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青春

《死於青春》是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海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死於青春

海岩一部描寫地震拷問人性的小說。書名出自李大釗的一句話“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

地震,這個滄桑交替的自然現象,把地層深處的水和沙翻上了光天化日,同時翻上來的還有人——人的靈魂。

……時代不同,所以故事不同。相同的也許只是人情的溫暖,人命的可貴,還有,那腔在苦難中才會燃燒的熱血,和被熱血燒盡的青春!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年僅十九歲的警察的悲壯故事。小說以“我”的回憶,講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後,被派往清水河勞改農場支援抗震救災工作,在那裡她結訓了陸小祥,兩小萌發了熾熱的初戀。由於社會不幸的不正常,陸小祥的人道主義思想和情感,他的一切作為,都成了他破壞抗震救災、同情反革命的罪證,他被關押,最終頑強於他的至親好友的槍彈下。

災難相似,皆可激發人之本能。大災當頭,人的真實性情焉能無動!小說中的唐山地震是與汶川同樣慘烈的一場地震,只因時代不同,所以故事不同。相同的也許只是人情的溫暖,人命的可貴,還有,那腔在苦難中才會燃燒的熱血,和被熱血燒盡的青春!本書描寫的是一個年僅十九歲的警察的悲壯故事。書中不僅僅講述了一個個哀婉動人的故事,它還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反映了廣闊的社會內容,那些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左”的面孔,在情節的展開過程中,懸掛于海岩豐富的人物畫廊之中,使人永遠不會忘記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後的殘酷烙印。

書摘

1

也許我真的瘋了。

上火車的時候,站台上的鐘響了一下。往常這會兒你照例該起床了。你起來見不到我,必定先習慣地走進廚房,可你看到買菜的籃子還端端地掛在牆上,——今天是春節,沒人會這么早就起來上菜市場。接著你拉開了屋門往外瞧,院子裡空空的,很冷,你縮回身子,這時你就會看到門邊桌上的那張字條了。

繼平,我完全想像得出你的吃驚和憤怒,也許你此時正在痛哭流涕地大罵……這些年你見慣了我的優柔寡斷,你不會料到我能在一秒鐘之內把多年纏繞身心的所有可見和不可見的縲紲一刀割斷,背叛了你也背叛了我自己的麻木,讓社會的輿論、自己的臉面、親朋好友的警勸,統統見鬼去吧!我終於邁開了實際上已經醞釀多年的腳步,在這年關寒冷的黎明,踏著紅紅綠綠狼藉街頭的鞭炮的紙花,和你,和我們這個家,和這些年庸俗寡淡的人生,不告而別,奔我日夜思念的這個地方來了!

啊,茶淀!我終於不用藉助模糊的夢境,而是真真切切地見到了你!

夢境中,你是一片蒼蒼的綠色,潮濕、悶熱,又迷人,又殘破。可在這乾冷乾冷的嚴冬,在經歷了改朝換代、幾許寒暑的今天,你該是什麼樣了?

繼平,你一定奇怪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按捺不住說起這個地方,“茶淀,那不是關勞改犯的監獄嗎?”你一向多疑、敏感,也一向不肯忍耐。終於有一天,在我們又一次爭吵時,你突然衝口而出:“到茶淀找你的情人去吧!”儘管那天你喝多了,控制情緒的能力十分低下,但這句話仍然使我意識到,那次的爭吵已開始把我們的關係升級到一個真正不幸,也是或遲或早總會到來的轉折點了。

那天就注定了今天!

茶淀,我不是今天才認識你,我那幼稚而又深沉、朦朧而又強烈的愛,就在當年短短相識的瞬間,留在你那泥濘的土地上了。

我最先想起的是那首異域的情歌,是小祥從他家的舊唱片上學會的歌,他唱給我聽的時候,還說不清它到底來自歐洲還是太平洋,那確是一首優美、又特別好記的歌:

為什麼

你為我飲馬整鞍,

為什麼

你將醇酒奉獻,

美麗的姑娘啊,

我是個貧窮的流浪漢。

啊,我本不該停步,

是你的美麗使我流連。

你願不願和我結伴,

去那遙遠的天邊?

那兒沒有愚昧和強暴,

也沒有萬惡的金錢。

只有你和我,

我們的誠實與熱血,

還有頭上一方,

湛湛的藍天!

