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

歲時

歲時,是指一年四季中季節的意思。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伏臘一刺之外,即經年不往也。”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朝於斯夕於斯,歲時伏臘祭(袁可立)於斯。”

詳細解釋

1歲時節令
1.一年,四季。《周禮·春官·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鄭玄註:“其歲時,今歲四時也。”南朝梁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烽鼓相望,歲時不息。”清唐甄《潛書·居心》:“假居於人之室,近則月日,久則歲時。”
2.歲月;時間。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唐韓愈《贈族侄》詩:“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宋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自郭勸以下,又得其在事之歲時。”
3.每年一定的季節或時間。《周禮·地官·州長》:“若以歲時祭祀州社,則屬其民而讀灋。”孫詒讓正義:“此雲歲時,唯謂歲之二時春、秋耳。”《史記·孝武本紀》:“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唐元稹《告贈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諸姑洎友壻、彌孫,歲時與會集者,百有餘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二·琉球入學》:“尋又遣蔡朝用等五人至,今在南雍,處以光哲堂,歲時給衣物如例。”郁達夫《東指關》:“現在歲時伏臘,也還有人去頂禮膜拜哩。”
4.年景;年成。《後漢書·段熲傳》:“臣動兵涉夏,連獲甘澍,歲時豐稔,人無疵疫。”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而古時的支配者偏偏會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以為歲時的豐嗇都好像是王、卿士、師尹的力量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