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場鄉

張家場鄉

張家場鄉位於左雲縣十里河北岸,古長城腳下,縣城東12公里處。與同煤集團燕子山大礦相臨,總土地面積28.6萬畝。全鄉轄有32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5188戶,14552口人,有駐境涉外單位30個。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張家場鄉轄:張家場村遠尚村田村大堡角村舊高山村朱兒窪村小廠子村九隊村清水河村曹村雲西村梅家窯村施村瓦窯溝村雙泥河村東二隊村長城嶺村紙方頭村楊千堡村南杏莊村玉奎堡村北杏莊村賈家窯村夏家河村劉梁窯村胡家屯村楊戶嶺村辛窯溝村馬兵村宋家灣村北端午村雙官屯村南端午村東窯頭村秀女村水泉村鹽圪塔村東紅崖村南周窯村杏元村等。

概述

張家場鄉張家場鄉
該鄉地勢平坦,氣候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牧草廣闊,植被良好,耕地面積81857畝,播種面積50530畝,主要農作物有谷黍、豆類、山藥莜麥葫麻等,是周邊縣區有名的小雜糧生產基地。正常年景,糧食產量可達300萬公斤,油料產量達50萬公斤,少量丘陵區又是瓜類種植的極佳之地,香瓜、西瓜質好味佳,成為當地極品。全鄉有林地面積104238畝,森林覆蓋率達36.42%,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主要樹種有松、楊、杏、果等經濟林。有草地37323畝,大牲畜存欄4552頭,羊31100隻,豬7500頭,家禽3萬隻,兔1千隻,禽、蛋、肉供應充足。境內有三黃雞養殖廠1座,獺兔種兔廠1座,糧茂肉牛養殖場1座。

鄉境內有煤站3座,水泥廠1座,糧站1座,信用社2所,營業所1所,電力服務站所2個,鄉政府設有三個工作辦,三大服務中心和一個站所,去年鄉又新建了集娛樂性、服務性於一體的煤炭服務大樓,所有這些將為全鄉農民以及在境涉外人員提供全程服務。

交通狀況

該鄉交通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村都有鄉級公路,109國道、左店路橫穿東西,雲店路縱插南北,張新路斜貫東北,並有鐵路相通,路網密度大,交通便捷,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全鄉現有汽車116輛,三輪車509輛,四輪車376輛,各種農用、加工機械上萬件,出現旅店11家,小商店120家,飯店36家,加工作坊76個,形成了三產新規模。

文教衛生

該鄉文教衛生事業有一定的基礎,有中心校4所,國小校30所,衛生院1所,醫療網點11個,鄉所在地有文化活動中心一處,高品位的文化已蒞臨農家,全鄉各村村莊整潔,村民民風淳樸,精神健康向上,人民富裕、文明、詳和。

礦產資源

張家場鄉的礦產資源十

張家場鄉張家場鄉
分豐富,有煤炭、磚瓦粘土、石灰岩、玄武岩、黑砂石、河砂等。其中尤以煤炭資源為最,儲量達1億噸,煤田面積占全鄉總面積15%,為優質動力煤,發熱量6000—8000大卡/公斤之間,灰分在3—15%之間,揮發分的變化範圍在23—35%之內,含硫、磷多在0.1%以內,煤質較好,且煤層厚、易開採、歷史久。現全鄉境內有煤礦21座,其中:涉外礦8座。有年洗煤能力達60萬噸的洗煤廠2座,煤矸石電廠1座,活性炭廠4座,大型焦碳廠1座,磚廠5座,砂廠1座,花炮廠1座,酒廠1座。鄉丁字路地段5000畝區域被縣定為縣工業園區,今年又新上煤炭集運站1座、予力空心磚廠1座。主要產品有原煤、淨水用活性炭、淨化空氣用炭、浸漬炭(特用)、脫色用炭、一次性水處理用炭、焦炭、精洗煤、煤焦油、磚瓦、石灰小農鐵製品食品豆製品畜產品、酒、花炮等,農村經濟總收入20486萬元,年上交國家稅金2764.6萬元,其中:國稅1271萬元,地稅149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038元。這種新的產業結構,既為農村與鄉積累了資金,也為農村剩餘勞動力開闢了場所,同時,也成為農民致富的又一個依託。  

水力資源

該鄉境內河流有五條,有十里河、七磨河、雙泥河廖家河夏家河。年均總水量3500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52%,地下水占48%。境內有大型水利設施近50處。特別是十里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7.94×10-4,水資源量為900萬立方米。最近發現砂岩裂隙水亞區斷層帶玉奎堡村地下水相對富足,有流量較大的斷層上升泉,湧水量為36.9米3/小時。水資源的豐富,帶來了各層、各級的開發利用,鄉里開發利用清洪水,建設節水園區示範工程5處,發展水澆地3000餘畝。同煤集團在該鄉建立了水廠,左雲縣水利水保局水源開發項目在該鄉已完成,縣苗圃、草圃等苗木繁殖基地已成規模。

電力設施

張家場鄉用電充足,境內有3.5KV變電站1座,座落於舊高山村境內,高壓線路暢通。境內有無線信號放射塔2座,無線通訊訊號強,無干擾,有有線電信轉換交換機設施2套,通訊方便。 

