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蠊

蛩蠊

1985年,中國昆蟲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的長白山區首次發現了這種蛩蠊目昆蟲,後正式被命名為“中華蛩蠊”。1988年,中華蛩蠊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中國兩種一級保護昆蟲中的一種。中華蛩蠊屬昆蟲綱、蛩蠊目、蛩蠊科,是一種中型昆蟲,體形細長,一般在13~30毫米之間,沒有翅膀。全身呈暗灰色,觸角為絲狀,複眼小,尾須長,與雙尾蟲十分相似。多棲息于海拔1200米的高山苔蘚、石塊下和土中,種類極少。

基本信息

簡介

蛩蠊(qiong lian)
Grylloblattodea
昆蟲綱蛩蠊目的通稱。中小型無翅昆蟲。稀見。是世界稀有種類 。蛩蠊目只有蛩蠊科 ,已發現3屬25種和亞種,中國已知1種 ,2009年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又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是我國蛩蠊目昆蟲第2隻標本。經中科院動物所白明博士與王書永的鑑定,認為該蛩蠊是西蛩蠊屬Grylloblattella的1個新種,為世界上該屬的第3個種,相關研究論文正在撰寫之中。

生態特徵

蛩蠊體型扁長 ,長約15~30毫米。頭扁。無翅。複眼退化,無單眼。觸角絲狀。前口式,咀嚼式口器。上唇和大顎發達 。蛩 蠊一般生活於高山上或冰川附近 。肉 食性。夜出活動,適應於1℃低溫環境。雌蟲羽化約1年後成熟,在土內或苔蘚上產卵 。卵期約1年化為若蟲 ,約5~7年才能完成1世代。有的種類棲居於穴洞內。

分布狀況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約15種原始而罕見的昆蟲。分布於日本、北美洲西部和西伯利亞東部的山區。無翅,長15∼30公釐(0.6∼1.2吋),咀嚼口器,觸角長,複眼小。常生活在山區融雪地帶的石塊下或海拔較低處的朽木下。以其他昆蟲為食。

昆蟲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