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鎮

武備鎮

武備鎮位於萊西市西部,小沽河東岸,鎮駐地距萊西市駐地25公里,居青島、濰坊、煙臺、威海四個全國對外開放城市之間,各距100公里。武備鎮果業基礎好,1996年,武備鎮被山東省確定為全省優質果品基地。同年還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油桃之鄉”。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交通便利。武備鎮西以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連線廣闊的祖國內陸,其餘三面環繞著山東半島對外開放的黃金海岸線和青島、煙臺、威海、龍口四大開放港口,距青島國際機場100公里。貫穿山東半島309國道(濰石公路)穿過本鎮中部,煙濰高速公路橫穿本鎮,並設有北通龍口、萊州、招遠,南通城陽、即墨、青島的高速路出口,屬交通樞紐型鄉鎮。

武備鎮武備鎮
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有膠東有名小沽河穿流而過。自小沽河沿濰石路南側20米處的“西水東調”工程,每小時供水量可達1440噸。境內東西走向的8000千伏安的高壓線路,供電量充足。目前,全鎮已開通2000門程控電話。
農業基礎穩固。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果品和各種蔬菜。全鎮已建起萬畝高效農業創匯基地,年加工出口農副產品2萬多噸。形成了以糧油、蔬菜、畜牧、果品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武備鎮擁有萬畝優質蘋果基地,年總產可達2萬噸。其中,中秋果800畝,年產量2400噸,以新紅星為主;晚秋果11000畝,年產量2萬噸,以紅富士為主,套袋紅富士1000畝,年產量2000噸。果品銷往全國各村,其中套袋紅富士銷往日本、台灣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油桃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1300畝,2001年總產量100萬公斤。

油桃含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有止咳化痰、補氣健腎之功能,能降血壓,可延年益壽,少兒食用能促進發育,提高智力。油桃還具有耐貯存、耐長途運輸的優點,是目前國際市場果品中的姣姣者。作為“山東大花生”產地之一的武備鎮,擁有花生21000畝,年產量9000噸。鎮內擁有花生加工企業3處,主要生產各種花生製品,年加工能力1500噸。
武備鎮工業發達。現有鎮村企業13處,合資企業3個(同日本合資的以蔬菜深加工為主的華紅食品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發製品、石墨建材食品釀酒建築花生加工等八個行業的生產體系,主要產品達120多種,許多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

武備鎮圍繞發展第三產業,對城鎮建設的“軟”、“硬”件予以重點建設。鎮駐地中心商貿大街和集貿大街長各2000米,現正在建設物資、金融、人才、信息為中心的中心商貿城。貫穿全鎮的309國道兩側做為萊西市西部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正在不斷擴大規模,該批發市場四季批發蔬菜果品,日上市車輛百輛左右。

經濟發展

武備鎮武備鎮

武備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00公頃。全鎮轄47個行政村,共有居民12533戶,總人口40646人。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55億元。財政收入1062萬元,財政支出16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18元,比上年增加736元。
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1億元。糧食總產4.26萬噸,比上年減少1.2%;花生總產9010噸,比上年增長0.3%;蔬菜、瓜類總產1.66萬噸;水果總產4.70萬噸。大牲畜年末存欄2.9萬頭,豬年末存欄3.2萬頭。淡水產品產量453噸。擁有農業機械2107台,農業機械總動力46213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724.73公頃。完成造林577公頃,新

建農田林網266公頃,有林地面積1983公頃,林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6.7%。完成工業總產值6.44億元,銷售收入6.21億元,利潤總額4306萬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個,工業總產值1.99億元。個體私營企業累計達494家,個體工商戶3528戶,個體私營稅收1535萬元。年內入駐項目38個。其中,內資項目30個,到位資金2.98億元;外資項目8個,到位資金2390萬美元。出口創匯293萬美元。

全鎮有國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7所,在校學生3543人;有幼稚園9所,入園幼兒637名。有衛生院1所,醫療室(站)42個。人口自然增長率4.2‰,計畫生育率99.1%。百戶擁有電話71部,有線電視入戶率87%。

特色建設

2005年,武備鎮先後投資360萬元,硬化道路總面積3.2萬平方米;投資600萬元,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投資40萬元,架設電力線路2500米;投資30萬元,架設通信線路1500米;投資30萬元,架設有線電視線路2000米;投資60萬元,開發鎮駐地商住樓900平方米。

武備鎮武備鎮

【果業協會助農增收】

武備鎮水果栽培歷史悠久,是多種水果的主要產地,尤以油桃蘋果葡萄等種類著稱。全鎮許多村莊的水果生產成為一大特色,有峴沽村的葡萄、王家莊村的油桃、小河子村的黃金梨等。這3個村莊分別成立起葡萄協會、油桃協會、梨業協會,為農民增收插上騰飛的翅膀。
1997年武備鎮被中國特色鄉鎮命名組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油桃之鄉”。成為膠東半島最大的設施栽培油桃生產基地,共有油桃大棚3000多個,占地400多公頃。2005年,全鎮油桃生產為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王家莊村1996年首先引種大棚油桃。1997年有油桃大棚27個,2005年底有208個,達到戶均一棚,成為油桃生產專業村。2004年8月,王家莊油桃協會成立,在生產環節上,組織實施青島市無公害油桃生產技術規程;在質量管理環節上,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在行銷環節上,協會通過各種途徑聯繫16個省、市、區的客戶,建起占地0.8公頃的油桃產地市場;在服務環節上,協會下設農資服務部,統一供應油桃生產所需的物資。武備鎮設施栽培油桃生產戶不斷增加,形成以王家莊為中心,輻射周邊32個村莊,共有油桃大棚3000多個,占地400多公頃的設施栽培油桃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桃生產區。
小河子村於2001年發展黃金梨栽培,到2005年共發展黃金梨園67.8公頃,年產黃金3559噸,全年僅黃金梨一項增加村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秋季,黃金梨掛滿枝頭,被村民稱為“千畝梨園掛金果”,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2005年3月,小河子村梨業協會成立,協會內供物資、技術、建市場,外聯客戶、跑信息、找銷路,推動了全村梨園發展,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小沽河畔的一顆明珠——峴沽】

