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瀉木屬

止瀉木屬

止瀉木屬,拉丁學名:Holarrhena R.Br.英文名:Holarrhena ,喬木或灌木;乳液豐富。約2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亞熱帶及非洲。中國1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止瀉木屬止瀉木屬

止瀉木
拉丁學名:Holarrhena R.Br.
英文名:Holarrhena
所屬科 夾竹桃科
分布量 世界:20種;中國:1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

簡介

止瀉木屬,夾竹桃科,約20種, 中國1種。分布於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及非洲,其中止瀉木 H.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DC.中國雲南亦有分布,樹皮有止瀉的效能,又可退熱,材可制梳或模型。喬木或灌木;葉對生,膜質;花白色,組成頂生或近腋生的傘房花序式聚傘花序;萼5裂,裡面常有腺體;花冠高腳碟狀,喉部收縮,禿裸,裂片長橢圓形;雄蕊生於冠管的基部,花葯長圓狀披針形;花盤缺;心皮2;蓇葖2,圓柱形,延長;種子頂冠以脫落的種毛。

特徵

喬木灌木;乳液豐富。葉對生,羽狀脈。聚傘花序排成傘房狀。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有腺體;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形,雄蕊著生處稍膨大,花冠筒喉部縊縮,內面無副花冠,花冠裂片5,向右覆蓋;雄蕊5,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短,花葯長圓狀披針形,與柱頭分離,基部無耳;無花盤;子房2裂,每室胚珠多數,花柱較短,柱頭長圓形。蓇葖果雙生,略叉開,圓柱形或線形,內彎。種子頂端具絲毛;子葉扁平,胚根在上。

分布及生境

分布於亞洲熱帶亞熱帶非洲。生於雜木林內。 蓇葖果圓柱形,兩個並生,長達28厘米。 種子多數,壓扁狀,先端有脫落的簇毛。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藥用功效

四味止瀉木湯散四味止瀉木湯散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止瀉木屬為夾竹桃科,以樹皮、種子入藥,主治痢疾,腸胃氣脹。

樹皮供藥用,可治痢疾,有止瀉效應,又可退熱。木材可制梳及模型。

所有種類

止瀉木

所屬卷:Holarrhena R. Br.
所屬科:Apocynaceae
中文名:止瀉木
特徵:喬木,高達10米,胸徑20厘米;樹皮淺灰色。枝條灰綠色,有皮孔,被短柔毛,幼嫩部分被毛更密。葉膜質,闊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長10—24厘米,寬4—11.5厘米,兩面被短柔毛,葉背被毛更密,老漸無毛;側脈每邊12—15條;葉柄長約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頂生和腋生,長5—6厘米,被短柔毛,著花多朵;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冠白色,內外面被短柔毛,喉部更密,冠筒細長,長1—1.5厘米,直徑1.5—2毫米,基部膨大,冠片長圓形,長15—17毫米,寬5—6毫米;花絲基部被短柔毛;心皮無毛,柱頭長圓形,到達花絲基部,頂端淺2裂。蓇葖果雙生,長圓柱狀,長20—43厘米,直徑5—8毫米,無毛,有白色斑點;種子線狀長圓形,頂端種毛長5厘米。 花期4—7月,果期6—12月。

分布及生境:產耿馬、景洪、勐海、勐臘、金平、西雙版納等地;生於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山坡路旁或密林山谷水溝邊,也散生於山腳平地雜木林中。廣東、台灣有栽培。印度緬甸泰國寮國高棉馬來西亞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樹皮供藥用,可治痢疾,有止瀉效應,又可退熱。木材可制梳及模型。

止瀉木皮

【止瀉木皮的功效介紹】:
止瀉木皮 (《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止瀉木的樹皮。
【植物形態】止瀉木喬木,高15米左右。
莖暗褐色,幼枝有毛。
葉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被密毛;葉片長橢圓形或近卵形,長8~17厘米,最寬處達7.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全緣,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有細柔毛,脈顯著突出,無柄或有短柄。
傘房花序式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近腋生;花白色;萼5裂,內面常有腺體;花冠高腳碟狀,喉部收縮,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的基部;子房上位,心皮2,花柱1。
蓇葖果圓柱形,兩個並生,長達28厘米。
種子多數,壓扁狀,先端有脫落的簇毛。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生於雜木林內。
分布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採集】春、秋採收。
【功用主治-止瀉木皮的功效】止瀉,殺蟲。
痢疾
①《中國經濟植物志》:降血壓,治痢疾。
②《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止瀉。
③《廣西植物名錄》:治痢疾,腸胃氣脹,發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