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病

(1)卡那黴素,每隻兔每次20~4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 (2)慶大黴素,每隻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 (4)氯黴素,每隻兔每次50~10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

病原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是一種細小的桿菌,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有周身鞭毛,能運動,不形成芽胞,多形態,由卵圓形至桿狀,常呈兩極著染。嚴格需氧菌,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後,形成光滑、濕潤、菸灰色、半透明、隆起的中等大菌落。

流行特點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是嚴格寄生菌。豚鼠、兔、狗、貓、馬等多種動物都可感染本病,人也可感染。健康兔主要通過呼吸道而感染。天氣驟變、感冒、寄生蟲、刺激性氣體或灰塵刺激上呼吸道等降低了兔的機體抵抗力,易引發本病。本病分為鼻炎型和支氣管肺炎型,鼻炎型常呈地主流行性,支氣管肺炎型多散發。

臨床症狀

1.鼻炎型:在家兔中常發,多數病例鼻腔流出多量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通常不變為膿性。發病誘因消除後,症狀可很快消失,但常出現鼻中隔萎縮。

2.肺炎型:其特徵是病兔鼻炎長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逐漸消瘦,一般在幾天至數月內死亡。

病理變化鼻炎型病例可見鼻腔黏膜、支氣管黏膜充血,並有多量漿液、粘液。肺炎型主要病變為胸部發炎、出血。有的病例胸腔有大如鴿蛋、小如芝麻的膿皰,膿皰數量不等,多者可占體積的90%以上,膿皰內積滿粘稠乳白色的膿汁(圖4-2-24)。有的病例在肝臟或腎臟表面有黃豆至蠶豆大的膿皰,有的則出現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積膿和肌肉膿腫。

診斷方法診斷時,應注意將本病與葡萄球菌病、巴氏桿菌病相區別。

1.塗片鏡塗:取鼻咽部粘液、分泌物及病變器官膿皰的膿液塗片,自然乾燥後火焰固定,革蘭氏染色。波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多形態小桿菌,而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的球菌。美藍染色,波氏桿菌為多形態兩極著染的小桿菌,與巴氏桿菌極為相似,難以區分。

2.分離培養:病料接種於綿羊鮮血瓊脂平板和改良麥康凱平板上,如在兩種培養基上都能生長,且不發酵葡萄糖,即為波氏桿菌。如僅在鮮血瓊脂平板上生長,不能在改良麥康凱平板上生長,則為巴氏桿菌。

3.動物試驗:取病料接種豚鼠和小鼠,如其在48h內死亡,剖檢呈現腹膜炎病變,並能分離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則可診斷為本病。

4.血清學反應:常做凝集試驗。

防治措施

1.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飼養環境,做好防疫工作。

(2)兔場最好堅持自繁自養。對新引進的兔,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經細菌學與血清學檢查為陰性者方可入群。

(3)本病常與巴氏桿菌混合感染。兔群一旦發病,必須查明原因,消除外界刺激因素,隔離感染兔,以控制病原傳播。

(4)可用分離到的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製成蜂膠或氫氧化鋁滅活菌苗,進行預防注射,每隻兔皮下注射1ml,每年2次。也可用兔巴氏桿菌—波氏桿菌二聯苗或巴氏桿菌—波氏桿菌—兔病毒性出血症三聯苗。

2.治療:本病較難治癒。

(1)卡那黴素,每隻兔每次20~4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

(2)慶大黴素,每隻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

(3)四環素,每隻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

(4)氯黴素,每隻兔每次50~10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鼻炎型病例也可用氯黴素或鏈黴素滴鼻,每天2次,連用3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