位於小沽河東岸,距鎮駐地8.5公里,有居民620戶,人口2100人,耕地67.33公頃。
1995年,村莊大興水利建設,全部耕地成為旱能澆、澇能排的水澆地。村領導班子積極與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洽談,促成張裕公司葡萄加工廠落戶峴沽。這是張裕公司在青島市唯一一個葡萄加工緊密型基地,此舉帶動全村發展葡萄種植近133公頃。村莊規劃了大棚區、葡萄區、速生楊經濟林區3個高效園區。在張裕葡萄公司葡萄加工廠的帶動下,峴沽村先後建起薯類加工、天然色素提取等村辦企業。2005年,峴沽村經濟總收入達4625萬元,集體固定資產由1995年的65萬元增加到9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5223元,比1995年翻一番多。

發展情況

武備跨越正其時

深秋時節,走進位於萊西市西南部的武備鎮,時時處處感受到的是全鎮求發展,謀跨越的濃厚氣息。

武備鎮武備鎮 政府
武備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幹部民眾,合力打基礎、全力攻重
點、強力求突破,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鎮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7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62萬元,增長57.6%;固定資產投資3.95億元,增長66.1%;農民人均純收入5118元,增長14.2%。引進外資項目8個,實際利用外資93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30個,實際利用內資1.1億元;新增規模企業9個。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武備這顆小沽河畔的明珠蓄勢待發,跨越發展正其時。

新型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緊緊圍繞“經濟發展靠工業,工業發展靠項目”的發展理念,全鎮抓基礎強環境,抓服務增效益,著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誠信的人文環境和全方位、高效能的服務環境,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今年1-9月份,全鎮共引進內外資項目31個,其中內資項目28個,引進內資3.69億元;外資項目3個,外商直接投資297萬美元。其中:註冊資本6000萬元的青島武源食品有限公司及投資140萬美元的東祿味源商貿有限公司等19個內、外資項目已投產;投資6500萬元的青島益賈食品有限公司等12個內資項目在建。全鎮初步形成了以石墨加工、釀造、天然色素提取、農產品加工、服裝及工藝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為進一步開闢新稅源,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目標,加大招商引貿力度,增加財政收入。1-9月份,全鎮地方財政收入969.4萬元,占計畫的70.2%,其中引貿企業貢獻稅收500多萬元。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突破。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農業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全鎮基本形成了“西部果菜東部桑、糧油產區養殖場”的生產格局。各類果園達2.2萬畝,蔬菜2.3畝,桑園0.2萬畝。2005年全鎮水果產量達4.7萬噸,蔬菜7.6萬噸,年末存欄生豬3.2萬頭,大牲畜2.9萬頭,年內出產肉食雞760萬隻。為拉大設施栽培規模,年內新增各類大棚2000個,其中油桃大棚500個。目前,全鎮擁有各類大棚8000多個,其中設施栽培油桃大棚3500個,占地7000多畝,成為膠東半島規模最大的設施栽培油桃生產區,僅油桃一項年均為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1996年,武備鎮被中國特色之鄉命名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油桃之鄉”稱號。

武備鎮武備鎮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積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年內完成投資800萬元的九頂山土地整理項目,新增土地儲備4800畝;總投資1685萬元、總面積4.2萬畝的高產優質糧食生產示範區(分三年完成)進展順利;投資508萬元,完成4.8公里武清河清理治理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積4800畝。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動社會和諧文明。多方籌集資金680萬元,完成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成為青島市首個“村村通”自來水鎮。投資150萬元對學校危房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300萬元的中心中學教學樓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投資100萬元的鎮敬老院一期改建工程已完工。投資20萬元的鎮文化中心和10個村級文化大院示範點建設正順利進行。

加快重點村建設步伐,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緊跟萊西市“百村示範帶動工程”實施步伐,全鎮的5個小康示範村特別是2個重點村發生顯著變化,起到了有效的示範帶動作用。峴沽村今年投資62萬元,開展了以硬化、美化村莊道路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共鋪設下水道1500米,鋪設7條主路人行道磚1.1萬平方米,栽植玉蘭等高檔綠化苗木1000多棵;投資10萬元建設純淨水廠一處,為村民低價供應潔淨的飲用水。徐豐莊村今年投資56萬元建設400噸容量冷風庫一座,配套建設蔬菜加工廠一處;申請幫扶資金30萬元,扶持村民新發展大棚67個;投資5萬元新建集貿市場一處;投資40萬元在武清河建攔水壩2處,挖平塘5座,維修橋樑2座;投資30萬元維修村辦公室、新建幼稚園,配備了娛樂和健身器材。

和諧武備建設再上新水平。一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建立起由信訪、綜治、公安、司法等部門組成的聯動工作機制,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鎮、管區、村三級工作網路,堅持做到四個“確保”:強化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網路建設,確保治安安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檢查,確保生產安全,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被萊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創建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二是規範完善為民服務代理工作。以“便民、利民、惠民”為服務宗旨,在全鎮全面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推動幹部職能轉變,變民眾跑為幹部跑,實行聯合辦公、一站式服務的方式,完善了村級代理服務網路,強化了服務功能,行政效能顯著提高。1-9月份,為民眾代辦事項4600多件,轉移勞動力1500多人,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增加了民眾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