東北曲樟鄉早禾村公所所屬新渡村北折而西行。始成為合浦、浦北兩縣界河。其後出入於兩縣邊界間。

張黃江口以下,流向南折約78公里,至常樂鎮再流經石康、石灣、廉州、沙崗、黨江等鎮。在石康鎮和石灣境,先後兩次分叉,分流數公里後又複合,然後在石灣周江口村,流進周江入海水道,南行約35公里,流經縣城入海。河道在石灣以下,分叉更多:在環城公鵝灘分出的一支,流入洪潮江,至沙崗田寮復匯合幹流。幹流在環城泥江口分出一支西南流,約2公里,至黨江圩西,再分東、西水道,分別曲折南行10公里和8.5公里入海。幹流自泥江口向西南流,至沙崗沿七星島西北入海。在七星島北另分的一支,沿島東南流,再沿島的南端入海。

是廣西獨流入海第一大河。是廣西南部獨自流入大海的河流中,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豐富的河流。

江口概況

南流江河口,古稱三汊港,在漢代即為中國與東南亞交通貿易的重要口岸。隨著北海港的興起及南流江河道淤淺,作用已減弱,但在地方水運業中仍有重要地位。

南流江分5條支流在縣城西南入海, 各支流河口距縣城12—18公里不等,最東的叉隴江口與最西的幹流河口相距約14公里。

幹流河口,在縣城西南約18公里,東岸是沙崗鎮七星島茅荒擅,西岸是西場鎮與沙崗鎮界鱟港江口, 兩岸相距約2500米,河口西南走向,河床寬510米,深3.25米。兩岸有砌石堤圍。漲潮時30—40噸船可直達總江口,河口外有欄門沙,對航運影響較大。

木案江河口,南流江西水道出海口,在縣城西南約15公里的黨江木案村牛角捱與漁江村獨屋坪之間。河口寬1000米,水深1—3米,泥沙質底,兩岸有石堤圍。1965年總江建閘前是南流江口主要港口,乘潮往北海可航50—100噸船,往黨江可航30—60噸船,現已逐漸淤淺。

叉隴江河口,南流江周江分流出海口。位於縣城南約12公里,在黨江馬頭村與環城水兒村之間,南向,寬1100米。沙質河床,航道水深1.2米,河口內3公里有叉隴港,為1965年後南流江口主要航港,50噸船乘潮可入。北通廉州船閘,乘潮可航20—40噸船。

叉隴西北約1.5公里有乾體港, 是古代合浦對外貿易交通的重要口岸。港東面有清代建築的八字山炮台。附近有1884年中法戰爭時修築的營壘遺址兩處,俗稱白泥城和紅泥城。

其餘兩叉道河口一為針魚墩河口,在黨江漁江、沙沖村交界處,一為尿燕子河口,在黨江、沙崗交界處,兩江口寬度均不足1000米,水深1—35米。

水文特徵

南流江幹流設有南江水位站(1971~1984年)、船埠水位站(1936~1958年,觀測有中斷)、橫江水文站(1958年設定)、玉林水位站(1951~1953年)、博白水文站(1933年設定)、馬口水位站(1966年設定,觀測有中斷) 、常樂水文站(1952年設定)、合浦水位站(1947~1957年,觀測有中斷)、總江口水位站(1965年設定,觀測有中斷)。常樂站控制面積為6645平方公里,占南流江流域面積的72.6%, 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56.1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80.1億立方米(1959年) ,是最小年徑流量21.7億立方米(1963年)的3.7倍,變差係數為0.28 ,豐水期4~9月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80.6%, 6~9月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3.1%。是後汛期降水補給比重較大的河流。 常樂站多年平均輸沙率為36.4公斤每秒,年輸沙量115萬噸。由於泥沙淤積, 南流江河口已形成面積達55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頂部上延至常樂圩,由東北向西南延伸50餘公里,平均高程為4米,近代沉積厚度達10米以上,三角洲上河網密布。

以常樂站為代表,集雨面積65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56.1億立方米;汛期4-9月徑流量45.3億立方米, 占總徑流量的80.7%。平均含沙量0.22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115萬噸,侵蝕模數為174噸/平方公里。流量達80.1億立方米,最枯水年1963年,徑流量為21.7億立方米,差值達58.4億立方米,相當多年平均值的1.04倍。1965-1973年是一段較長的連續豐水周期,歷年徑流量,都大於多年平均徑流量,其中最大1970年78.5億立方米;1974-1981年又是以豐枯交替變化出現的周期。1981-1990年是連續下降的枯水周期,1989年最低徑流量為19.7億立方米,徑流量年際變化既有增加趨勢,但又不穩定。

含沙量的年際變化,南流江1954-1959年平均含沙量0.214公斤/立方米;60年代平均含沙量0.210公斤/立方米,比50年代減少1.9%;70年代平均含沙量0.20公斤/立方米,比50年代減少6.5%,比60年代減少4.7%。

玉林市市轄區境,平均水位海拔高程70.25米,最高為72.36米(1971年6月1日) ,最低為河乾(1989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斷流14天,南江水位站河底海拔高程為67.0米)。河段高差29米,坡降0.04%,河寬(中游)80米-100米,河底為沙質。平均流量39.6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220立方米/秒(1971年6月1日) ,最小流量0.017立方米/秒(1964年8月29日)。平均年徑流量12.52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深831.1毫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2.58萬千瓦。

