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脛夜蛾

毛脛夜蛾

毛脛夜蛾拉丁名:Mocis undata)為鱗翅目,夜蛾科。危害大豆、魚藤等農作物,分布在中國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雲南、河南、河北等省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中文學名:毛脛夜蛾
拉丁學名:MocisundataFabricius
別稱:魚藤毛脛夜蛾、雲紋夜蛾
二名法:Caunindaundata,Noctusundata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8~22毫米,翅展46~50毫米。頭胸、前翅暗褐色,前翅內線較粗,褐色外斜,末端的外側具1黑斑點,中線褐色波浪狀,外線黑色,環紋系棕色小圓點,腎紋大,灰褐色,亞端線淺褐色,波浪形,在翅脈間具黑點,端線黑色,後翅暗褐黃色,外線黑褐色,翅外緣中部具1褐斑。

半圓形,大小1毫米,乳白色至灰綠色。
幼蟲
細長,老熟幼蟲體長50~57毫米,體色多變。頭黃褐色,具點刻構成縱條紋,腹部土黃色,亞背線、氣門線為紫褐色細點線,在第1腹節亞背面具1黃白色眼形斑。具3對胸足,2對腹足,1對尾足。

長20~24毫米,寬5~6毫米,黃褐色至紅褐色,體表具白粉。

分布區域

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雲南、河南、河北

發生特點

在山東年發生3代,7月發生第1代為害春大豆,第2代於8月中至9月上旬發生,為害夏大豆,第3代9月中至10月上旬發生,以第2代為害重。毛脛夜蛾以幼蟲在植株上部為害葉柄或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把葉吃光,致大豆落花、落莢,影響產量。幼蟲行動遲緩,有吃卵殼的習性,末齡幼蟲吐絲綴葉化蛹。

防治要點

①選用抗蟲品種。
②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
③藥劑防治:發生初期噴灑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敵殺死2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藥劑,隔10天1次,可控制為害。

節肢動物門(十七)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