新井煤礦"5.18"特別重大透水事故

2006年5月18日19時36分,山西省大同市左雲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發生特別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6人死亡,直接

張家場鄉張家場鄉新井煤礦事故
經濟損失5312萬元。事故發生後,新井煤礦承包人李付元和張家場鄉有關領導幹部蓄意瞞報井下被困人數,轉移死者家屬,銷毀資料,抽逃資金。

(一)礦井概況

該礦屬張家場鄉鄉辦集體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9萬噸/年,核定生產能力6萬噸/年。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

(二)事故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新井煤礦在多條巷道透水徵兆十分明顯的情況下,未採取有效措施,仍違法在採空區附近組織生產,冒險作業,由於受放炮震裂鬆動、水壓浸泡以及採掘活動帶來的礦山壓力變化影響,破壞了采空積水區有限的安全煤柱,導致了事故發生。

2.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是新井煤礦違法違規開採,嚴重超能力、超強度和超定員生產。安全管理極其混亂。層層轉包,以包代管。火工品管理混亂。井下大量使用非防爆設備。違章指揮,冒險蠻幹。在辦證中提供虛假材料。

二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對新井煤礦安全生產監管不力。縣、鄉煤炭工業管理部門不認真履行職責,對新井煤礦長期超能力超定員生產、超層越界開採、安全管理混亂等嚴重安全隱患監管不力。有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甚至收受賄賂;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大同分局未認真履行職責,對新井煤礦隱患監察不到位,對新井礦申辦《安全生產許可證》材料虛假問題失察;大同市、左雲縣、張家場鄉國土資源部門未認真履行職責,對新井煤礦長期超層越界開採問題查處不力;左雲縣公安機關違規審批火工品;左雲縣供電公司違規為新井煤礦多次增容。

三是有關地方黨委、政府未認真履行職責。張家場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玩忽職守,對新井煤礦停產後復產驗收流於形式,對其長期存在的問題聽之任之,甚至提供"保護";大同市政府對煤礦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對有關工作人員不履行職責情況失察。

3.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責任事故。

(三)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處理

張家場鄉被困民工

48名事故直接責任人移送法務部門處理。其中:

1.李付元,新井煤礦總承包人

2.張勝勝,新井煤礦副礦長

3.王勝,新井煤礦14#層跟班隊長

4.司功,新井煤礦礦長

5.王金星,新井煤礦包工隊隊長

6.常瑞,左雲縣張家場鄉黨委書記

7.劉永鑫,左雲縣張家場鄉鄉長

8.王永祥,左雲縣張家場鄉人大主席團主席

9.趙勇左雲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10.郭玉,左雲縣國土資源局張家場鄉國土所所長

11.蘇日軍,中國農業銀行左雲縣支行舊高山營業所主任

12.苗壯,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大同分局科員

13.郭忠,同煤集團燕子山礦小煤窯管理科科長

14.溫衛斌,大同市恆安安全評價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法定代表人。

給予其他25人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左雲縣副縣長施錄、縣長張明生事故發生後已被免職)。其中:

張家場鄉張家場鄉

1.宋義,左雲縣煤炭工業局局長,對事故發生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給予行政降級、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2.陸生艷,左雲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行政降級、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3.姚興國,左雲縣公安局政委,對違反程式、超量審批火工品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記過處分。

4.段建華,大同市經貿委主任、市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記過處分。

5.李俊,山西煤礦安監局大同監察分局副局長,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記大過、黨內警告處分。

孟貴,大同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記大過處分。

6.王雁峰,大同市政府副市長、市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對事故發生負有領導責任。給予警告處分。

(四)對事故煤礦的處罰及對有關部門的處理

1.沒收新井煤礦違法所得13534.25萬元。

2.依法關閉新井煤礦。

3.吊銷大同恆安安全評價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資質證書,並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吊銷參與評價人員的相關資質。

相關信息

張家場鄉農建會戰力度空前

左雲縣張家場鄉以“開發水源興水利、辦好水利促農業、改善生態謀長遠”為目標,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組

張家場鄉領導探望受困民工
織了一場秋冬農建大會戰。

已新建68畝水源工程一處、20畝水源工程一處,新建大口井3眼,維修大口井1眼,打機井19眼,改造中低產田5000畝,新建1000畝與4000畝節水園區工程各一處,總投資520萬元,完成紅旗梁生態治理面積7200畝,為全鄉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秋冬季農建工作中,該鄉劃分了四個區,以村劃分18個戰場,成立了檢查驗收評比組,採取了“八定一驗收”的辦法,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他們採取向國家、省、市、縣要一點,鄉政府補貼一點,各村量力而行,發動民眾集資投工的辦法,變官辦水利為民辦水利。到目前為止,全鄉用於水利的投資達到730萬元,其中鄉村自籌和農民投資達450萬元。

紅旗梁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展開,該工程採用全面整地的辦法,克服地形複雜、土質堅硬等困難,到目前,共動用機車工80餘台次、人工8600餘人次,共修道路16公里,打路埂4.8萬米,修水平階98萬米,挖魚鱗坑15.4萬個,機械打坑1.8萬個,修溝頭埂4.3萬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