開發治理

南流江的主要問題是流經玉林盆地的河段落差小,泥沙淤積,排泄不暢,常鬧洪澇。 據調查, 30年來南流江上遊河床普遍抬高2-4米。建國初期茂林橋水深3-4米,1985年只有1-2米。 南流江的南江大橋河段, 建國初期水深5米多, 1985年僅1.5-2米。1952年前40噸重的鹽船,可以從合浦通航至玉林市福綿鄉船埠起岸,現已斷航。洪澇常有發生,據玉林縣誌記載,“鹹豐三年(1853年)五月初,大雨連綿三日,大水壞屋無算”;民國6年(1917年)下雨7天7夜,“水淹百鄉,鬼歌萬戶”。建國後,1971年5月31日至6月2日,連下3天特大暴雨,受淹耕地23.1萬畝,沖毀房屋44398間,受災人口17.34萬人;1985年9月22日至23日,因受17號颱風影響,新橋、沙田、南江、福綿等鄉洪水泛濫,淹沒農田27萬畝,水淹77個村莊,倒塌房屋2420棟。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南流江的整治工作。早在建國初期,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挖疏南流江,以後也結合水利歲修進行挖疏。對南流江的整治復航工作也在抓緊進行。 玉林地區行署於1987年9月成立了南流江整治復航領導小組,重點解決博白沙河壩船閘整修問題。1989年博白至北海的水路運輸已復航。

1960年在小江河口建成的小江水庫,總庫容為11億立方米,是廣西的大型水庫之一。

博白縣境,泥沙量的逐年增加,使南流江造成嚴重的河床淤積,泄洪遲滯,洪澇災害常有發生,南流江洪澇成為縣內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生雞窯、鴉山江口、馬門灘、頂水角、倒流角、百歲灘等是南流江落差較大的河灘,其中馬門灘、百歲灘(舊稱北戍灘)是古代著名的險灘。70年代開展大規模治理南流江工程建設,河道截彎取直有茅坡、新屋地、倒流角等3處。沿江設定小渡口26處,其中機動車船渡口1處;建有沙河水輪泵站和沙河船閘,還有跨江大橋3座、大渡槽1條。解放以前,南流江一直是桂南重要水上交通要道;解放以來,由於陸路交通運輸發展和南流江河床淤積嚴重,以及流量減少等原因,南流江的交通運輸已經衰退。至今博白鎮至沙河鎮河段因建橋和水輪泵站水壩已不能通大船,南流江水能可開發利用量10440千瓦,至1989年底已開發利用285千瓦。

1956年至1978年間,對南流江進行初步整治後,武利江口以下幹流及分流多已修築較高大堤圍,防洪能力大為提高。部份河段已經疏深、拓寬、裁彎取直,總江橋閘以下幹流河道及三角洲西水道兩岸堤間寬度均達400—500米,近海河段寬達800—1000米。南東水道河寬200—300米。

周江水道歷史上曾是南流江主要航道,船舶從乾體港海口直達廉州,經周江口入幹流,可達博白、玉林。但周江於明代已淤淺,曾先後兩次疏浚。清道光十年(1830年),在周江原分流口的東五里上游另開新河口,導流入周江,其後也淤塞了。現周江淤沙已高出幹流平水期水面1.5米,至石灣古城頭村南約3公里河道也已被淤塞,在洪水期水流才能通過。古城頭以下周江河道平時由七里江、清水江等支流供水,水深0.3一1米,水面寬10米一30米,流量甚微。 縣城河段無堤,河道寬50米左右,安全泄洪量169立方米每秒。近年由於南流江各水道已築堤,縣城至周江以上河段也在右岸築堤,下游(包括廉州西門江)淤塞的河段尚未疏通,導致洪水期縣城水位壅高。1985年汛期縣城出現建國以來罕見水位,大多數街區受淹數日,深者達1米以上。

南流江流域內1958年以來所修建的水庫等水利設施控制集雨面積2800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28.9%。並建有總江橋閘、公鵝灘控制閘,攔截幹流河水灌溉三角洲農田。縣境內在常樂、 石灣圩,在常樂鎮屬陽月村北與浦北縣交界處備有公路橋1座跨南流江幹流。黨江圩南有公路橋1座跨三角洲東水道。縣城有橋5座跨西門江。橋、閘、水庫對河流及航運都有一定的影響。

主要支流

南流江有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14條。其中以發源於浦北縣福旺鄉羅陽山東麓的武利江最大,流域面積為12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9.8億立方米,河長120公里, 河道坡降0.54%。,於合浦縣江底從右側匯入南流江。同是發源於福旺鄉羅陽山麓的馬江(又稱小江)是南流江的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積9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河長93公里,河道坡降0.68‰,在浦北與博白交界處從右側匯入南流江。

北流市境,匯入南流江的支流有:

六洋河(舊志稱綠藍水) 。發源於大容山蓮花頂,流域面積193.9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4米,天然落差396米。最大流量每秒715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33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6.15立方米,年徑流量25711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10530千瓦,規劃開發電量5090千瓦,已開發電量1565千瓦,已建成水庫有效庫容3054萬立方米。河流全長22.8公里,流經西埌鎮的大車、西岸、平山、平地山、西埌和新圩鎮的梧村、沙塘、南勝、下坡、平安山等鄉村,在合水口與白鳩江交匯,經陶山流入玉林市境,匯入南流江。

