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地處中國武漢市中山大道898號,是以經營中餐為主的中華老字號。公司由原四季美湯包館發展而成,擁有營業面積1400平方米,員工100人,可同時容納500人進餐。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中華名小吃湯包為特色,同時烹製南北菜餚。裝飾豪華的環境,地處繁華的地段,是你宴請賓朋、商務會談的理想去所。

譽滿武漢三鎮的四季美湯包館,座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四層樓的店鋪,一、二、三樓有三個門市,共有三百多個座位,每天顧客滿堂、座無虛席。有些慕名而來者,寧願等一兩個小時,也要嘗一下四季美湯包的滋味。一九八0年春天,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的兒子,香港雅達旅運有限公司董事馬浩中先生吃了湯包後,連聲稱讚湯包風味不減當年.第二天又引董事長前來品嘗.接著在香港影片《三笑》中飾演秋香的陳思思也慕名前來,品嘗後讚不絕口。

四季美的湯包為何如此鮮美?這與武漢的歷史和風情有關。武漢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大商埠、"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李白詩句)商旅雲集,也帶來各地飲食風味爭芳鬥豔。湯包原來是江蘇一帶著名小吃,武漢很早就有下講館子經營鎮江湯包,而今具有武漢武漢地方特色的四季美湯包,則是四季美的老廚師們在鎮江湯包傳統做法基礎上,按照武漢人口味不斷改進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特點。老廚師湯包大王鍾生楚等人為此付出了辛勤勞動,作出了很多貢獻。

四季美湯包館,開辦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老闆田玉山,漢陽人,原來是個水果攤販,由於生意清淡,改營熟食。開張時,請了一個南京師傅,做豬油蔥餅,後來增加了小籠湯包。當時只有五張半圓桌,是個規模窄小的夫妻店。民國初年在漢口回龍寺和長勝街有兩家下江館子,招牌都叫"四季美",小籠湯包很有名氣。田玉山也想借用這個"名牌"招徠生意,但又覺得自己是本地人怕惹麻煩,就起了個"美美園"的招牌。不料他的侄兒田澤春就在"美美園"隔壁打出了"四季美"的招牌做湯包,唱對台戲。這下激怒了田玉山,索性摘下了"美美園"的招牌,換上"老四季美"的招牌,並且在湯包質量上狠下功夫,吸引了很多顧客,田澤春的"四季美"門庭冷落,很快就關了門,這一場叔侄角逐,田玉山是一箭雙鵰:即擠垮了田澤春,又創了"老四季美"的牌頭,贏得了聲譽。以後,在民生路、四官殿一帶又開了四家"四季美"。另外,還有大紅樓竹簾春等許多酒樓也兼營湯包,但終究沒有田玉山的"老四季美"湯包的風味出色。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中,他的生意一直很好。解放後,1956年實行了公私合營。現在無論是營業規模、服務設施、品種風味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小籠湯包,顧名思義就是有湯的小包子。包子中的湯汁是用肉皮和原湯熬製成凍,然後攪入肉餡做成的。鎮江湯包的餡芯皮凍不多,湯汁較少;廚師們根據武漢人喜愛喝湯的特點增加了皮凍的比重,一般每斤肉餡要摻皮凍六兩左右。這樣多的湯汁包在薄薄的麵皮中,經過高濕蒸製不能穿底,工藝十分考究:鎮江湯包是用發酵面剛剛發起時做的(行話叫自來肥),武漢湯包改用70%子面加30%酵面來做,這樣即可使皮子少吸水避免穿底,吃起來又柔軟可口。餡芯減少了糖的比重,以鹹提香,以糖提鮮,鮮甜適中南北皆宜。捏包子要送疊花紋(行話叫甩球),要捏十八至二十二個花紋,呈水紋形,包子口型似鯽魚嘴,肉餡微露。蒸熟的湯包像燈籠,餡成球,浮在湯中。做得好的湯包吹口氣餡芯能在包子中轉動(行話叫"脫核"),吃時佐以細薑絲、醬油、陳醋,別有風味。附帶說一句:湯包不但好吃,還要會吃。如果你初次嘗試。要先輕輕得咬破皮吸盡湯汁,然後再吃包子,慢慢品嘗。要是性子急一口咬下去,可能燙壞了嘴巴,濺污衣裳的。

