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事件

江南事件

1984年夏,劉撰寫出版了《蔣經國傳》,披露了蔣氏父子一些鮮為人知的“醜聞”。 之後美國派FBI前往台灣關切,國民政府方面得知劉宜良亦為美國FBI線民,是三面間諜。 蔣經國曾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對這一案件所產生的“惡果”,“很感痛心”。

事件簡介

概述

江南,旅美華人,本名劉宜良,“江南”為其筆名。生前系國民政府駐美國的特工,美國國籍。20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 大陸改革開放,高速發展,江南認為國民政府大勢已去,遂投共,被台灣當局特務機關暗殺。1984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其住宅車庫內被槍殺。又稱“劉宜良命案”。

背景

江南於1949年隨國民黨從大陸去台,進入“國防部政乾班”學習,後被送到“政工幹校”受訓,畢業後投入台灣新聞界。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1984年夏,劉撰寫出版了《蔣經國傳》,披露了蔣氏父子一些鮮為人知的“醜聞”。由於內容記述蔣家內部與國民黨內部之派系鬥爭,被國民政府當局視為侮蔑元首。 國民政府情報系統發現劉宜良私下為大陸收集情報,為一雙面間諜,故給予制裁,由情報局長汪希苓經人介紹認識竹聯幫幫主陳啟禮,派竹聯幫幫眾赴美國舊金山德里市暗殺了劉宜良。之後美國派FBI前往台灣關切,國民政府方面得知劉宜良亦為美國FBI線民,是三面間諜。

經過

1984年8月,台灣黑社會組織“竹聯邦”分子經過密謀策劃後,由陳啟禮率吳敦和董桂森二名竹聯幫殺手,往美國執行“鋤奸計畫”。10月10日,三人找到劉宜良,進行跟蹤。10月15日上午九點,當劉宜良在附近的太平洋住處吃完早餐,到樓下準備開車外出,前往在漁人碼頭的禮品店,事先埋伏的董桂森(董於巴西被捕,引渡到美國,在監獄中死於鬥毆)等人,持左輪手槍朝劉宜良兩眉間開了一槍,他當場倒地,再朝他的胸部、腹部開了二槍。

結果

此事一傳開,立刻震怒了海內外全體華人社會,各界紛紛發表談話或舉行集會,同聲譴責這一慘無人道的暴行。一些在美國的江南生前友好及主持正義的華人學者,還成立了“為劉宜良伸張正義委員會”,要求有關當局徹查兇手。

台當局在“江南命案”事實真相大白於天下之後,被迫改變“不承認”態度;但為逃避罪責,又改採“捨車保帥”手法,諉罪於情治單位,判處了“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等人徒刑,並法辦了具體執行這一罪惡行徑的殺手陳啟禮等人。這一事件始終未能徹底查處,但產生重大衝擊。蔣經國曾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對這一案件所產生的“惡果”,“很感痛心”。《聯合報》曾發表社論說,國民黨派人殺害一個作家,這“是悖離常理的事”,也是“不可思議”的事,謀殺“事實本身”,已“對(台灣當局)形象與利益構成嚴重傷害”。《自立晚報》也十分不滿地說,既然如此,“還談什麼民主憲政?”

深遠影響

江南命案,震撼太平洋兩岸。劉宜良除以著書立傳的作家身份掩飾著美國線民的真實身份,而也同時為大陸與台灣雙方各自收集情報, 調查方發現劉的三重間諜身份。在台灣當局查證前大陸與台灣方面皆蒙在鼓裡。美國政府對台灣在美逞殺其線人大感意外與憤怒,台灣形象亦受到前所未見的重挫。美國方面頓時震怒,FBI也立即參與到此時之中。

當時蔣經國次子蔣孝武涉入情報體系甚深,坊間認為蔣孝武可能是主謀,但並無確切證據。江南案告一段落後,蔣孝武於1986年3月奉派至新加坡擔任商務副代表,並長期留在駐外單位,在蔣經國任內都未再回到國民黨中央部門,逐漸淡出政府決策的核心。特別是1985年8月16日蔣經國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更明白指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依憲法選舉產生,從未考慮由蔣家人士繼任,或許也受到江南案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