白鳩江。 發源於大容山吐珠水,流域面積46.7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5米,天然落差249米。 最大流量每秒356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8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45立方米,年徑流量6060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1080千瓦,規劃發電量730千瓦,已開發電量390千瓦。已建水庫有效庫容75萬立方米。河流全長14.2公里,流經大里鄉的小馬、六堆、羅樣及新圩鎮的六旺、宋村、白鳩江、平安山,在平安山的合水口處與六洋河匯合,流入玉林市境,匯入南流江。

清灣江。發源於大容山三叉水仙女橋,流域面積85.5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6米,天然落差514米。最大流量每秒556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5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每秒2.71立方米,年徑流量11337萬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10770千瓦,已開發電量22662千瓦(即大容山水電站) 。規劃建水庫有效庫容量2970萬立方米,已建成水庫有效庫容2040萬立方米。河流全長21.7公里,流經林垌、六馬、六厚、古紅、羅坡、大里等村流入玉林市境,匯入南流江。

塘岸河。發源於塘岸鎮長塘村,流域面積39.7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5米,天然落差40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27立方米, 年徑流量4867萬立方米,規劃建水庫有效庫容308萬立方米,已建成水庫有效庫容308萬立方米。河流全長8.8公里,流經長塘、六和、利民、塘岸、涼亭等村,流入玉林市境內,匯入南流江。

玉林市區境內,南流江屬第一大江。主要支流有:

路峒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二源出自北流市的大牛嶺和長塘。在北流市塘岸入市境。經茂林鎮於水車村入南流江。河流長20公里,在市內長10公里。流量小。

六珠水 南流江一級支流。 源出常樂村大嶺腳,於六珠坡入南流江。河流長4公里。河寬30米,河深1500毫米。流量小。

望江 又名清灣江,南流江一級支流。源出大容山主峰梅花頂,在北流市馬賽村入市境, 經名山、城北、玉城、城西、福綿等街道(鎮),至與善橋入南流江。流域面積239.9平方公里,河流長44公里,在市內長37.9公里。河床海拔74.59米。坡降5.11%,河寬30米-40米,河深1000毫米-2000毫米。洪峰流量873.5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10.9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4.46立方米/秒, 年平均徑流量2.4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26萬千瓦。市境內河段上游支流建有中型水庫2座(蘇煙、寒山)、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5座、陂壩4座、小水電站裝機4台、容量525千瓦。

鄧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 源出大煙、 綠榮等地,至大塘入北流市境匯清灣江。河流長12.5公里, 市內長4.5公里。河寬10米-20米,河深500毫米-1000毫米。上游建有中型水庫1座(蘇煙)、小(一)型水庫2座(三和、良田)、小水電站2座。

大梁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賣酒鄉關山坳,在南流村入羅望江。流域面積50.8平方公里, 河流長16.6公里,坡降0.42%,河寬20米-30米,河深300毫米-1000毫米。洪峰流量115.96立方米/秒, 豐水年平均流量1.88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0.77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42億立方米。建有陂壩2座(文塔陂、東沖坡)。

釃水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寒山,至西望橋上游入羅望江。河流長13公里。流量小。建有小型陂壩2座(陳肚陂、西陂)。

三山江 又名仁東河,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寒山。在仁東鎮良村與六寮水匯,經石地與張道岩山口江合,再經石山合白[氵產]水,至白鳩橋入羅望江。流域面積91.1平方公里。河流長22公里, 坡降4.7%。河寬10米-25米,河深500毫米-1000毫米。洪峰流量208.8立方米/秒, 豐水年平均流量3.38立方米/秒, 枯水年平均流量1.38立方米/秒; 年平均徑流量0.790億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庫1座(寒山) ,小(一)型水庫1座(涼水塘),陂壩4座(三山、鵝公、黃步、白鳩)。

定川江 又名車陂江,南流江一級最大支流。源出葵陽鎮峽肚沖,在西斗與九陂江合,至江心車與雙鳳江匯,至七沖村與七沖江合,在成均鎮古城村與雅橋江匯,合流處上段稱鳴水江,下段稱定川江。匯水至通曹村有都黃江水入,經萬濟橋至福綿鎮船埠入南流江。流域面積673.4平方公里。 河流長63公里,水位71.15米,坡降1.52%,河寬100米-120米,河深1000毫米-1500毫米。 洪峰流量1543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10.23立方米/秒, 年平均徑流量5.6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1.07萬千瓦。流域內建有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水庫12座,小(二)型水庫18座,引水工程19座,小水電站20座。

雅橋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上游黨州江、北清水江,在龍安鄉滕沖村合流稱雅橋江。至車田村入定川江。流域面積166平方公里。河流長40.4公里,河底海拔70.7米,坡降2.38%,河寬40米,河深600毫米。洪峰流量380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6.16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38億立方米。建有小(一)型水庫5座(榕塘、金雞、旺沖、六霍、龍清江),小(二)型水庫4座.引水工程6座。

黨州江 南流江三級支流。源出小平山鄉高鷹頂,在滕沖村入雅橋江。河流長22公里,河寬10米-20米,河深500毫米-1000毫米。建有陂壩1座(龍安)。

北清水江 南流江三級支流。源出洛陽鄉綠玖、化塘二村,在螺網村匯旺沖水,至三江橋入雅橋江。河流長11公里。河寬3米-6米,河深600毫米-1000毫米。建有陂壩1座(三合陂)、小(一)型水庫2座(金雞沖、旺沖)。