湯包不僅是深受歡迎的小吃,也可以做盛宴中的點心。在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期間, 毛主席、鄧總書記曾多次品嘗過湯包大王鍾生楚製作的湯包。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也品嘗過,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現在四季美湯包館在三、四樓增設了雅座,供應蟹黃甲魚三鮮雞茸財魚蝦仁香菇猴頭菇茶樹菇、等花色湯包,由鍾師傅的高徒徐家瑩親臨負責,風味獨特,服務熱情,深受顧客歡迎。

經理介紹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徐家瑩
個人榮譽

1999年江漢區百日立功活動領導小組授予“江漢區百日立功活動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999年武漢市商業委員會,武漢市飲食服務行業協會授予“美食經營明星稱號”

2000年 武漢市總工會授予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第97196條。

2002年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烹飪大師

2002年 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全中餐飲業管理成就獎

2002年 全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餐飲職業國家技能競賽裁判員

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批來自好逐漸失去昔日的光輝,甚至銷聲匿跡的時候,座落在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的"四季美"不僅保持了傳統,而且開拓創新,不斷發展壯大,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日益光彩奪目,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職工們心裡都清楚,"四季美"的輝煌,既不是靠"政策扶持",也不是靠"行業優勢",而是有一位帶領他們博市場的好領頭人,她就是榮獲市"三八"紅旗手、"女能人"、優秀企業家、經營明星、區優秀共產黨員、"十佳經理"、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的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徐家瑩。

突破傳統 不斷創新

四季美創建於1927年,其當家產品湯包在武漢三鎮聞名遐邇。然而,四季美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八十年代以前,它的最高峰年銷售也從未突破50萬元,湯包品種仍是鮮肉一種,反覆變換花樣也僅有三種。就在四季美處於舉步維艱的關鍵時刻,1983年"湯包大王"鍾生楚的關門弟子徐家瑩受命出任經理。她深感責任重大,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不負眾望,緊緊握住弘揚名吃名店聲譽的接力棒,把正宗湯包和老店四季美的金字招牌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17年過去了,在這17個冬去春來的日日夜夜裡。徐家瑩考慮最多是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銷售。她知道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得不停頓地開拓創新,為此,她始終把產品的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上,堅持深入生產、服務一線。一面象當年"湯包大王"鍾生楚那樣親自摸索總結經驗,不斷領銜創新產品;一面象老一輩師傅那樣親自收徒,悉心面授技藝,手把手地傳幫帶;她通過制定質量標準,開展練武、評比、展示、觀摩等活動,考核提高職工技術水平,形成一個"人人保名牌,個個創新品"的競技氛圍。湯包花色品種由過去單一鮮肉熟湯包,發展成為目前每日掛牌供應的鮮肉、香菇、魷魚、財魚、海參、蟹黃、甲魚、雞茸、鮮茵、蝦仁、雪菜和時鮮蔬菜等12大系列;金魚、企鵝、花轎、秋葉、五色、五葉等18個花色;鮮、鹹、甜、麻、苦、辣、怪等8種味感和高、中、低三種價格檔次。品種齊全、花色各樣、應有盡有,嘗不勝嘗。較好地滿足中外顧客不同口味、不同消費水平的需要,使傳統的一品、一餡、一味、一型湯包變成多品、多餡、多味、多型的特色受到了社會多方面的好評。

為了擴大銷售,滿足市民的需求,她發明研製了一種既能保鮮、又能攜帶的速凍湯包,從而結束了品嘗湯包必須進四季美店門的歷史,顧客在家同樣可以享受正宗的四季美湯包的美味。 自古以來,小吃難登大雅之堂的正席。湯包屬於小吃中的一個品種,自然也被排斥在筵席的配角上。徐家瑩給小吃正名、揚名,讓它堂而皇之擠身於筵席寶座。她首創推出湯包筵席,就是讓湯包唱主角,其他菜餚、酒水唱配角。這一富有開拓經營決策的實施,很快被廣大顧客欣然接受。顧客赴湯包筵席,即吃到了不少於12種味型各異的湯包,又嘗到了南北菜餚的風味,這在別處是無論如何也難以把二者統一在一起的。