小祥,你當然不會忘記這首歌,可你還記不記得我?還記不記得你的白房子和房前那葫蘆形的池塘?池塘邊那個簡陋的防震棚還在不在?喔,那棚子的簡陋就注定了它的短命,可在我的記憶里,它始終和白房子,和半池青萍,和你臨池獨立的身影在一起,是一個永久不變的、詩一樣的即景。

我從小就知道你這不尋常的家鄉。從我懂事起就常常聽到家裡的保姆和街坊四鄰扯閒篇兒的時候,帶著神秘和恐懼的表情,說到那些偷雞摸狗之輩被送到茶淀去的事情,仿佛那就是古時刺配囚犯的遠惡軍州。

其實,茶淀,不過是唐山左近一個黃豆般大小的車站。你對我說起過這個小站寒傖的歷史。它早先連一排矮矮的柵欄都沒有,很久以前大概只是個無名的彈丸小村,在八百里京山線上,自然不敢與四朝古都的起點和天下第一雄關的終點同日而語;也愧於與位居中國第三大城的津門和有華人故鄉之稱的工業重鎮唐山相提並論。但是,北京的許多年輕人大概和我一樣,並不知道京山線上通往新港碼頭、大港油田和那個華北最大鹽場的必經之地塘沽,或許也不知道有著古老傳奇故事的軍糧城,他們卻知道——茶淀。

茶淀的出名,一點不錯,正因為它是一個大型勞改農場的所在地,確切地說,是這個勞改農場的大門。北京人習慣地稱之為“茶淀農場”,其實它的本名叫“清河農場”。此地去京數百里之遙,當然和京郊的那個清河鎮絕無牽連,儘管這裡確實有一條不小的清水河,但農場的這個名字無疑包含了一種象徵意味,無非喻水之清,可以洗淨惡人滿身的污濁。

清河,你能不能洗清我?我這個有夫之婦,竟拋棄了溫暖不到兩載的新家,去尋找一個多年以前的舊愛……

繼平,你完全可以參加進那一片世俗的唾罵中去,罵這給你丟盡了臉面的媳婦!可是繼平,你不要恨他,他是乾乾淨淨沒有過錯的。雖然他像一個美好的召喚,十年來使我靈魂不安;又像個強大的“第三者”,插足到我們風雨飄搖的夫妻關係之間,但實際上,從十年前和他分手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過面。

2

要是沒有唐山的那場地震,你我也許一輩子無緣碰面。

那時我已經在北京市公安局一個大處的團委書記辦公室里坐了將近兩年,儼然是個成熟的大人了,你呢,你看上去還是個孩子。

我對你說過地震那天北京的情形。那天上午九點鐘開始下雨,雖然比起你們,北京人感受到的恐怖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誰也無心辦公,都在誇張地學說著自家屋子在震動中的聲音,以及老婆(或丈夫)當時的種種狼狽。那陣子正是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高潮,大家難得這么鬆快一天。

中午,據飯桌上的新聞:地震中心原來在唐山一帶。這使人們的心裡無論如何更多了一點寬慰——唐山?遠著呢。

可緊接著,各種駭人聽聞的小道訊息不脛而走,有人說唐山現已夷為平地,百萬之眾無一倖存;還有人說天津的勸業場也塌了,死傷無數;又有人提起北京公安局有個勞改場就在津唐之間,不知受災如何;更多的人則開始談起歷史上的難民和瘟疫……而最後到來的“官方訊息”卻說:往唐山一帶的交通、電訊早在夜裡就已全部中斷,連軍隊的電台都聯繫不上,以上種種傳聞均系謠言,要提高革命警惕云云。

下午三點鐘,通知我和另外十九位幹部去局本部開會。一看我們這二十個人,哪個科的都有,一律四十歲以下,身體好,無家庭負擔。女的只有三個,我最小,剛滿二十歲。大家誰也不知道開什麼會,但猜想八成和地震有關。

不出所料,在局裡碰上局團委的一位同行,透露說清河農場受災嚴重,鐵路不通,公路也不通。昨天夜裡農場的一位副場長帶著個幹部坐一輛吉普車,千辛萬苦跑出來到市局告急。局裡決定馬上組織力量,開赴清河救災。

大會議室里已經擠滿了人,除了各業務處抽來的幹部之外,還有幾個公安醫院的醫生,帶著大包小包的藥。大家好奇地把目光集中在前面兩個陌生人的身上,這兩人一老一小,滿身泥水。老的站著,用很帶感情的目光環視著我們,說不清是期待還是感謝;小的坐著,面無表情,疲憊不堪。小祥,那就是你!