沙埠江 南流江三級支流。源出思姓山,至龍安圩入雅橋江。河流長6公里,河寬5米-7米,河深400毫米-500毫米。建有小(一)型水庫1座(六霍)。

西水江 又名雙鳳江,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六萬山六存、良寧、社崗等地,至南村入車陂江上游鳴水江。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河流長23.6公里。坡降5.01%,河寬20米-30米,河深500毫米-1000毫米,洪峰流量302.5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4.9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平均徑流量1.10億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庫2座(鐵聯、鯉魚灣) 、引水工程2座(豐崗陂、西江陂)、水電站4座(鯉魚灣、洞口1沙坪、鐵聯)。

七沖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成均鎮石律村,至七沖村入車陂江上游鳴水江。流域面積27.6平方公里。 河流長7公里。洪峰流量63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1.02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0.4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22億立方米。

都黃江 又名成均河,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六萬山蓮花頂,至望沖注江口水庫。流域面積,67.4平方公里。河流長22公里,坡降8.42%,洪峰流量154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枯水年平均流量1.024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56億立方米。

麗江 又名橋麗江、新橋江,南流江一級支流。源出陸川縣鳳凰嶺,至馬坡鎮靖東入市境。經新橋圩至黎頭嘴入南流江。流域面積498.4平方公里。河流長51公里。在市內長15.05公里, 水位89.9米,陂降1.40%,河寬25米,河深1000毫米-1200毫米。洪峰流量1142立方米/秒, 豐水年平均流量18.49立方米/秒, 枯水年平均流量7.57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4.1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06萬千瓦。建有小(一) 型水庫2座(雲茂一、里普庵)、引水工程3座、中心電灌站1座。

沙生江 又名太平江,南流江一級支流。源出六萬山葵扇頂,經大沖匯生銀水,至大綠橋合古龍江, 至江口村入南流江。流域面積80.03平方公里。河長33公里,坡降8.28%。洪峰流量183.3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2.97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1.21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67億立方米。 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30萬千瓦。建有引水工程4座,小水電裝機4台容量972千瓦。

旺老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有二源:一出六萬山石龍頂,至旺老山匯蘆盪水,於貴元坡入南流江;一出六萬山葵扇頂獅子頭,在長山村注羅田水庫,至旺老山匯旺老江。流域面積98.6平方公里。 坡降11.9%。洪峰流量226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3.66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82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39萬千瓦。建有中型水庫1座(羅田),小(二)型水庫5座,陂壩1座,小水電站裝機7台、容量3375千瓦。

社洞江 南流江一級小支流。源出樟木鎮高沙淘牛坡,至瑞洞入南流江。長4公里。

蘇立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二源均出石和鄉,一出大義水尾村(稱大會水),於石門村注共和水庫,至大坡村與柳江匯;一出雞籠嶺(稱柳江),至龍板塘與大會水合流稱蘇立江。經蘇立圩至江廉坡入南流江。 流域面積57.98平方公里。河流長23公里,坡降1.98%。洪峰流量132.9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2.15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0.88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48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03萬千瓦.。建有中型水庫1座(共和),小(一)型水庫2座(旺久、大義)。

六司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 源出沙田鄉梳頭崗,至六司村入南流江。流域面積53.25平方公里。河流長17公里,坡降7.21%。洪峰流量122立方米/秒,豐水年平均流量1.97立方米/秒,枯水年平均流量0.81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0.4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07萬千瓦。建有引水工程1座。

沙田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有三源:均出自陸川縣境,一出羊夾,二出藜蘺嶂,三出牛威嶺, 匯流至博白縣水浸陸村入市境。流域面積293.8平方公里,河流長40公里,在市內長18公里。 水位72米,坡降3.12%,河寬55米,河深800毫米。洪峰流量673.8立方米/秒,車水年平均流量12.91立方米/秒, 枯水年平均流量4.47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49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蘊藏量0.13萬千瓦。建有引水工程1座(沙田壩),水電站2座、裝機容量17千瓦。

六答江 南流江二級支流。源出樟木鎮六答村,入博白縣雙鳳,會六珠江至沙浪入南流江。市內河長僅1.8公里。

南流江在博白縣境河段的支流有30條,其中位子南流江以東的有合水河、周村江、烏豆江、小白江、清湖江、亞山江、白花江、合江河、新鄭河、霞嶺河、岸沖河、洋運河、烏木河、李揚河、龍垌河等15條;位於南流江以西的有春石河、綠珠江、水鳴河、西垌河、上包河、下包河、頓谷河、林村江、山橋河、大仁河、金陣河、江寧河、木旺河、雙山河、大陂河等15條, 這些支流最長的達45公里,最短的只有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最大的達19.4立方米每秒。

合水河 是南流江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城廂鄉護雙村流經九龍村入南流江。全長15公里,集雨面積130.4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5.8立方米每秒。已建水利設施41處。其中蓄水工程8處,引水工程30處,提水工程3處,水能理論蘊藏量1483千瓦,可開發利用1310千瓦,已開發利用162千瓦。

綠珠江 是南流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因梁綠珠故里位於江上游而得名。發源於雙鳳鄉,流經浪平、 柯木鄉,入南流江,全長45公里,集雨面積3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4立方米每秒,年均徑流量3.58億立方米。已建水利設施6處,其中蓄水工程1處,引水工程5處。水能理論蘊藏量6082千瓦,可開發量6082千瓦,已建綠珠江電站、充粟電站、月田電站,大田電站正在興建中,已開發利用6358千瓦。