自徐家瑩上任以來,前來"四季美"品嘗湯包的顧客達800多萬人次,超過目前武漢市人口總和,也就是說全市現有的人都到"四季美"吃了一次湯包。這個數據的積累,無疑是徐家瑩17年來帶領全店職工一個一個地包出來的。作為經理的徐家瑩,為之所憂所慮,竭盡全力所付出的辛勞是不言而喻的。17年來,她從未停止過不斷與追求,她和同事們一起,共同研製創新特色系列湯包品種達120多個,其中八種湯包創省、市名優產品,三種湯包獲全國金獎。四季美湯包被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徐家瑩本人也被評為國家級麵點師、高級經營師,她還被聘為省烹飪協會理事、國家級評審、中國烹飪大師、餐飲職業國家技能競賽裁判員。

居安思危 加快發展

越是市場競爭激烈,越是要發展領先。發展就是硬道理,徐家瑩深知這一點。她努力探索企業的發展道路,想方設法促進企業擴規模、上檔次、升格調,從而達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一是加快投入,挖掘本體資源,拓展老字號企業的生存空間。這些年來,徐家瑩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幫助部分人中存在的只強調分配,不進行投入的短視行為的思想,先後決策對中山大道的主店進行過五次大的改造。每次改造,都是為了適應經營需要,以提高效益為出發點,不貪大求洋,盲目舉債,使企業短期內收不回投資傷元氣,而是量體裁衣,進行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做到投資小,見效快,使老店舊貌換新顏,重新煥發了青春。如今四季美本點經營面積擴大到1400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達到700平方米,生產面積達到600平方米,分別比徐家瑩擔任經理之前擴大900平方米、380平方米和420平方米。

二是把握機遇,走兼併發展的道路。江漢米粉廠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進入九十年代後,因市場變化,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企業負債嚴重,企業瀕於破產。上級決定將米粉廠併入四季美。此項舉措,在公司引起強烈振動,有的贊同,有的反對,更多的是擔心,認為兼併一個負債累累的企業會把四季美拖垮。徐家瑩經過反覆思量,始終堅信,這一決策會給四季美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為擴大再生產提供後勁。她認為:四季美的發展除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為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為政府分憂也是國有企業的一項光榮任務。米粉廠地理條件優越,利用米粉廠的土地、房屋進行改造開發,不僅可以取得相當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測算對比,大家如同撥雲見日,思想通了,氣也順了。在徐家瑩的領導下,四季美充分利用人員和資金的優勢,在米粉廠的原址上建了一座經營面積達1632平方米的大酒店。每年可為企業創造利潤38萬元,此後四季美還兼併了虧損企業紅松餐館,也使該企業有了轉機。

三是走出去,向外擴張,發展連鎖經營。在抓好主店經營的同時,徐家瑩另闢蹊徑,把目光瞄準遠離鬧市的居民小區,在九萬方小區設定網點,專營四季美湯包。還在青島市與青島鋼廠合資開設了一家四季美分店,使企業擴大了銷售,提高了知名度。

嚴字當頭 強化管理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必須在管理上跟上。徐家瑩在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要適應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嚴格管理。

在職工隊伍的管理上,徐家瑩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一是配合黨、團支部、工會花大力氣抓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狠抓職工技術培訓工作,定期請老師給青年廚師講課。傳授烹飪技術,選送職工到大學、中專、培訓班學習管理和技術,組織職工外出參觀,學習考察,使很多年輕人才脫穎而出,全公司獲得高中級技術職稱的骨幹就達36人;三是不斷完善分配製度,形成激勵機制。繼飲業的百元含量工資發展為崗位技能工資後,她又在內部分配上實行改革,執行企業領導幹部的年薪制,職工為效益工資制,將個人收入直接與效益掛鈎。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職工的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產品、服務質量,造就了一支過硬的職工隊伍。

在財務管理是,她始終堅持"一隻筆"的審批制度,處處精打細算,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多花。在她的倡導下,職工們以節約為榮,從點滴做起,平時注意一度電、一滴水、一塊煤……,凡能自己動手的儘量自己動手,不請外人,小修小補不出門,勤儉辦企業蔚然成風。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全公司共節約各種費用開支達10餘萬元。

