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蜂

葉蜂

葉蜂,英文為sawfly。廣義的葉蜂是昆蟲綱膜翅目低等廣腰蜂類統稱,包括14個現生類群:棒蜂科、扁蜂科、廣蜂科、樹蜂科、項蜂科、裂蜂科、莖蜂科、尾蜂科、茸蜂科、三節葉蜂科、錘角葉蜂科、筒腹葉蜂科、松葉蜂科、葉蜂科。狹義的葉蜂僅指葉蜂科種類。葉蜂的主要識別特徵有:成蟲腹部基部寬大,不與後胸背板癒合;各足1-4跗分節具明顯的跗墊;雌蟲產卵器發達,通常刀片狀,少數較細長;幼蟲除尾蜂科外均為植食性,成蟲偶爾肉食性。葉蜂世界廣泛分布,全球已知約9000種。中國已經記載約2450種。概述使用圖片由Tang Liang攝於2005,西藏。

基本信息

葉蜂害蟲

農業害蟲

比較知名的農業作物害蟲有:小麥葉蜂Dolerus tritici Chu、大麥葉蜂Dolerus hordei Rohwer、中華麥葉蜂Dolerus sinensis Wei、麥黃葉蜂Pachynematus sp.、黑脛殘青葉蜂(黑翅菜葉蜂)Athalia proxima Klug,白唇角瓣葉蜂 Senoclidea decora (Konow)等。

森林害蟲

較知名的林業害蟲有: 泰加大樹蜂 Urocerus gigas gigas (Linnaeus)、藍黑樹蜂 Sirex juvencus (Linné)、柳杉華扁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 (F. Smith)、赤松阿扁蜂 Acantholyda posticalis posticalis (Matsumura)、浙江黑松葉蜂 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油茶史氏葉蜂(油茶葉蜂)Dasmithius camellia (Zhou et Huang)、紅環槌緣葉蜂(落葉松紅腹葉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等。

果樹害蟲

較著名的果樹葉蜂害蟲有:梨簡脈莖蜂(梨莖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u、梨實葉蜂(梨實蜂)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李單室葉蜂(李實蜂)Monocellicampa pruni Wei、中華槌緣葉蜂(桃葉蜂)Pristiphora sinensis Wong、山楂壯錘角葉蜂 Palaeocimbex crataegum (Huang et Zhou)等。

園藝害蟲

比較著名的園藝害蟲有:玫瑰黃腹三節葉蜂 Arge pagana (Panzer)(歐洲和中國北部種類)、列斑黃腹三節葉蜂 Arge xanthogaster (Cameron)(中國南部種類)、

藥材害蟲

較知名的藥用植物害蟲有:四川黑毛三節葉蜂(金銀花葉蜂)Arge szechuanica Malaise, 何首烏葉蜂(學名未確定)等。

中國部分珍稀葉蜂種類

(均為編者自攝照片):

1 斑緣麗錘角葉蜂 Abiapulcherrima Mallach (錘角葉蜂科 Cimbicidae)

2 黃褐茸蜂Blasticotoma fulva Wei (茸蜂科Blasticotomidae)

3 趙氏橫斑三節葉蜂 Arge zhaoae Wei (三節葉蜂科Argidae)

4 大鞘枝膜葉蜂 Cladiucha megatheca Wei(葉蜂科Tenthredinidae)

5 雲山細脈扁蜂 Chrysolyda yunshanica Shinohara et al.(扁蜂科Pamphiliidae)

6 黑腹尾蜂Orussus melanosoma Lee & Wei(尾蜂科 Orussidae)

葉蜂葉蜂
葉蜂葉蜂

幼蟲

因類群和取食習性差異,葉蜂幼蟲形態和構造有較大變化。附圖為部分葉蜂幼蟲圖片,照片均來自網際網路。

葉蜂葉蜂
葉蜂葉蜂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為6毫米左右,翅展為16毫米左右。體土黃色,有黑色斑紋,翅脈多為黑色。雄成蟲尚未發現。卵橢圓形,黃白色。幼蟲老熟時體長為15毫米左右,黃白色,稍彎曲,體表光滑有背皺。胸足3對,腹足8對。蛹黃白色。繭長橢圓形。

葉蜂葉蜂

頭部

頭部明顯,正面觀橫形,有時幾成球形,頸部細小,可自由轉動。觸角形狀多變化,有絲狀、棒狀、膝狀、櫛狀和扇狀等,通常以雄性為發達,多為13節,雌性較短,多為12節,少數種類節數減少到6—8節。複眼1對,較發達,位於頭部兩側。單眼3個,位於額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數種類單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為咀嚼式,各組成部分的形態構造以及下顎須和下唇須的節數、形狀、長短常可作為分類特徵。蜜蜂總科的口器為嚼吸式,下顎、下唇延長成喙,用以採食花蜜。

