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學院信息系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經濟學。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管理學。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

學科簡介

信息系從事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該系有一批具有良好的數學、經濟學素養,並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數量分析與統計分析、信息管理的師資隊伍。不少教師擔任信息管理、數量經濟、系統工程等專業全國和省級學術團體的重要職務,參加國際和全國重要學術會議,承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科研水平。
該系現有本科專業和專科專業直接以信息化建設的人才需要為培養目標與標準,培養具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知識,會經濟懂法律會管理具備計算機及信息管理、經濟與管理、數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和較強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以及較高的外語水平和中文寫作能力適合在經濟管理部門、法務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從事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以及在科學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綜合型、實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文理滲透、學科交叉、懂經濟、會管理,具有紮實信息技術和數量分析理論基礎,掌握經濟系統分析與模型技術,能開發和管理各類信息系統的複合套用型專門人才。
該系目前的科研方向有:
1、研究信息計算科學中的某些理論問題。
2、開展數量經濟與計量經濟的研究及理論經濟與現實經濟問題中的定性與定期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
3、建立現實經濟中的數學模型,並充分利用有關信息與數據計算、運行模型,為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金融、證券、保險機構及企業單位提供切實、可靠的決策依據。
4、承接信息化、數量化的套用開發項目。
5、為社會,經濟決策部門提供信息與計算科學、數量分析的諮詢服務。
6、組織撰寫信息與計算科學、數量經濟方向的著作、教材與論文。
7、為教學服務,特別是為研究生的培養提供該方向的研究課題和項目。
全系教師力爭較短時間內在經濟系統分析與管理;經濟數量分析與建模;經濟控制與運籌等方向的研究上走在全國財經政法院校的前列,在開發實用的經濟決策、運籌、控制、博奕的軟體系統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師資力量

鄒順,男,68歲,教授,碩士生導師,信息系系主任
1965年畢業於原湖北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統系統計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歷任過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擔任過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等職,社會兼職有: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統計教育學會理事、高等教育分會常務理事、武漢社會經濟科技發展評價中心委員、武漢市統計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主要從事統計學基礎理論研究。先後在省部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武漢市在職人口結構系列分析》等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中國統計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方向》一文,被美國東北地區決策科學委員會選中,被邀參加該組織在美國羅德島州舉行的國際研討會。獨著和主編《統計學》等教材八部。主編《證券百科全書》等辭典六部。
胡守坤,男,1962年6月出生,籍貫:湖北省荊州市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經濟師、會計師、心理諮詢師
信息系行政主任 書記
賈啟禹,男,1938年生,漢族,教授 數學教研室主任
1956年就讀於中南財經學院計統系、統計專業。
1958年留校並被派往復旦大學數學系進修。
1962年畢業返校。擔任數學系教學科研工作。
在45年的教學生涯中,先後擔任數學分析、泛涵分析、高等數學、經濟計量學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曾擔任武昌區政協常委、湖北省政協委員,民盟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數學學會理事、湖北省珠算協會常務理事、經濟計量學會高校分會理事、全國經濟計量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公開發表並出版主要著作有:“經濟計量學”(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高等數學(科學出版社出版)等。
牟秉華,男,68歲,教授
1964年畢業於原湖北大學經濟系(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後就留校任教,先後在會計系從事會計學教學,後調到計統系從事統計學教學。曾先後擔任過教研室秘書、副主任、主任、統計學碩士導師組副組長、組長,中南財大會統核算研究所所長等職,社會兼職有:湖北省統計學會理事、武漢市技術經濟諮詢專家,湖北省統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省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幹部面試專家。
獨著《現代家庭經濟調查》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主編《外國農業統計》、《中國社會經濟統計百科全書》、《鄉鎮企業統計概論》。參編《農業統計學》並獲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我國企業債卷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研究》等數篇。在近40年教學生涯中,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顯著、共公開出版各種學術及教學科研成果400餘萬字,被列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名教授。
余尚智,男,教授
1938年1月生,湖北省沙市市人。195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本科),曾長期擔任中南財經大學信息係數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數量經濟學會、數理經濟學分會理事。
主要著述:著作《高等數學方法導論》、《高等代數方法導論》、《線性代數》等;論文《物價變動的時間序列動態分析》(1995年第三屆國際泛華統計研討會論文)、《企業資信等級的多層次組合評估研究》(ESAHP'99at kobe Japen 國際會議論文)、《高等數學自學輔導》論文多篇。
主要貢獻:從事高等數學教學與研究。講授《高等代數》、《線性代數》、《微積分》、《機率統計》、《經濟預測》、《信息經濟學》、《管理數學方法》、《經濟分析概論》等課程。多年擔任研究生指導教師,並講授博士生課程。1993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普高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獲《省高校自學考試先進工作者》稱號。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老教授協會》理事。
何友鳴,男,教授,碩士生導師,計算機教研室主任
畢業於武漢大學。曾任教於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現任職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科學術發展史》所屬專家學者,兼任武漢學院信息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
曾完成國家稅務局《稅收輔助分析系統》、財政部重點科研項目《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及《自學考試辦公系統》,《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曾獲湖北省人民政府優秀成功二等獎,目前正在研究開發《鐵路救援列車系統》。 近期發表的論文有中國計算機學會刊物《計算機套用》上“一種機器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中南財大學報》上的“進一步加強我國信息產業開發”等20多篇。撰寫書籍有專著《VC/MFC應用程式開發》,科學出版社的《C++程式設計》以及《C、C++、Visual C++》等。