產品質量管理歷來是徐家瑩最為關注的,從湯包的製作到銷售過程,她都是嚴格把關,從不馬虎。首先不購進劣質原材料;投料按產品的"五定"要求,件件過秤,不準"估堆",足額按比例配料;製作按8道工序操作,甚至銷售環節也請專人督促檢查,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湯包的質量。

徐家瑩作為公司的帶頭人,她常常說:打鐵必須自身硬,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十幾年的經理生涯中,她舍小家,顧大家,節假日、星期天基本上是在企業里度過的,每天早來晚走,把整個身心都撲在了謀求企業的發展上,有這樣的帶頭人,企業怎能不興旺發達。

湯包傳人新傳-- 記四季美飲業公司經理徐家瑩實施改制二三事。

但凡看過中國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考場見聞》一書,或者在此前看過《武漢工人報》1995年1月23日第4版,無不被先後刊載於此的長篇紀實通訊《湯包傳人》一文所感動,留下難忘的印象:四季美飲業公司經理徐家瑩不簡單,是“她把湯包不斷包出新滋味”,是“她讓老店越扳越俏皮”,是“她給小吃揚名上正席”…。她從參加工作學徒,到提拔幹部當經理,30多年來矢志不渝地為“中華老字號”增光添彩、讓地道的武漢名吃越做越興、讓正宗的武漢名店愈辦愈旺。四季美經受各種風雨,戰種種困難,堅持傲然屹立在漢。鬧市中心——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彰顯著聲名遠播海內外的輝煌業績。

其實,人們心裡很清楚,在武漢,能象四季美這樣永葆青春的老字號實屬不易,在餐飲業,能象四季美這樣把老字號的旗幟高高舉起的所剩無幾,在顧客心裡,能象四季美這樣總被人惦記著常來光顧的老店名吃幾乎成了江城唯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四季美經營體制由當年的個人到合夥,由合夥到國營,已走過的道路是歷史的要求,如今要由國營變成民營走改制轉軌之路,是現實所迫。面對企業經營體制必須轉換這一重大現實課題,作為江漢區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勞動模範、武漢市巾幗建功立業先進個人,仍然保持著當年勤奮學藝的刻苦精神,艱苦創業的執著精神,大膽改革的奮進精神,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再次克服種種困難,正確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又讓企業平穩、順利地向前邁進—大步,為四季美鑄造新世紀、新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箇中的艱辛與曲折,讓親歷親政改制實踐的徐家瑩感慨多多……

感慨之一:“改制,首先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

“改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涉及到企業每一個職工的利益,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種種矛盾交織在—起,如果不把它處理好。就完全有可能既不利於企業穩定,也不利於企業發展。”徐家瑩明曉改制的基本精神之後、於第—時間,第—意識里,十分清醒地想到這些。

徐家瑩知道,企業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從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體制走過來,既使企業獲得了今非昔比的發展壯大,也使企業背上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包袱、承載著巨大的壓力,企業由當初的—個小門點,幾張桌子,十幾個人,年銷售額幾萬元,上繳稅收幾千元,擴展到如今擁有一定規模的一個中心店兩處分店,可同時接待近千人就餐的老字號,在冊職工160多人,年銷售額400多萬元,上繳利稅近百萬元。

企業這些變化,一方面日益顯示著曾經的輝煌,一方面逐步掩示了過去的憂慮,臨到改制時,問題一個個地暴露出來:—是企業房產雖幾經兼併、改擴建增到2千多平方米、但產權都屬於國家直管公房,企業無權處置、即便按改制規定給出25%的優惠產權歸屬,作為國家支付給企業的改革成本,也只是帳上有帳下無的“虛擬資本”,沒有—分現金可供企業支配;二是家大口闊,人多負擔重,160名在冊職工,分別由54人在崗職工、24名內養職工、72名買斷職工組成。

