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場鄉

水場鄉位於龍里縣西南部,蹺縣城31公里,東與龍山鎮相交,南與民主鄉毗鄰,北與谷腳鎮相連,西與貴陽市花溪區孟關鄉、黔陶鄉、小碧鄉接壤。

基本信息

簡介

水場鄉由原水場、比孟兩鄉經1991年建、並、撤後合併而成。鄉黨委、政府駐地水場村,東下縣城龍里25公里,西進省城貴陽23公里,與貴州高原明珠——花溪相距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全鄉總面積91平方公里,轄水場、高溝、紅岩、雞場、場壩、三村、中壩7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有37個自然村寨。居住1587戶,總人口6671人,其中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占41.5%;有耕地面積6430畝(田4280畝,土2150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

人口數據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229
3305
2924
家庭戶戶數1545
家庭戶總人口(總)6180
家庭戶男3266
家庭戶女2914
0-14歲(總)1979
0-14歲男1036
0-14歲女943
15-64歲(總)3874
15-64歲男2082
15-64歲女1792
65歲及以上(總)376
65歲及以上男187
65歲及以上女18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968

氣候及資源

鄉內地勢大多呈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5.2。C,無霜期280天。鄉內自然資源豐富,一是發源於高溝村龍潭的蘭夢河和水場村龍潭的小河,分別系珠江水系的源頭之一,年均流量3.4米3/秒 以上,常年水溫19。C,無污染,屬國家二類取水點;二是分布在雞場、場壩、紅岩、水場、高溝的矽石白雲石等礦藏,儲量豐富,尚待開發;三是林產品資源,有自然林5000餘畝,人工造林2800餘畝。在加強自然林管理的同時,注重抓好退耕還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和改善環境,年均植樹造林700畝,森林覆蓋率達45%,另外尚有3萬餘畝荒山荒坡有待開發。

經濟

在西部大開發進程中,該鄉黨委、政府立足於近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堅持走“農業興鄉,工業富鄉”之路,著力於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在上級相關部門尤其是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下,鄉黨委、政府採取“點面衍生”的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紅岩、水場、高溝建成1000畝優質西瓜和1500畝秋淡延晚蔬菜,場壩、三村發展秋淡蔬菜1000畝和中藥材種植以及畜牧業養殖,不斷擴大中壩村的蓮藕種植規模,在雞場村發展優質稻800畝,基本上形成了以秋淡蔬菜為龍頭,其它種養業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目前,鄉內共有企業11家,固定資產累計投資完成1500萬元。2003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1213萬元,財政收入達113.99萬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25公斤,農民人均收入1095元,被黔南州命名為創優升位經濟圖強鄉。
水場鄉屬省級二類貧困鄉。為改變落花流水後的面貌,鄉黨委、政府立足農業為基礎,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挖掘礦產、水、土地等資源。到目前為止,有8家企業到水場鄉選址落戶,其中有投資15萬元的順城砂廠、投資200萬元的高峽外加劑廠、投資180萬元的龍珠山泉純淨水廠、投資700萬元的東陽再生紙廠、投資600萬元的風光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的凱鴻煤廠、雞場矽礦開採點1個。

旅遊

水場鄉具有獨特的自然風景和淳樸的民族風情。高溝村龍潭峽谷內,溶洞交錯相連,河流發源於溶洞之中,水冷如冰,明河與伏流緊緊相連,反覆變換,是一個自助休閒旅遊和團體野外生存挑戰的好去處,遊客夜宿峽谷之中,偶爾還能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娃娃魚(大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叫聲,令人心曠神怡,倍增回歸自然之感。紅岩、場壩村的苗族蘆笙舞和跳月活動,高溝、水場、雞場村的花燈戲,中壩、三村的布依族歌會,均由民眾自編自演,各具特色,受到省、州、縣領導的好評。 新世紀、新形勢、新機遇。水場各族人民將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