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

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歷史觀。“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種德性或性能。

五德終始

正文

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的歷史觀。“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種德性或性能。“五德終始”指這五種性能從始到終、終而復始的循環運動,鄒衍以此作為歷史變遷、王朝更替的根據。
早期的五行學說,經春秋時期的“必有勝”、墨家學派的“毋常勝”(交相勝)到鄒衍發展為“五德終始”、循環相勝的觀點。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選》李善注引)。又說:“代火者必將水”,“數備將徙於土”(《呂氏春秋·應同》)。他認為虞(舜)、夏、殷、周的歷史是一個勝負轉化的發展過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勝而具有階段性,又按照始於土、終於水、徙於土的循環往復而具有周期性,“陰陽訊息”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五德轉移”,又決定著“並世(當世)盛衰”。在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的每一發展階段都存在著陰陽兩種勢力的矛盾和鬥爭。兩者交爭,“勝者用事”,歷史屬於鬥爭中的勝利者。而這種五德相勝又是被機械的周期律預先決定的,“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認為王朝的興起必有天意符瑞作為象徵和驗證。這種天人感應論是為周秦之際的新興統治勢力服務的,故“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五德終始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封建王朝的一些最高統治者自稱“奉天承運皇帝”,所謂“承運”,就是繼承某一“德”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