在政府未給—分現錢支付改制開支,企業尚欠100萬元外債的情況下,如何把為改制付出的成本這塊“粑粑”捏團圓呢?唯—的辦法是發動在崗職工入股和向社會借貸。徐家瑩把帳算給職工聽,在崗職工中有人建議降低職工買斷金支付標準,壓縮其它事關改制穩定的費用開支,以此減少改制成本缺口。徐家瑩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著想,從兼顧、平衡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實際出發,用退休、退養、買斷職工都是企業創業發展有功之臣,讓他們脫離企業本身就是為企業減輕負擔,作出犧牲,為企業輕裝上陣圖發展繼續作貢獻。在崗職工有崗就有新希望,上班就有工資發的“大道理”教育職工並堅決表示:“在企業改制的非常時期,作為企業的當家人,我要盡最大努力滿足、保證告別企業職工的應得利益。”一席話,說得滿堂職工淚眼漣漣,紛紛舉手。一致通過了由徐家瑩親自主持慎察設計、修改的改制方案:職工們十分信賴地說:“家瑩經理心裡裝著—個大家,我們沒有理由不聽她的。”

感慨之二:“改制,還要特別關心有特殊困難的人”

四季美的職工從許多具體的事例中感受到,徐家瑩是既講原則,又有人情味的好領導,遇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在企業里享有較高成性,職工中發生的事,她出面處理、很少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這不,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兼顧大多數職工利益的同時,還特別關注弱勢群體.把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人。她想,企業改制是一次性解決企業過去積攢的和眼前存在的問題,事前必須想得周到—些,儘可能不要留下遺憾。

於是,徐家瑩想到企業里的兩個殘疾人,在改制時必須給予特別照顧,儘可能從長計議,解決他們今後的生活出路問題,不留後顧之憂。羅國建,因工受傷,軋斷右手4個指頭,被評為4級殘疾,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如果改制買斷時,裝馬虎按正常情況計算,補償金為15366元,若是按4級殘疾人計算,則可補償69146元,可多拿53780元。還書一名職工,93年工傷。傷及 ,也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按正常情況計算補償金為7200元,按殘疾4級計算補償金為69146元,可多拿61946元。兩人相加要給企業增加改革成本115726元。兩位職工得知企業如此厚待他們,—時不敢相信。個別職工聽說了稍有看法,認為算得太多了。

徐家瑩聽到這些反映之後,覺得有必要向職工說明道理,也藉此向職工進行“企業凝聚力”教育,為企業改制後增強“團隊精神”。為此,她在職工大會上這樣說:“羅國建、傅志忠的買斷方法,首先有政策依據,必須按規定辦。其次,大家要想到一兩個人的困難眾人分擔,每人分攤不了多少,而讓他們自己一人承擔,就會扛不起,甚至被生活困難壓得喘不達氣來。我想,寧願大家多為他們分點憂,也不忍心看到他們從此垮下去。”這番富有人情、親情的話,讓大家聽得心服口服,原來有想法的職工不僅釋了疑,解了惑,而且深有感觸地說:“工作在這樣的領導身邊,儘管埋頭苦幹多做事,個人的事該想到的她都想到了,沒有什麼可擔憂的。”

結果,這次職工大會召開後,還有許多職工向徐家瑩提出許多有利於改制順利進行和增加企業發展後勁的好建議。徐家瑩一一擇優採納,先後為4名患癌症職工按比例補報醫藥費、對買斷工齡的勞模和另有特殊困難的職工,分別給予適當照顧。已年滿45歲的女職工潘艷仙,按政策屬退養、因小孩上大學急需錢用、要求按買斷工齡的辦法辦理離企手續。徐家瑩覺得滿足這個職工的要求,雖然要增加企業改革成本,但不過分,可以考慮,於是她召集班子成員商議,取得共識,很快為她辦了“買斷”手續,潘艷仙說:“我和兒了—輩子也忘不了四季美。”

感慨之三:“改制,黨員幹部不能藉機為個人撈好處”

四季美幾十年來,在激烈的競爭中,一直立於不敗之地,究其原因。企業里長期流行的三句話,為之作了生動的回答:“有你們這樣的班子,有你這樣的好領導,我們放一百二十個心”。

改制能否取得順利成功,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四季美清產核資之後,企業所有者權益為負71.83元,總缺口高達200萬元。由誰來填這個缺口呢?自然是在崗參股的54名幹部、職工,是大家平均分攤呢?還是各盡其能呢?是職工少出呢?還是幹部多出呢。雖然政策有所規定,幹部可以三、四倍於職工,主要領導可以三倍四倍於一般幹部,但徐家瑩沒有照搬規定或任意放大規定,藉機為幹部也為自己多參股,從中多撈好處,因為她清楚地看到,企業將在她平穩推進改制之後,迎來新的發展前景,即便改制結束,對國家給予優惠購買的房屋實行拍賣,也不會虧了般本,甚至會因房屋增值給股本帶來可觀的紅利。