專業介紹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科,理科)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技術手段和方法,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知識,會經濟、懂法律、會管理,具有一定計算機套用能力,能在各行政、事業、企業單位,經濟管理部門、法務部門等,從事信息收集、套用及信息管理工作,組織和開發套用軟體的實用型人才。
二、專業特點與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信息管理、經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和基本理論,受到較強的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訓練,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學科設定突出計算機硬體、軟體技術及套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等技術開發套用系統的能力;同時具備信息資源管理、收集、存儲、分析、綜合、處理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掌握現代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手段的套用能力;
3、具有從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開發和套用軟體的基本能力;
4、 具有適應辦公自動化,套用信息管理系統所必須的定量分析,建模與計算能力。
5、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與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經濟學
主要課程: 計算機系統,C++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與設計,管理學原理,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經濟學,會計學,市場行銷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理科)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知識,會經濟、懂法律、會管理,具備一定計算機套用能力,能在在經濟管理部門、法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收集、管理,管理工作,組織開發管理套用軟體,或從事網路系統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實用型專門人才。
二、專業特點與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習的內容涵蓋計算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核心課程。
管理學科方面有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算機方面有: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兩學科的綜合課程有: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等。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掌握現代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手段的套用能力;
3、具有從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開發和套用軟體的基本能力;
4、具有適應辦公自動化,套用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須的定量分析,建模與計算能力;
5、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與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6、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一般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三、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經濟學。
主要課程:計算機基礎、VC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網路、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管理學原理、經濟學、會計學、市場行銷學等。

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技術與套用方向)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計算機套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計算機系統常用的軟硬體工具,具有從事計算機系統分析、網路建設與維護,網頁製作、軟體開發、計算機硬體維護能力的套用型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
二、專業特點與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能和基本理論,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本專業的學科設定突出計算機軟體、硬體技術及套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等技術開發計算機套用系統的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在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中從事現代信息系統的管理;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管系統的套用、開發、維護;控制系統的研製和開發;區域網路的網路管理和網路套用軟體開發;其他有關計算機軟硬體套用的技術管理工作;並具備進一步深造的能力。
在業務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1.較紮實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計算機套用軟、硬體設計、開發和套用等必須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本專業範圍內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英文技術資料。
4.在身體素質方面,身體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三、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管理學。
公共課: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大學語文、大學英語(1-4)、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物理。
專業課:計算機實用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離散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據結構、彙編語言程式設計、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資料庫及其套用、計算機網路原理、作業系統原理、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軟體工程。

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網路方向)

一、培養目標
 以培養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網路建設與維護,網頁製作和網路管理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使學習者系統掌握數據通訊與計算機網路所必須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路套用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規劃、設計一般套用部門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初步能力,以及較強的套用、維護和管理計算機網路的能力。
二、專業特點與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網路方面的知識技能和基本理論,受到較強的系統訓練,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學科設定突出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套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開發套用網路系統的能力和組網技術;同時兼備計算機知識和通信技術。就業面廣,社會需求前景良好。
畢業生適宜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的企事業單位、網站、計算機網路公司等從事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管理、維護、伺服器的建立和維護、小型網路的故障排除、為網路用戶提供技術支持、技術服務工作。還可以作為公司的行銷人員利用網站媒體從事產品銷售和服務工作。也可從事簡單網路套用軟體的開發與維護等與計算機及網路相關的工作。
三、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
主要課程: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法律基礎、高等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英語、物理、計算機組成原理、C++語言、JAVE程式設計、信號與系統、數據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組網技術、網頁設計與製作、網路作業系統、資料庫技術、工程經濟、計算機網路管理、區域網路技術與組網工程網際網路及其套用、網路安全技術套用等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