你的性格本來有很活潑的一面,可也許是第一次置身在這樣眾目睽睽的場面下,那天卻處處顯得呆板。你在那偏僻一隅的地方出生、長大、讀書、畢業,完全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青年;你坐在椅子上,給人的感覺非常弱小,憑第一眼的印象,誰也不會想到你站起身來竟比那位老場長高出半個肩。

那天的會議短促得出人意料,先是有人扼要介紹了清河農場的災情,然後就宣布成立抗震救災工作隊,再然後就宣布立即出發,奔赴災區。一切話都用命令的口氣說出,讓人沒有思考更沒有猶豫的餘地。開始還是鬧哄哄的會場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猶如戰爭一般的沉重氣氛。我心裡咚咚直跳,對於一個從小就為“沒能趕上戰爭年代”而抱憾的熱血青年來說,這驟然而至的沉重氣氛是那么新鮮,在和平年代,我想這大概就等於上前線了。而前線是什麼樣子,我們去了乾什麼,會碰到什麼艱難險阻,一切都茫然。這又不免使人心虛。對災情的介紹籠統得等於沒說——死了很多人,塌了很多房子……到底多少?都不知道。連你,小祥,也是一樣,你在地震後不久就隨了那位洪場長,繞過一道道塌橋斷隘,奪路北上了,你也不清楚那五十里方圓、兩萬餘人口的農場,現在究竟成了什麼局面。

散了會,直接下樓,大家擁擠著上了停在樓前的幾輛卡車。天仍然下著雨,有雨衣的穿雨衣,沒有的淋著。局機關有不少人擠在樓門口,默默地看我們上車。我舉目四顧,竟找不到一個能代向父母道一聲別的熟人。

卡車穿過雨霧的城市,往天津方向開。過了天津,天漸漸黑下來,雨也停了。越往前走,看到路邊坍塌的房子越多,還有扭斷的公路、長而深的裂溝、高高弓起來的鐵路橋、路面和田野上的大片噴沙,大地居然變得如此醜陋、破爛、恐怖、不可思議了。車上的人不斷驚呼著,像是驚嘆神話世界中的古代遺蹟,好像一輩子活到現在,才真正發現了自然力的強大和人類的渺小。我們一路上沒看見死人,連活人也沒有,天地間和曠野上仿佛只有我們這幾輛孤單單的卡車和一股沉沉的死氣。

那天我和你同在一輛車裡。你沉默寡言,全不理會沿途的各種奇觀,也不參加我們的談論和爭辯,只是抱著膝蓋,一聲不響地蜷縮在車廂一隅。你仿佛和大家很隔膜,大家也不注意你。從沿途的觀感中,我能想像到你在過去的十幾個小時裡驚心動魄的經歷。你從一片廢墟中僥倖逃命,是驚魂未定,還是在掛念唯一的親人——和你相依為命的姥姥?或者僅僅是累壞了,你畢竟太年輕。

路不好走,顛簸到夜裡十一點鐘,到達了農場的邊緣。下了一天透雨;前方的地面在夜幕中呈現著斑斑反光,顯然已是一片澤國。進入農場的唯一通道是一條三十多里長的土堤,借著車燈射出的兩道光柱,能看到土堤表面全是猙獰的稀泥,乘車通過它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大家下了車,七嘴八舌,茫然無措。局辦公室的肖科長自稱來過這一帶,提議另找路從漢沽方向繞進去,但究竟怎么走,他也含糊。小祥,這時人們自然想到應該問問你。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你開口說話,你本來不是個拙於辭令的人,卻是人多怕生,只是一味搖頭,嘴裡說:“不行啊,不行啊。”

肖科長把你的詞窮當做猶豫的表現,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爭辯道:“怎么不行,我走過多少次了,過幾座橋,能到漢沽。”

你似乎膽壯了些,說:“現在十座橋塌了九座,就是因為有那些橋,才過不來。”

“那你們是怎么出來的,從這兒?”肖科長指著堤上被刺目的車燈映照著的爛泥。

“就從這兒,那還有錯!”你的聲音一下子明快了,帶著孩子般的好鬥和認真,可隨即又軟下來,又否定了自己,“可那時還沒下雨,地是乾的呀……”

後面的車陸續趕來,那位上了年紀的洪場長擠到人前,甚至對堤上的爛泥都沒有望上一眼,就振臂呼道:“都下車,空車慢慢開,大家在兩邊護著,別讓車滑下去,快點!”

他大概有六十歲了,大臉,粗眉,地道的烈漢模樣,那張堅忍的臉本身就像一個複雜的故事。他的果斷使人不敢懷疑他的權威,於是沒人再提另闢途徑的話。但是肖科長提議先休息一下,一來做個前敵動員,二來也等堤上乾一乾再走。說心裡話,我是很希望能休息一下的,被雨淋透的衣服濕乎乎地包在身上,風吹一路,哆嗦得幾乎要抽筋,肚子又空,我擔心要生病……

小祥,只有你急不可待:“不行啊,就是等到天亮這泥也幹不了。”見周圍無人回響,你仿佛理虧似的,試探著又說:“洪場長,要不然我先背上點藥,先進去,先告訴場裡……”

漆黑如墨的長堤,仿佛一直通向茫無邊際的天盡頭,一個人徒步闖過去,得有什麼樣的膽量呢?你的勇敢使我不由得刮目相看了,並且引起了自己的慚愧。

“我也去!”