在利益面角。徐家瑩象過去幾十年一樣,首先想到他人。想到職工。籌資入股動員會上,徐家瑩毫不保留地告訴職工、入股利大於弊,有利或圖,企業等著錢用,大家儘可能地多籌資多參般,底線為人均3萬元,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增加,多少全由各人自願,既不強求,更不強免。職工們堅信徐家瑩的話既是透明的,又是真誠的,會後積極行動,很快將股資籌集到位,總計170餘萬元。

相對於改制成本急需的200多萬元,資金還有較大的缺口,本來幹部們,特別是她自己還可以再增加股本投入,但她寧可以企業名義,用自己的資信知名度,向包括銀行在內的社會有關方面借貸,而自身參股份額則控制在15%之內。有人得知這個訊息,私下批評徐家瑩,可以名正自順地抓住機遇發財而不發,是不是有點傻?徐家瑩坦然笑道:“只要四季美能發就行,我個人發不發無所謂,共產黨員生來不能把利看得太重了。”當有的職工向徐家瑩表示經理多參股,大家不僅沒有意見,相反心裡更踏實,可她卻這樣回答:“因為共產黨員要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所以我才不再增加版本投入。

“—切為了企業,——切為職工。這就是徐家瑩在企業改制中,用實際行動為“湯包傳人”續寫的新傳,一部閃耀著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精神的新傳,一部為巾幗英雄丰采的新傳。

徐家瑩還要把巾幗建功立業的新傳繼續寫下去,為改制後的四季美譜寫更加絢麗多姿的篇章,把享譽百年的“中華老字號”金招牌擦得更加光亮奪目,在中外顧客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餐飲環境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特色湯包

四季美湯包是武漢市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四季美湯包館子1922年由漢陽人田玉山創店經營,其特色為"皮薄、湯多、餡嫩、味鮮。"小籠湯包,顧名思義,就是包子內含有湯汁,用小籠屈蒸出的小包子。"四季美"有四季美味湯包而出名,特剔是當秋天湖蟹上市時,同新鮮蟹肉製成的湯包更是膾炙人口,蟹味鮮濃,令食客大飽口福。

今天四季美已發展成為飲業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有銷售店堂,生產廠地,並研製速香菇湯包申請了國家專利,1991年獲商業部金鼎獎稱號,創製了蝦仁、香菇、蟹黃 甲魚、財魚等新品種,其"金魚戲蓮"獲商業部90年度飲食業金鼎獎,使湯包發展成系列化;中國許多領袖,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都品嘗過,讚不絕口;"四季美湯包"也會令您增添對武漢的美好形象。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企業榮譽

→ 1990年中日商業部飲食品優質產品金牌獎金魚戲蓮獲商業部90年度飲食業金牌獎

→ 速凍香菇湯包,獲91年度飲食服務管理處、飲食服務行業協會金牌獎

→ 1995年,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榮譽稱號

→ 1997年 省貿易廳授予湖北風味名店

→ 1997年 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湯包

→ 2001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餐飲名店

→ 2001年 四季美赤豆稀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

→ 2001年 紅油牛肉粉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

→ 2002年 “豬排載銀條”被武漢市飲食服務行業協會評為江城名菜

→ 2003年中國太原國際麵食節上獲,2003年9月中華特色麵食金獎

→2005年12月,“四季美”商標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

→2006年1月獲武漢市職工民主管理工作二星級單位

→2006年10月,“西紅柿湯包”、“開洋燒麥”、“手捍煨湯麵”獲最佳漢味小吃、“特色豆皮”獲武漢名優小吃。

→2006年10月,第七屆中國美食節上,“西紅柿湯包”獲中國飯店協會授予的“中華金鼎獎”;“西紅柿湯包”、“開洋燒麥”獲中國飯店協會授予的“中國名點”榮譽稱號。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四季美飲業有限責任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