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胡同

位於東城區東南部,呈南北走向,中間曲折。北起祿米倉東巷,南至祿米倉胡同,東鄰小牌坊胡同,西有支巷通東八寶胡同,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武學胡同,清朝屬鑲白旗,稱武學胡同,因明朝此地設有武學,故而得名。民國後沿稱。明正統六年(1441),開辦京衛武學,選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頗優、家道相稱以及幼官一百四十餘人入學。武學的主要建築有明倫堂、居仁齋、由義齋等。但開辦以後,由於學生大多來自富貴之家,有些還襲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學習,多數人連課也不來上。到景泰三年(1452),到學的只有十餘人。於是,武學停辦,將學舍分賜給太監王謹和百戶唐興。天順八年(1464),給事中金紳以設武學培養將才為由,請求恢復武學。於是把東城一所舊宅作為武學(即今武學胡同內16號院),令五府各衛自指揮以上應襲子弟入學。為防止有人不肯學習,特地規定每月朔日由總兵或是兵部尚書對學生進行考察。武學內設有武成王廟,以呂望為尊,古代名將孫武、吳起、張良、韓信、諸葛亮、岳飛以及徐達、常遇春等配享。武學與府學,一文一武。嘉靖十五年(1536),因武學地點偏僻,又改建在西城大興隆寺。現武學胡同內的武學原建築基本拆除,前幾年還存一石碑,由於風化,連上面的“武學”等字樣也難以辨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