亞山江 古代稱大白江。 是南流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黃凌鄉,流經三灘鎮、亞山鎮,入南流江,全長30公里,集雨面積235.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7.8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2.47億立方米。已建水利設施140處,其中蓄水工程27處,引水工程110處,提水工程3處。水能理論蘊藏量5304千瓦,可開發量4882千瓦,已開發利用1492千瓦。

水鳴河 是南流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永安鄉,流經水鳴鎮、大利鄉、入南流江,全長30公里,集雨面積1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8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1.83億立方米。已建水利設施57處,其中蓄水工程17處,引水工程28處,提水工程12處。水能理論蘊藏量3582千瓦,可開發量3703千瓦,已開發利用598千瓦。

合江河 是南流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馬子嶂山麓和風山、新田,流經東平鎮、合江鄉, 入南流江,全長33公里,集雨面積59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4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6.12億立方米。 已建水利設施468處,其中蓄水工程261處,引水工程189處,提水工程18處。水能理論蘊藏量9030千瓦,可開發量3790千瓦,已開發利用1478千瓦。

江寧河 是南流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那林鎮,流經江寧鄉,入合浦水庫。縣內長度31公里,集雨面積16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2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1.65億立方米。已建水利設施54處,其中蓄水工程. 31處。水能理論蘊藏量3764千瓦,可開發量3316千瓦,已開發利用1242千瓦。

浦北縣境匯入南流江支流有:

武利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福旺鄉境內的蛇兒嶺,自北向南經福旺古立流經三合、北通、 白石水、 靈山縣的武利、文利和縣內大成鄉,於合浦多蕉匯入南流江。縣境河流長112公里,在縣的羊角灘以上,集雨面積1222.5平方公里(縣內占532.2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寬度78米, 天然落差374米, 平均坡降3.34‰, 在縣境內長5公里以上支流15條, 總長297.3公里。實測最大流量為69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小流量2.7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為23.6立方米每秒。丘陵地區的河床低而深,有著名的羊角灘、底龍灘,水流湍急。解放前, 兩岸居民靠水樁陂竹筒水車300多架提水灌溉,沿江船舟及竹木筏可以常年通往,30噸船由合浦多蕉常年通航到靈山的武利。解放後,逐年修建永久陂,安裝各類水輪泵,代替竹筒車水灌溉, 1980~1989年止,已建成小型電灌站52處,總裝機290.5千瓦,成為雙保險提水灌溉工程。流域內還有畜水工程小Ⅱ型2座,小Ⅱ型水庫10座,山塘142宗。1970年後,自建白石水泵站永久大壩,大成羊角灘壩,武利江已不能通航。

小江 又叫馬江。是南流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福旺鄉的大雙水尾,流經福旺、江城、樟家鄉流入合浦水庫,幹流長78公里。

縣境內長5公里以上支流有13條, 總長215公里,總集雨面積500.6平方公里,河流起止落差449.5米, 平均坡降5.76‰,據1958年實測,江面下游寬100米,中游80米,上游0 3—0.5米, 流域平均寬度7.9公里。 歷史最大洪水流量453立方米每秒。 多年平均最小流量為0.18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5.63立方米每秒。解放前,5~10噸木船常通航到小江,沿江竹木成排順流往合浦、 北海,有木樁陂415處,以竹筒水車提水灌溉。解放後,除下游建起小江水庫成為庫區外,中游以上沿江建有水輪泵站16處,蓄水工程有小1型龍鎮更山水庫、江城龍頭水庫,小Ⅱ型水庫5宗,塘壩95宗。1975年後建電灌站34處,取代水輪泵灌溉工程。自1958年修建小江水庫後,小江河已不能通航。

張黃江 南流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龍鎮鄉的大坡、新田的大漏嶺。兩源頭合流後匯成上游龍門江,流經龍門到連塘合江口納入茅家江,匯後流入低洼的盆地江埠,再流入張黃境的廟背收納馬蘭江,到龍灣又有六羅江水入匯,經張黃到泉水的舊州江口注入南流江。河流全長54公里, 長5公里以上支流有10條。總長140.4公里,總集雨面積424.2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4.3米,平均坡降1.21‰,河床下游平均寬85米,水深1.0米,中游寬40米,水深1.4米,上游寬25米,水深0.5米。張黃江最大流量313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25立方米每秒, 多年平均流量10.5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34億立方米。解放前30噸船通航到張黃, 沿江竹木筏可以常年通航,依靠木樁陂竹筒水車324架提水灌溉。解放後,沿江建起永久式漿砌石壩18座,安裝各種類型水輪泵49台,1980年後,先後又在沿江兩岸建起電灌站26處,裝機容量127千瓦,成為提灌雙保險。流域內蓄水工程有小1型六鳳山水庫、小Ⅱ型水庫6座,塘壩144宗。1958年後,因水車、陂壩增多,張黃江已不能通航。

平睦江 屬綠珠江支流,在平睦鄉境內。發源於戽斗麓,流往博白縣甲江。縣境內集雨面積72.3平方公里, 河長18公里,最大流量53.5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21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5770萬立方米。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總藏量300千瓦,已開發290千瓦。

六峰江 屬綠珠江支流,在平睦鄉境內。發源於大水錶,流往博白縣沙壤。縣境內集雨面積46.9平方米公里,河長13公里,最大流量34.5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138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720萬立方米。可開發水力資源總藏量250千瓦。

