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亭、延州之戰

隋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在隋滅陳之戰中,隋行軍元帥楊素與大將軍劉仁恩率軍,先後在歧亭(今長江西陵峽口)、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長江中),擊敗陳守將呂忠肅軍的兩次江河進攻戰。

戰爭簡介

隋朝地圖隋朝地圖

八年十二月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作戰後(參見狼尾灘之戰),楊素率水軍順江東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派南康內史呂忠肅率軍屯守歧亭,在兩岸岩石上鑿孔,系三條鐵索橫截江面,阻遏隋軍戰船。次年正月,楊素分兵一部與大將軍劉仁恩軍相配合,猛攻陳軍岸上柵障營壘,呂忠肅率軍據險抵抗,激戰40餘次,隋軍傷亡慘重,死5000餘人。陳軍盡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賞,激起隋軍憤怒,拚死力戰,多次獲勝。所俘陳軍將士,楊素則全部釋放。在隋軍猛烈攻擊下,呂忠肅被迫放棄營柵,連夜逃走。楊素令士卒毀掉欄江鐵索,繼續沿江而下。呂忠肅退據荊門之延洲,依恃荊門山險要地形,再次阻遏隋軍。楊素派善於駕舟的巴延士卒1000人,乘“五牙”戰艦(裝有拍竿的樓船)4艘,用艦上拍竿擊碎陳戰船10餘艘,俘2000餘人,再次大破呂忠肅軍,呂忠肅隻身逃走。駐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陳信州刺史顧覺,也棄城逃走。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陳慧紀見形勢不利,燒掉儲蓄,率軍3萬、戰船千餘艘,順流東撤,企圖入援建康(今南京市),被秦王楊俊軍阻於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處)以西。至此,長江上游為隋軍所控制,阻止了上游陳軍的東援,保障了下游主力的渡江作戰。

戰爭點評

此戰,楊素、劉仁恩以水軍、步兵相配合,先擊破陳軍江岸據點,再以水軍戰船接舷戰,大破敵軍。隋大型戰艦“五牙”及重型拍竿裝備在作戰中顯示了威力。優俘政策對瓦解陳軍、配合軍事進攻,具有積極作用。

隋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