我舉起一隻手,明知所有人都會吃驚,卻故意說得平靜。也許在剎那間僅僅是出於一種“意識流”的盲目性,使我生出了許多關於人類生存競爭問題的重大的聯想。在那個“時刻準備打”的年代,幾乎人人都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精神和體魄,能否適應艱苦的戰爭,在嚴寒的野外風餐露宿;在夏天的酷暑長途跋涉;或者在槍林彈雨中一往無前;甚至被捕後經受嚴刑拷打,臉不變色心不跳……那些年我正是朝著這個標準,嚮往著強者的道路。繼平,這恰恰是我最初見到你時最不滿足的一點。你過分斯文、臃腫,說話咬文嚼字,走路四平八穩;你的彬彬有禮像是剛剛受過蹩腳的訓練,穿著雖然講究,可我卻偏偏不喜歡那個養尊處優的神氣。

你身上到底缺什麼?是男人的野性,還是青春的熱情?

可介紹人把你領來的時候,我已經是將近二十九歲的老姑娘了,這年齡連我自己都心虛是否還有資格挑剔別人。“他能對你好,就行了,可千萬別再挑了。”父親倒是非常實際,“你呀,就是讓那些玫瑰色的幻想給耽誤了。”

不錯,按目前的“行市”你和小祥的身價確有天壤之別。小祥的父母雖然是清河農場的創建者和初期的領導人,但早已去世,他實際上是靠著微薄的撫恤金長大的孤寒子弟,後來又端上了你最最看不起的飯碗——警察。而你呢,中醫院裡堂堂的按摩師,儘管這個行當初初聽來會讓人聯想到理髮館裡給人捏肩的剃頭師傅和那些蹣跚的瞎眼老太太,可我已經懂得你當然和他們不一樣。“我是醫生,正式的骨科醫生!”你不止一次憤憤地向我強調,“我不光會按摩,還得懂解剖學、經絡學,得會看X光片,看心電圖,我有處方權!他們那種按摩算什麼,不過是讓人舒服舒服,保健性的,扒拉腦袋就是一個,要是在國外,像他們這種按摩的其實就是妓女……”非我族類,越說越難聽了。

當然,在國外,醫生是高尚的職業。

要是真到了國外,你一定如魚得水了。你能玩,會享受,喜歡一切熱鬧,不管是有趣的還是無聊的還是肉麻的熱鬧。我呢,恰恰在這方面沒法與你合拍。我這些年越來越喜歡縮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去尋找寄託的天地,我的氣質憂鬱也崇拜憂鬱,似乎只有在憂鬱中,感情才能充分發泄,而在這一點上你又恰恰滿足不了我。

新婚燕爾,我儘管並無玩興,但仍然打足精神隨你到杭州去度蜜月。結婚畢竟不是兒戲,哪怕僅僅是承擔一種義務,我也該為我們的百年建設一個好基礎。

逛“靈隱寺”,你每殿必進,慷慨地打發著那些站在門口收“買路錢”的和尚們;登“藏山閣”,你興致勃勃地在一個個迂迴迷離的山洞裡鑽來鑽去,刻意選擇各種刁鑽古怪的角度留影存念;你能在“樓外樓”前的碼頭上排上兩個小時的長隊,為的是租一隻腳踏游艇繞半圈西湖。喔,比起地靈人傑的西湖,那勾留了多少騷人墨客的洋洋十景,那令人神往和憑弔的人物傳說,使村野的清河相形見絀了。清河雖美,卻絕沒有那種亭台樓榭、柳綠桃紅的雍容氣派,也從沒有什麼人肯對她折腰膜拜。但她也是一個母親,統率著眾多的子孫支脈,滋養著方圓幾十里的土地,每一條支流都那么胸有成竹地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都好比那條透澈見底的“孩兒河”,小祥只領我去過一次,我就再也忘不了她了。她仿佛是清河樸拙氣質的一個縮影,那河水多清多涼,恬淡溫存而又無牽無掛地流動著;還有河邊那片結滿陽光的小樹林,安靜得甚至帶了點仙氣,像一派鴻蒙未開的原始天地,一個出世未久的單純的“孩兒”……我永遠都記著那個閉塞的村野小景帶給我的歡愉。

那天下雨,不能出戶,就在臨靠西湖的那個旅館的舞廳里,你迷上了迪斯科。你至少換了十個舞伴,跳得那么認真、瘋狂。我一點也不忌妒,大家天南地北、素不相識。我甚至慶幸你能不知疲倦地跳下去,好讓我獨自呆在陽台上,憑欄遠眺,看西湖在雨霧空濛中多么遼闊、神秘。望不及盡頭的茫茫平湖,辨不清輪廓的孤山,似乎模糊了西湖的形貌,只給人一片山和水的抽象感受,正是這種混混沌沌的感受,使我又悠悠地,回到了清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