合浦縣,南流江自常樂圩以下,沿途北岸有車板江、武利江、洪潮江、白沙江(沙崗)、大溝江匯入,南岸有鴨馬江、二步水、七里江、清水江匯入。

武利江,源於浦北縣福旺蛇龜嶺,沿浦北、靈山邊界南流,在石灣鎮大田流入縣境,南流至石康鎮筏埠匯入南流江。幹流長120公里,縣內河段長13.3公里。流域面積1222平方公里,縣內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30.8立方米每秒。縣內河段可開發水力資源500千瓦。河面寬度由北向南漸寬,平水期約100一180米。北段河水較深,約2—3米,南段不足1米。 兩岸沙灘斷續分布,寬幾十米至百餘米。1960年前40噸木船由武利江口可航行至靈山武利,小木船可上航至浦北北通。1965年在常樂鎮忠直建水輪泵站後已斷航。

洪潮江源於靈山縣鶴龜山,匯合數條二級支流後,南流至縣北部的石灣與烏家交界處入境。再南行約15公至石灣清水村西蜘蛛坡匯合南流江公鵝灘分流,然後折西南流約8公里,過上洋圩東南,在沙崗田寮村南經750人工河道匯入南流江幹流。1967年前流經田寮村北、西,曲折向西南流約15公里至沙崗北域匯入南流江。

洪潮江幹流全長106公里,流域面積458平方公里。縣境河段長23.3公里,流域面積90·5平方公里, 可開發水力資源0.36萬千瓦。年平均流量11.5立方米每秒。中游合浦、靈山、欽州交界地區建有大型水庫,非洪汛期河水多被攔蓄。清水村以北河道平水期水面寬10餘米乃至幾十米, 深0.4—0.5米。匯合南流江分流後的河道已初步整治,兩岸堤間距離250米左右, 平水期水面數十米,水深不足1米,洪汛期排泄南流江幹流水量23%。河道整治設計安全排洪量1800立方米每秒。南寧至北海公路幹線在上洋圩東跨江,建有上洋公路橋。1960年前,10—20噸船溯江可達靈山縣昇平。洪潮江水庫建成後已斷航。

白沙江(沙崗) 發源於烏家王老山村北,南流至沙崗白沙江村東入洪潮江故道,再沿故道向西南經北域控制閘匯入南流江於流。流域面積52.3平方公里,幹流長18.6公里,年均流量1.31立方米每秒。 沙崗境內平水河面寬30—50米,水深0.3米。沿河台地水土流失嚴重,河漫灘遍布積沙,無雨時水面僅占河漫小部份,大雨後河水暴漲暴落,帶來大量泥沙淤積。中游有攔河壩;枯水期可引水灌溉農田。

鴨馬江 源於曲樟鄉沙公嶺村, 向西匯合縣東北丘陵地多條小溪,經常樂鎮東部,在常樂鎮蓮南三江口村附近分為三條汊道,分別在常樂鎮蓮南、石康鎮水車及松樹園村境內匯入南流江。幹流長22.4公里,流域面積76.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93立方米每秒。中下遊河寬20~30米,深0.4—0.9米。中游常樂鎮石城建有陂壩,可灌田3000餘畝。

清水江 源於石康鎮紅碑城東沖村西丘陵, 匯合青山嶺西北多條小河,向西流經環城東部丘陵及平原,在環城清江村公所高橋頭村附近匯入南流江周江汊道。幹流長13.2公里,流域面積110.4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2.77立方米每秒。中游已建清水江水庫,平時大部分流量被攔截,蓄水灌田,匯入周江處水面寬數米,深0.2米。

大溝江 又名義治江,源於烏家嶺頂村公所側的嶺村東,匯合西北丘陵地數條小河南流,經烏家南部、西場鎮東部,在西場鎮東南圩船埠流入南流江幹流河口。入海河段稱鱟港江。幹流長35公里, 流域面積14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74立方米每秒。中游建有鎮東水閘,水閘下至鱟港橋約5公里河段經人工取直,寬20—50米,深約0.5米。西場糖廠製糖廢水在閘下排入河道,使該段河水在糖廠榨季時,常受污染,不能飲用。鱟港江口近海河段曲折,堤間寬100—300米,低潮水深1米左右,沙灘上的紅樹林灌叢連片分布。

河道變遷

南流江河道屢有變遷。石康境內由白泥塘至木水渡東、西兩段分流,原以流經石康圩西的東水道為主流,航運均經此。約在1937年洪水後,主流改行西水道,東水道逐漸淤淺。環城廉西、馬江一帶原有一條分流河道,古稱王屋屯江,今稱馬江,由廉西川山村東起,南行折西約7公里至總江圩復匯合幹流。60年代初,在川山江口築堤封斷此河道,此後再沒通水。原河道多闢為農田。其南段總江圩至宋屋溝一段改作溝通幹流與周江的運河。

三角洲沿海原先汊道甚多,將黨江木案、漁江、沙沖、馬頭、企坎等地分割成島。從50年代起,經多次並島成陸,已將入海水道整治為幹流、東水道、西水道和周江。其他汊道已築堤截斷。

玉林市區境內,至1976年底,南流江經過多年治理,先後疏河、截彎取直13處,長度9.6公里。

自然特徵

南流江流域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冬短夏長,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四季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21.5 ~ 22.4℃,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2.1℃,年平均日照1.800~ 1,630小時。冬季偶有輕霜,無霜期長達 320 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400 ~ 1,760毫米,4-9月為雨季,降雨量占總降雨量的80%左右。主要自然災害為颱風、洪水、乾旱、倒春寒、寒露風等。

