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夜蛾

橋夜蛾

橋夜蛾在浙江黃岩1年發生6代,以幼蟲和蛹越冬。各代卵發生高峰期分別出現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橋夜蛾幼蟲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橋夜蛾對柑橘的為害通常不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橋夜蛾

拉丁學名:AnomismesogonaWalker

天敵類別:寄生性天敵
危害作物:成蟲除為害柑橘深實外,還可為害蘋果醋栗葡萄杧果、梨、桃、杏、李等植物的果實。

地理分布

分布於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北京、山西、山東、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省(直轄市、自治區)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觸角絲狀。體及前翅黃褐色,後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緣中部外突成尖角。兩翅合併時上有呈拱橋形花紋,每翅上各有3個黑點。卵淡黃色,扁球形,頂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徑約0.6毫米,卵殼上有縱向條紋。幼蟲末齡幼蟲青綠色,體長約37毫米,腹足4對,第一對最小,第二對稍小,第三、四對發達。蛹棕褐色,長約18毫米。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橋夜蛾橋夜蛾

橋夜蛾在浙江黃岩1年發生6代,以幼蟲和蛹越冬。各代卵發生高峰期分別出現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橋夜蛾幼蟲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泡和野板栗。通常幼蟲和蛹的成活率較高,而卵則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間又有顯著差異,其中第一代最高,為82.3%,第五代最低,僅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別是7~9月間雖然卵的數量很多,但由於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幼蟲則不多。故橋夜蛾對柑橘的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橋夜蛾的防治應以生態調節和物理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1)合理規劃果園。山區和半山區發展柑橘時應成片大面積栽植,並儘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或多種果樹。 

(2)剷除幼蟲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劑鎮甲劑1號塗莖(木防己)或用鎮甲劑2號噴霧,徹底剷除柑橘園內及周圍1千米範圍內的木防己和漢防己。

(3)燈光誘殺。可安裝黑光燈、高壓汞燈或頻振式殺蟲燈。

(4)拒避。每樹用5~l0張吸水紙,每張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時掛於樹冠周圍;或用塑膠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數個,每株樹掛4~5粒。

(5)果實套袋。早熟薄皮品種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紙袋包果,包果前應做好銹壁虱的防治。

(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後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園周圍釋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

(7)藥劑防治。開始為害時噴灑5.7%百樹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藥(敵百蟲20倍液)誘殺或夜間人工捕殺成蟲也有一定效果。

節肢動物門(十七)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