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寺之戰

大海寺之戰

大海寺之戰公元616年,翟讓、李密等領導的瓦崗軍攻破金湜關(今河南滎陽境)和滎陽附近各縣,隋廷十分驚恐。為鎮壓起義軍,隋煬帝以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軍進攻起義軍。翟讓牽制隋軍正面,李密分兵1000餘人埋伏於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北樹林內。兩軍接戰,翟讓領軍佯敗,將隋軍誘至伏擊圈。起義軍伏兵盡出,四面包圍,擊斬張須陀,大敗滎陽隋軍。

背景

大海寺之戰大海寺之戰
隋朝末年,煬帝暴政,信佞疏賢,驕奢淫逸,加之災年饑饉,谷價猛增,百姓困苦,人心思反。大業七年(611年),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揭竿而起。瓦崗軍的壯大需要糧秣蓄積作為後方補給,當時僅靠截取朝廷漕運來維持軍需。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休兵館穀,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

經過

大海寺之戰大海寺之戰
滎陽西面有隋號稱天下第一糧倉的洛口倉(在今鞏義河洛鎮七里村東的黃土嶺上)。占領滎陽不僅能取得洛口倉的大量糧食,而且可逼近洛陽。翟讓採納李密的建議,親自率兵攻下要塞金堤關(滎陽東北),進逼滎陽城。同年10月,隋煬帝急調驍勇善戰的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軍2萬圍剿瓦崗軍。張須陀是鎮壓農民軍的老手,翟讓曾經在他手裡打過敗仗,這次聽說又是張須陀來了,不由心生怯意,打算放棄攻打滎陽計畫。李密總結分析張須陀心態與作戰特點後說:“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而擒。公但列陣以待,保為公破之。”翟讓聽後茅塞頓開。大業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公元616年12月1日),張須陀率軍以方陣進擊,瓦崗軍與張須陀在滎陽大海寺決戰。大海寺創建於北魏前期,在今滎陽老城東、索河之濱。李密帶1000人馬在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設下埋伏,翟讓率本部去與張須陀交戰。張須陀欺負翟讓不是他的對手,莽撞地指揮人馬掩殺過來。翟讓抵擋了一陣,佯裝敗退。張須陀緊追不放,追了十多里,路越來越窄,樹林越來越密,正進李密布置的埋伏圈。李密率伏兵突然殺出,翟讓等各部四面夾擊,張須陀被伏兵層層包圍,左衝右突,沒法脫圍,終於全軍覆沒,張須陀戰死馬下,時年52歲。瓦崗軍乘勝出擊,一舉拿下滎陽城,並派精兵7000人西進,攻克洛口倉。

影響

大海寺之戰是瓦崗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滎陽大捷使得瓦崗軍從此威震河南。 大海寺之戰的勝利影響深遠。對隋朝來說,不僅喪失了一員鎮壓起義的得力大將,而且使“河南郡縣為之喪氣”,損失可謂十分慘重。對於瓦崗軍來說,前所未有的大勝使瓦崗聲勢大振。另一方面,翟讓由此開始讓李密單獨建軍,統帥部屬自成體系,稱“蒲山公營”。從此時起,李密在瓦崗軍中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

隋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