土壤分山地土壤和耕地土壤,海拔較高的山地為黃壤,土層較薄。海拔較低的低山、丘陵地多為山地紅壤,土層深厚。崗地土壤多屬石灰土、赤紅壤、紫色土,肥力中等。平原地區為沖積土、水稻土,多分布於平原的垌田,土質肥沃。

野生動物資源陸地上有龜、黃猄、蛤蚧、穿山甲、鷓鴣、毛雞、箭豬等;水上有鯇、鯉、三角鯉、翹唇魚等。稀有珍貴魚類有儒艮、文昌魚等;珍貴貝類,有聞名中外的“南珠”。

旅遊景點

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北流市南流江源頭,面積2930公頃。在大容山蓮花頂下,有一塊石碑,鐫刻著“南流江源頭”。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玉林市玉州區、北流、興業、容縣和貴港市桂平五縣(市)交界處,距玉林市區52km,北流市23km,總面4825hm2:,森林復蓋率92.5%。共分為龍門景區、蓮花景區、天湖景區和望軍山景區。 它是以森林景觀為主體的山野公園,地處深山老林、遠離城市喧囂,具有野、幽、秀、奇的特點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觀光旅遊、尋幽覽勝、爬山涉險、野營野炊、度假休閒、運動娛樂、療養保健、科教考察的好去處,也是玉林市生態旅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雲天文化城

台灣同胞斥資興建。在玉林城區南流江排步橋下約50米處江濱路北側,占地面積70畝。主樓前是52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上有兩座各高18.1米的龍表,兩座各高5.8米的麒麟,一對各高4.7米的鳳凰,還有108米石龍,十二生肖。廣場中央,安放著9噸重8米高的銅鑄金雞,象徵祖國版圖。主樓共21層,高108米,進深175米。1樓至6樓是民俗博物館,展示中華56個民族的服飾、風俗。6樓前的平台,安置一尊銅雕藝術品,高30米、重600噸,用1500多塊精銅裝拼而成,它是台灣世界級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的絕世之作,為雲天文化城的標誌性建築。21樓裝飾極為富麗堂皇,將收藏和展示價值昂貴的奇珍異寶。“雲天浩宇”被評為“玉林十景”之首,也是一座世界級的仿古建築。

雲龍橋和“紫水流霞”

南流江南流江

雲龍橋是玉林古蹟之一。據清朝舉人稟貢生陳科陵的《重修雲龍橋記》載:雲龍橋是元朝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1年)初建,系架木為梁;明朝永樂8年(公元1411年)始砌石為基,架木為亭;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始創造石橋;清朝嘉慶24年(公元1819年),捐得白銀6000餘兩,再向達官貴人借支白銀1200餘兩,重修雲龍橋,“以新石鋪平,闊七八尺”,成為現在的樣子。雲龍橋當時是“固西南之關鎖,實行旅之要津”,可見其重要;現在,北面有公路,南面有街道,供人們行走。雲龍橋上游北岸,離橋不過30步,有明清時代“玉林八景”之一的“紫水流霞”,講的是一口井,名“龍泉”,又名“龍井”,泉水清澈,甘潤肺腑,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泉水呈淺紅色,故素有“龍泉湧出流霞水”的雅稱。

船埠

玉林市福綿鎮偏南約2公里的南流江上,現在建有一座石橋,橋的兩岸是街道商店、裝卸碼頭,這就是從前的船埠。船埠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北海的食鹽、鹹魚等產品從南流江下游溯江而上,運到這裡,再轉銷內陸各地。內陸各地的土特產品,包括絲綢布匹,也經過這裡運銷到下游合浦等地及東南亞各國。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商賈雲集,碼頭繁忙,是鬱林縣四大區之一的西南行政區政府所在地,日本飛機曾來轟炸過幾次。解放後,南流江變淺,更有黎湛鐵路修通,船埠逐漸失去水陸轉運站的作用。現在的船埠,只有一兩戶人家,伴隨著頹垣斷壁、青石板路,過著農家生活。據考證,南流江船埠一帶還是“南蠻人”的發祥地之一。船埠一帶有幾個石洞,洞裡有石床、石凳,還有許多牙齒化石,其中有人類化石,說明有人類居住過。那時,是石器時代,人類不會建屋,只好選擇天然石洞棲身。這些古老的南方人,史稱“南蠻人”。

靈潭銅鼓

銅鼓灣,位於廣西博白縣城北面四十餘里處,這裡山青水秀,風景優美。銅鼓灣不但有著仙境般的美麗風光,引來不少旅遊愛好者,而且還有那神奇古老的美麗傳說。清代《博白縣誌》有這樣的記載:“靈潭銅鼓,在馬祿堡,離縣治北四十里,石高數仞,峻峭壁立,下有銅鼓灣,相傳夜有銅鼓浮起,波浪相搏,聲聞數里,鄉人聚觀,即白州八景之一”。

宴石寺風景區

宴石山西北側南流江畔的懸崖上有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宴石山摩崖造像,經國家文物專家鑑定確認為唐代早期造像,廣西境內的唐代摩崖造像,除桂林、博白兩處外,其它地方迄今尚未發現。宴石寺是一座天然石窟和建築相結合的古寺,唐代節度使高駢征南詔途經此地時所建。南漢都監劉崇遠乘船經南流江到合浦任知府時,在此又為宴石寺鑄造鐵佛和羅漢360餘尊,號“覺果祥院”。宴石山風光迷人,景點秀麗繁多,是桂南著名的旅遊勝地,景區內有大仙橋、小仙橋、紫陽觀、三官堂、靜默堂、三烈祠、雙燭峰、馬吊尿、仙人仰睡山、龍頭山、美女梳妝石等。

