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

1988年,該院著手武術專業論證和申報設立武術專業的工作。 歷時3年,1991年元月獲準正式增設武術專業,學制4年(本科),當年開始招生。 該系設有武術專業本科(包括套路、散手、氣功)和保全專科。

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國家體委直屬院校武術專業系科之一。其前身為活動性遊戲教研室。1956年由武術、拳擊、擊劍、摔跤、舉重等項目組合為重競技教研室。1957年通過系科調整,成立武水系,設武重教研室,開始設立武術專選和普修,培養專業人才,並藉以培養壯大自身師資力量。1988年,該院著手武術專業論證和申報設立武術專業的工作。歷時3年,1991年元月獲準正式增設武術專業,學制4年(本科),當年開始招生。1991年3月正式成立武術系。

該系老一輩武術家溫敬銘、劉玉華是國內外知名的武術教授,曾代表中國參加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武術表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潛心於培養武術專業人才,為該系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該系現有專業教師3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講師15人,助教9人。該系師資梯隊結構較為合理,素質較高;學術帶頭人造詣較深,治學嚴謹,在國內同行中有較大的影響。學術帶頭人江百龍教授,近年成果頗豐,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3部,承擔國家、省級重點課題數項,先後獲國家體委、省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共三項,並獲得省黃鶴髮明獎一等獎;還先後赴美國、前蘇聯、韓國講學任教。學術帶頭人溫力教授,近年來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5篇發表於全國一級刊物,曾多次赴國外講學。在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舉辦的首屆全國評選活動中,該系劉玉華教授列名"十大武英"。

該系設有武術專業本科(包括套路、散手、氣功)和保全專科。本科設有思想品德、生理學、解剖學、運動醫學、運動選材、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武術理論基礎、武術史、外語、計算機等34門課程,其中必修課28門,選修6門;保全專科設運動解剖學、犯罪心理學、文秘、外語、保全概論、運動保健學、武術理論基礎、武術史、保全管理學、汽車駕駛等28門課程。

該系設有技術實驗室,使用面積45平方米,儀器價值數十萬元,基本能滿足技術攝影、信息處理等要求。該系注重資料室建設,先後投資6.5萬元。現有珍貴圖書資料2000餘冊,其中不乏善本和古抄本。有外文期刊5種,國內外技術錄相帶百餘盒。各種資料能滿足國際、國內交流的需要。

該系通過培養留學生途徑,與韓國、美國、日本、烏克蘭等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還通過技術交流和出國講學,與歐洲幾個國家和東南亞諸國建立了聯繫。

該系訓練水平較高,其中武術散手處於全國領先地位,1992年獲團體冠軍,1993年獲團體亞軍,1994年獲團體冠軍,1995年獲團體亞軍;武術套路1994年男女雙雙進入全國甲級隊。近幾年在全國各類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第二屆亞洲武術比賽中獲1項冠軍;世界武術錦標賽獲冠軍1次,亞軍1次;遠東武術比賽獲3項冠軍。總計獲各級各類大賽冠軍97人次、亞軍48人次、季軍40人次。38人獲武英稱號。

該系武術專業被湖北省列為重點學科。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績:①整理了一批有價值的拳種和理論,不僅在全國挖掘成果會上獲獎,而且深得社會好評;②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的研究》等課題,對確立武當拳系在中國武術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起了一定作用;③訓練具有特色,實行教練員負責制,獎罰分明,促進了訓練水平迅速提高;④加強橫向聯繫,採取社會捐資辦法,引進了大量經費,保證了學科發展的需要;⑤逐步形成了業餘體校,中專學校,大學專科、本科和研究生一條龍的訓練體系,保證了人才建設的連續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