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性

此岸性,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哲學用語。“此岸性”指可認識的部分,即事物的現象。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哲學用語。

概述

他把世界分成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兩部分。“此岸性”指可認識的部分,即事物的現象;“彼岸性”指不可認識的部分,即超越人們的認識界限而獨立存在的“自在之物”。康德認為:“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觀以外客觀存在著的,它作用於人們的感官,產生感覺,但這種感覺是有限的。其根源於,“自在之物”與“現象”即“此岸”與“彼岸”之間有著一條原則上的界限,是人類認識無法逾越的鴻溝。人們只能認識“自在之物”的現象,而不能透過現象去認識“自在之物”本身。
康德承認事物本質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質和現象割裂開來,從根本上否認人類認識客觀事物本質的可能性,從而陷入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泥潭中。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本質與現象的統一,離開現象的本質和離開本質的現象都是不存在的。人類通過實踐是可以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這不僅被人類的實踐活動和認識發展史所證明,同時也是各門科學的基本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