馬門灘

南流江穿過宴石山風景區後,到達南流江的第一個險灘——馬門灘,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東漢建武16年(公元40年)交趾(今越南)征側、征貳率眾起事,兩年後,光武帝指派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征討伐,途經博白,因馬門灘水流湍急,亂石阻塞,戰船無法前行,馬援號召軍民鑿石疏江,既讓戰船得以順利通過,也給民眾帶來行船便利。馬援在江岸立碑刻文,感謝鄉民幫助,後來鄉民也在馬門灘岸邊建造“伏波祠”,並塑像紀念伏波將軍馬援的豐功偉績。伏波祠門聯為“功高東漢,威震南交”。

東坡亭

被流放嶺南的大文豪蘇東坡獲赦從海南遷調到合浦,住在鄧氏園林的清樂軒。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清樂軒和長春亭之間建了一座“東坡亭”,內有蘇東坡石刻像和歷代文人題詠碑刻,亭邊有“東坡湖”。嵌懸在“東坡亭”里的一副對聯是:“滄海遺珠品重南國,雪泥舊跡人仰東坡。”與這副對聯相對的另一對聯,是國民黨元老之一胡漢民撰寫的:“就地建亭,共懷前世文章伯;有人載酒,要訪斯州山水鄉。”而側邊的另一副長聯,則是著名學者馬君武書寫的:“兩朝政績,一代文宗,人間威風祥麟,浩氣豈隨春夢去;白浪珠江,綠珠南浦,海角蠻荒瘴雨,謫星曾感夜光來。”

環境保護

南流江南流江

南流江河道彎曲,源頭段流量小,河水流速緩慢,自淨能力差,江河水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禽畜養殖廢水等三大類廢水的污染尤為明顯。南流江一些河段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黑龍河”,其污染問題備受關注。2006年時,更因小土紙作坊肆意排污導致南流江多條支流受到嚴重污染變成“血河”而在網上名噪一時,新浪、搜狐等多家網站都有大幅報導。

南流江流域是廣西鄉鎮企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企業建設時環保要求不高,企業環保投入不足,治污設施普遍採用簡單的物化沉澱辦法,加上企業污水排放量大大超過了南流江的納污能力和自淨能力,使南流江水體受到較大污染,特別是南流江船埠河段,受污染十分嚴重,COD含量等大部分指標超出國家標準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據玉林市2009年第二季度統計數據,全市生豬存欄量512.4萬多頭,雞飼養量15674.03萬羽;規模養豬場2057個(年出欄超過500頭),專業戶13373戶;規模蛋雞場45個(存欄超過2萬羽),肉雞場46個(出欄超過5萬羽);養雞專業戶73戶。養殖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進南流江,成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8年玉林市對南流江進行了水質定期監測表明,南流江(博白水文站監測點)三類水質為0個月,四類或者五類水質為12個月;該市地表水環境污染形勢不容樂觀,江河水環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南流江的污染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南流江被列為廣西7條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治理南流江污染成為廣西跨世紀綠色工程之一。

為了改善南流江的水質現狀,玉林市在地方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工作,並取得了良好成效。該市取締了數百家小紙廠,72家廢水排放大戶上了生化治污工程,推進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以減少江河水體的污染負荷。博白縣依法取締了那林鎮、江寧鎮105家小型土法造紙小作坊,而針對該縣對水體污染比較大的4000多家養殖場,他們關閉了生豬養殖場58家,讓常年存欄量500頭以上的2000多家養殖場均建設了沼氣池、氧化塘,讓養殖廢水基本達標排放。浦北縣依法關閉了水污染嚴重的浦北縣造紙廠,取締了39家小造紙廠、浸竹片廠等非法排污企業,並敦促沿江的酒精、製糖、皮革等企業建設污水治理設施,並進行技改。

南流江沿線,除了玉林市的污水處理廠已經運行外,北流市、博白縣、浦北縣、合浦縣的污水處理廠都已經在建,而眾企業也紛紛花巨資建環保處理設施。

2009年8月中旬,通過對大容山南流江源頭、船埠橋斷面(玉林與博白交接)、石沖湖洋村斷面(博白與浦北交接)、常樂橋(浦北與合浦交接)、出海口(合浦界)等多個斷面的現場水樣抽查、檢測,其檢測結果表明,除了船埠橋斷面仍然是四類水以外,其餘斷面的水質均達到了或超過了三類水標準,大容山南流江源頭的水質更是長年保持在地表水一類標準。這次檢測結果表明,經過幾年的污染治理,雖然南流江與廣西其他河流相比,水環境質量總體狀況仍然不容樂觀,但跟幾年前相比,水質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當地環境監測站提供的2006年至2009年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南流江多數斷面的水質由原四類水恢復到了目前的三類水標準,南流江污染治理已初見成效。但是,南流江江水離作為飲用水來源還有一定的距離,南流江的污染治理任重道遠,從國家到地方都需要花大力氣,同時,還要不斷提高沿岸企業和市民的環保意識。

粵桂瓊沿海諸河水系

本任務盤點粵桂瓊沿海諸河水系的各河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