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標誌是一個肩負地圖的人,造型比較寫實,標誌顯示出不同民族的參展國對和平的共同期望。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似乎在對過去的尊重與懷念中,闡釋其渴望保持世界和平的希冀。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懷揣著和平的希冀,展示了那個年代經濟、技術、藝術的方方面面。

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簡介

1935年比利時布魯塞爾:通過競爭獲得和平
地點:比利時布魯塞爾(Place:Belgium Bruxelles)
會期:150天(Duration:150 Days )
名稱: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
主題:通過競爭獲得和平
類別:綜合類(Category:Universal Exhibition )

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介紹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標誌是一個肩負地圖的人,造型比較寫實,標誌顯示出不同民族的參展國對和平的共同期望。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曾經四度舉辦世博會,而1935年的這一屆,吸引了兩千萬參觀者。在許多人看來,從沒有哪一屆世博會像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那樣,如此迫切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需要,它被認為是世界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盛會。

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主題

1935年的布魯塞爾,剛從資本主義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中緩過神,舉目東眺,卻發覺希特勒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將德國變成了一個法西斯國家。當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正式宣布重整軍備,全面擴充軍事實力,走上復仇的道路。歷史仿佛走了一個輪迴,二十多年前“一戰”的慘烈景象還未從人們的腦海中消散,歐洲又將再次被拖入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讓倫敦、巴黎、布魯塞爾不寒而慄。與上次的捨命相搏不同,這一次竟無人敢接希特勒發來的凌厲殺招,一時之間,一股和平主義的思潮在西歐各國間蔓延,人們呼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戰爭。當年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世博會,也就順理成章地肩負起了爭取和平的使命。此次世博會提出“通過競爭獲取和平”的主題,主辦方希望各國能以世博會為平台展開技術競爭、經濟競爭,來取代傳統的軍備競賽,實現歐洲的永久和平。凝神屏息間,一場世界博覽會將世人的目光暫時拉回到了技術、藝術、經濟發展下的日常生活,布魯塞爾爭取和平的呼聲通過世博會主題傳播開來,給了騷動的世界一個思考的機會。

比利時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築

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海勒在《世博會與走向進步》一書中這樣描述1935年世博會:“與1939年世博會及之前的1933年世博會相比,這屆博覽會顯得退步和凌亂,世博會的建築物似乎更適

體育館入口體育館入口
合於25年前的那一屆(1910年布魯塞爾世博會),好像是在拒絕承認蕭條的光景與日益升級的戰爭陰影。”現在看來,這也許是世博會抗拒戰爭的一種方式,卻也是世博會現場氛圍和建築特色給人們的真實感受。世博會在建築設計上選擇了永久性建築的設計方案,懷舊特色濃郁的紀念館與藝術館作為主題建築,風格都趨於折中而缺乏現代感。在公眾活動方面,主辦方專門開闢了新的遊樂公園、人工湖,並建造出一座可容納75,000人的露天體育場用於展覽期間的體育運動,足球比賽是當時最具號召力的項目。
世博會濃濃的懷舊氣氛,使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展品本身。
1935年的展品主要分為這幾大類:科學儀器與藝術作品、農業土壤與底土、轉化技術、能源、民用工程、公共建築、服裝與配飾、旅遊與體育。其中大部分展品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展覽區域分明,有條不紊,少有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那般的喧騰與熱鬧。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似乎在對過去的尊重與懷念中,闡釋其渴望保持世界和平的希冀。即便如此,博覽會仍然滲透著那個時代的色彩,敏銳的社會觀察家們更是從中嗅到了時尚的元素。
藝術展示雖然延續著以往的風格,將古典藝術作為展示主角,但藝術館中已有將近一半的展位給當代藝術提供了空間。博覽會期間,主辦方特地組織了一場名為“5個世紀的藝術1400—1900”的大型展覽,集中展示古代藝術作品。觀眾的目光,卻更多地被以法國藝術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呈現出的活躍氣息所吸引。
博覽會上豐富的布展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這屆世博會上有較多企業參展,在有限的獨立展示空間裡,出展方更加注重展品陳列的位置關係,力圖通過巧妙的展台搭建,營造出富有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以求在同類展示中更具吸引力。醒目的立體標牌、獨特的宣傳海報、多樣的造型、溫馨的格調??。在服裝與配飾部分更是出現了大面積的櫥窗展示,人們看到的似乎就是現代商業展示的雛型。與這屆世博會上傳統的建築和沉悶的氛圍相比,櫥窗秀的出現為世博會增添了活潑的情趣,也顯露出商業文化的勃勃生機。
1935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懷揣著和平的希冀,展示了那個年代經濟、技術、藝術的方方面面。現在看來,其主題是鮮明的,展覽是富有特色的,但和平的美好憧憬卻只能成為主辦方的一廂情願,那屆世博會成為列強炫耀國力的舞台,競爭有餘,合作不足,無法通過交流來消除列強之間經濟技術的不平衡,更不能解決因經濟技術發展的不平衡而引發的貿易爭端和政治紛爭。結果是盛會之後,鴻溝依舊。不出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通過競爭獲取和平”已成為一個無法企及的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