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循環論

歷史循環論是主張人類社會的變化是簡單的重複循環過程的歷史理論。“歷史循環”是一種古老的觀念。中國戰國末期的鄒衍曾提出五德終始說,用當時流行的五行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更換。他認為歷史是所謂五德的相繼更替、周而復始的循環。18世紀義大利思想家G.B.維科認為歷史的變化經過3個階段: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凡人時代。歷史變化經歷了這個階段以後,就會重新回復到原始時代,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後來的一些資產階級學者也宣揚過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社會,歷史的繼續只能是從這個頂點倒退到原始時代的觀點。歷史循環論承認歷史按一定秩序變化,但曲解了歷史變化的客觀規律。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循環,更不是以資本主義為終點的封閉的圓圈,而是基於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和社會形態不斷發展和上升的過程。

歷史循環論

正文

主張人類社會的變化是簡單的重複循環過程的歷史理論。
“歷史循環”是一種古老的觀念。中國戰國末期的鄒衍曾提出“五德終始”說,用當時流行的“五行”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更換。他認為歷史是所謂“五德”的相繼更替、周而復始的循環。18世紀義大利思想家G.B.維科認為歷史的變化經過三個階段: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凡人時代。神的時代是原始時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英雄時代是貴族統治的時代,是人類的青年時期;凡人統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時代,是人類的成年時期。凡人時代是歷史發展的頂峰,歷史變化經歷了這個階段以後,就會重新回復到原始時代,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後來的一些資產階級學者也宣揚過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社會,歷史的繼續只能是從這個頂點倒退到原始時代的觀點。
歷史循環論承認歷史按一定秩序變化,但曲解了歷史變化的客觀規律。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循環”,更不是以資本主義為終點的封閉的圓圈,而是基於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社會形態不斷發展和上升的過程。古代思想家不能從歷史本身去尋找歷史變化的原因,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不可能想像有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現代資產階級學者無法擺脫沒落的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尖銳矛盾和絕望情緒的氛圍,這是他們陷入歷史循環論的歷史的、階級的根源。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