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家城鄉

殷家城鄉

方山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北部60公里處的蒲河北岸。東連新集鄉,南接孟南壩鎮,西鄰三岔鎮,北瀕環縣吳城子鄉。屬丘陵溝壑區,山巒起伏,東北高,西南低。農業生產小麥、玉米、高粱、洋芋、糜谷、豆類等。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方山鄉,位於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城55公里;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地處青田縣東南面——甌江之濱,背靠溫州,接壤甌海與瑞安,交通通訊十分便捷,離青田縣城只有20分鐘、溫州50分鐘的路程。

基本信息

殷家城鄉殷家城鄉
殷家城鄉地處甘肅省鎮原縣西北部,距縣城130公里,屬全區14個特困鄉之一。東接環縣演武鄉,北連環縣車道鄉,西與寧夏彭陽縣接壤,南依三岔鎮。殷家城鄉屬純丘陵溝壑區,東西寬7公里,南北長31公里。土地面積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殷家城鄉現轄北岔村、李園子村、殷家城村、敬岔村、桑樹窪村、張老莊村、寺山村白家川村8個村,66個村民小組,1695戶、7717人,其中農業人口7770人。

命名由來

相傳古時在此修有城堡,且居殷姓人家,由此得名殷家城。

歷史沿革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長征經過殷家城鄉。1949年8月成立殷家城鄉,隸屬三岔區,1958年3月撤區後直屬縣政府,9月人民公社化後歸三岔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6月成立殷家城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稱殷家城鄉。

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殷家城鄉位於鎮原縣西北方向約130公里處,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30公里,平均海拔1456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5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3107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6540萬畝。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8個。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1695戶,鄉鎮總人口7717人,鄉鎮從業人員1012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8個,通郵的村8個,通電話的村8個,通公路的村8個。

經濟指標:2005年,殷家城鄉國內生產總值116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007萬畝,糧食總產量3571噸,財政總收人195.7萬元,財政支出19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220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1所(含1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1710人,教師總數83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2人,病床6張。

名優特產:有羊羔肉、黃花菜、杏子、黃酒等。

農業發展

殷家城鄉葵花
殷家城鄉是一個純山區鄉,十年九旱,廣種薄收,但境內人均耕地面積達12畝。殷家城鄉黨委、政府立足土地資源廣闊、土地貧瘠、持續乾旱的實情,把發展草畜產業作為調整結構、抗旱增收的主要措施,採用民眾大會、發放宣傳品、組織種草養畜大戶現身說教等形式,大力宣傳種草養畜的好處,狠抓種草養畜工作。採用“補助1畝,自籌半畝”的辦法,完成種草13400畝,戶均達到8畝;培育千畝種草點3處,百畝片帶8個。殷家城鄉種草留存面積達到32400畝,戶均達到19.4畝。寺山、白家川、敬岔、北岔、李園子等5個村均建起了千畝以上草帶。2008年殷家城鄉新建暖棚218座,養畜3512頭,養1.5萬隻,殷家城鄉畜牧業人均純收入200多元。在殷家城鄉建設油料、葵花黃豆3個萬畝基地,2008年殷家城鄉種植葵花、油料、黃豆總計3.1萬畝,農民收入517萬元,人均收入819元。2008年殷家城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8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5元,人均產糧達到460公斤。畜牧業已成為殷家城鄉支柱產業,占總收入的36%。大家畜存5570頭,戶均3.5頭,出欄2120頭,收入105萬元;羊存欄11720隻,戶均7.3隻,出欄7980隻,收入139萬元。

基礎建設

殷家城鄉通村的道路
殷家城鄉以梯田建設為突破口,積極爭取項目,加強對中低產田的改造,累計完成機平農田7000畝。2008年,殷家城鄉政府爭取並完成了北岔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任務,投資50萬元,新修梯田1500畝,新建暖棚130座,新建科技文化培訓中心1處,完成新修北岔村部經牧區至白嘴嘴鄉村道路15公里,新打水泥窖150眼;機平農田2300多畝,水泥窖完成800眼,土窖2000多眼,小電井260多眼;人飲工程項目已完成,可解決敬岔、張老莊、桑樹窪、殷家城等村民眾飲水困難的問題。在桑樹窪、敬岔、寺山等村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解決了13個自然村、343戶、1545人用電困難問題,消滅了無電村,年可為民眾節約資金200多萬元。殷家城鄉政府籌集50萬元修建了殷家城鄉第一幢樓房——殷家城中學教學樓;集資10萬元開通程控電話;投資8萬元修建改造機關上水工程;改造整修縣鄉道路、新修鄉村道路,實現了村村通汽車

生態建設

殷家城鄉沙棘蓋山頂
殷家城鄉共有土地32.5萬畝,其中耕地4.66萬畝,荒山荒坡占總土地面積的70%,牧草留存3.4萬畝。殷家城鄉大家畜存欄6900頭,羊存欄1.75萬隻。長期以來,殷家城鄉年平均降雨量200多毫米,乾旱少雨,風大沙多。由於長年超載放牧和濫墾亂挖,草場植被嚴重破壞。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成為制約殷家城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鄉上及時確立了生態立鄉、基礎立鄉的發展理念,從封就把生態林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抓手,每年都在春秋兩季組織民眾造林,經過3年的摸索,找到了適合殷家城鄉生長的沙棘油松刺槐等樹種。2008年春季,共補植公路行道樹28.8公里,補植國槐2100株,楊樹8600株;在沿河兩山完成荒山補植1000畝,栽植油松10萬株,組織機關單位義務植樹500畝。秋季,以甘肅省級退耕還林核查驗收組驗收內容為重點,對殷家城鄉4494.2畝重點協定荒山塊段進行了全面補植補造,對1999年以來的所有退耕還林進行了補植撫育。並在鄉上組織成立了由武裝部長任組長、林業站長任副組長的7人封山禁牧工作隊,加強林木管護。已初步形成了沙棘蓋山頂、果樹繞山腰、洋槐填溝壑的生態林布局。

鄉鎮名人

殷家城鄉張學成
“教壇保爾”張學成:張學成是甘肅省隴東老區條件最為艱苦的鎮原縣殷家城鄉李園子國小教師,現年48歲,共產黨員。正當張學成想在三尺講台上建功立業、大顯身手的時候,1972年2月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致使他下身癱瘓,並身患多種疾病,拄著雙拐,騎著毛驢,年復一年,以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在山區教壇上辛勤耕耘了30年,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張學成先後19次受到鄉級、7次受到鎮原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3次被慶陽地委、行署命名為全區“優秀教師標兵”和“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9月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園丁獎”,2008年教師節期間,張學成被評為全中國模範教師。

當地特產

黃花菜:是馳名中外的“隴東金針”。當地產的黃花菜肉厚個大,色澤黃亮,味美,含糖量高,居全中國同種產品之首。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大,產量高,競爭力強,暢銷全中國各地,同時還打入國際市場。

杏子:是當地的主要水果之一。隴東人家都有在房前屋後種植杏樹的習慣。由於氣候條件適宜,杏長得快,產量高,品種多,質量好,可以加工成杏乾杏脯杏話梅等一系列果脯產品。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香、甜、酸三味,多吃不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