胸部

葉蜂葉蜂

胸部包括前、中、後胸及並胸腹節。前胸一般較小,橫形或不明顯。頭與前胸之間有頸,有的前胸前緣明顯鋒銳,將前胸與頸分開,有的前緣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無溝縫,有的則有1對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縱溝,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圓形、三角形、卵圓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長或具叉狀突起。並胸腹節是由腹部第1節併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狀、大小、長短、傾斜度等變化很大。許多種類(細腰亞目)腹部第2節縊縮成細柄狀,稱為腹柄或“腰”。

多數種類都具有兩對正常的膜質翅,且前翅顯著大於後翅,僅少數種類的翅退化或變短。前翅前緣通常有翅痣,其形狀多有變化。多數種類的翅脈較複雜,縱脈多癒合或變形,並與橫脈圍成若干翅室。對脈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學者意見不一,較常用的為康氏系統(Comstock和Ross系統)。有的種類翅脈極為退化,翅脈在膜翅目分類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胸足3對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種類的轉節為2節;有的前足腿節膨大,如腫腿蜂;有的後足腿節特別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種類;蜜蜂總科的後足則特化成攜粉足。跗節2—5節,末端具爪1對。

葉蜂葉蜂

腹部

腹部通常l0節,少的只可見3—4節。細腰亞目的第1腹節已併入胸部形成並胸腹節,第2節通常很小,或呈柄狀。雌蟲第7、8節腹板變形,形成產卵器。膜翅目昆蟲的產卵器極度特化,適於鋸、鑽孔和穿刺等,同時有產卵、蜜刺、殺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動物寄主食物的功能。產卵器的形狀變異很大,有的呈長針狀,有的呈短錐狀,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有的只作為防禦器官而已失去產卵作用。

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節腹板及生殖節組成,生殖節主要包括生殖突基節、陽莖、陽莖腹鋏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隱藏於體內,一般種間變異很大,是種類鑑別的重要特徵。

幼蟲

根據食性和生活習性的不同,可將膜翅目幼蟲分為兩類。一類為蠋型幼蟲:體型近似鱗翅目幼蟲。即體表通常有毛斑,頭部骨化程度強,上顎強大,具觸角及下顎須,常有側單眼,除胸足止常發達外(少數退化),還具腹足。與鱗翅目幼蟲的主要區別是,腹足數目在6對以上(如葉蜂類為6—8對),無趾鉤。蠋型幼蟲多營自由生活,植食性。第二類為無足型幼蟲:如腰亞目的幼蟲。體無色斑,無足,頭部骨化弱,口器及觸角退化,觸角柔軟不分節,下顎須乳突狀,上顎弱,無單眼。多營寄生或擬寄生生活,或生活於由母蜂準備好的飼料中或由工蜂餵食,少數在寄主植物上造成蟲癭。

生活習性

葉蜂在北京、瀋陽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蟲羽化,中為羽化高

葉蜂葉蜂

峰,羽化後幾小時後即可進行孤雌生殖。產卵於柳葉組織內,1處1粒,卵期8天左右。幼蟲孵化後就地啃食葉肉,受害部位逐漸腫起,最後形成蟲癭,蟲癭近繭豆形,無毛,由綠漸變為紅褐色。蟲癭以葉背面中脈上為多,嚴重時蟲癭成串。帶蟲癭葉片易變黃提早落葉,影響植株生長。秋後幼蟲隨落葉或脫離蟲癭入地結薄繭越冬。 全變態。一般為兩性生殖,也有的行單性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單性生殖較為普遍,如蜜蜂已交配的蜂產的未受精卵,產生雄性個體;胡蜂及葉蜂的一些種類未交配過的雌蜂產的未受精卵,可產生雌或雄兩性個體。多胚生殖多見於繭蜂、小蜂及緣腹細蜂科中的一些種類,如多胚跳小蜂1個卵可產生2000多個後代個體。

膜翅目昆蟲的絕大多數種類是對人類有益的傳粉昆蟲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敵昆蟲,只有少數為植食性的農林作物害蟲。植食性者如葉蜂科幼蟲食葉,莖蜂科幼蟲蛀莖,樹蜂科幼蟲鑽蛀樹木,癭蜂科幼蟲形成蟲癭等。寄生性者包括細腰亞目大部分種類,其中又分為內寄生和外寄生兩類。捕食性者主要包括胡蜂、泥蜂、土蜂等科的成蟲。以花粉和花蜜為主要食物的蜜蜂有助於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結實率,並為人類提供蜂產品。

綜合防治

(1)人工防治幼樹生長期,人工摘除帶蟲癭葉片。秋後清除處理落地蟲癭,並燒毀。有利於保護齧小蜂、寬唇姬蜂等天敵。

(2)藥劑防治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發生嚴重時,噴施40%菊馬合劑2000倍液,或用內吸性藥劑灌根防治。

昆蟲百科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係複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昆蟲綱Insecta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綱。

昆蟲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