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

引種

廣義的引種,是指把外地或國外的新作物、新品種或品系,以及研究用的遺傳材料引入當地。狹義的引種是指生產性引種,即引入能供生產上推廣栽培的優良品種。引種後對新環境條件能否適應,取決於物種或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和新地區與原產地環境條件差異的大小。引種一定要克服盲目性,把住成熟期, 要在當地無霜期內留有餘地,即在正常年份能成熟,在低溫、早霜年份也能成熟,要留有一定的積溫安全係數,嚴防越區種植。引種時要防止帶進新的病、蟲、草,必須按植保檢疫程式辦理。

基本信息

主要步驟

引進品種

根據本地的生態條件和栽培特點,有的放矢地引進一定數量的材料,為防止本地區沒有的病、蟲、雜草叢外地或國外傳入,須嚴格遵守植物檢疫制度。

品種觀測

在有代表性的地塊上,使用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小量種植引種材料,並每隔一定的間距種植對照品種(當地優良品種),用於比較對照。

生產推廣

經1-2年品種觀測後,選出少數優於對照的材料進行產量等比較試驗,最後選出最好的材料在生產上推廣。

環境氣候

從異地引進種質材料,供農業生產、育種或種質資源研究用的技術。引種後對新環境條件能否適應,取決於物種或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和新地區與原產地環境條件差異的大小。引種後需要經歷一段過程才能逐漸適應的,稱為馴化。人類將野生動植物馴化為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就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從外國或其他地區引種,早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開拓種質資源以改良作物品種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有的通過引種,發展本地區原來沒有的新品種。如馬鈴薯原產南美,16世紀中葉由西班牙引入歐洲,現已成為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糧食作物和蔬菜。有的通過試種、篩選、鑑定,從引入作物中選擇優良品種。有的則是為了引進新性狀、新基因供育種利用。

作物引種的一般原則是原產地和引入地之間應具有生態條件或氣候條件的某種相似性。生存於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植物群體常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屬性,因而當引入地與原產地自然條件如緯度、海拔、日照、氣溫、雨量分布等相似時,一般生育期和經濟性狀變化不大,引種較容易獲得成功。如原產南方的喜溫短日照作物水稻,北移至低溫長日照環境時,表現為生育期延長、抽穗推遲,其中晚稻品種常不能抽穗;而南移遇高溫短日照環境時,則生育期縮短,營養體生長不良,以至櫱少、穗粒變小,產量銳減。喜冷涼長日照作物冬小麥南移至冬季暖和的環境時,常因不能滿足其苗期對低溫的要求而匍伏不起,或受短日照影響而延遲拔節、抽穗,不能及時成熟;北移則又因北方嚴寒而不能安全越冬。但如選擇適當的品種類型,引種仍有成功可能。當地區間生態環境差異較大時,可用種子繁殖的幼齡種苗或幼齡雜種材料加強培育管理,並逐步遷移種植,接受風土鍛鍊,使其在新環境中逐漸適應。這種風土馴化方法在林木、果樹引種中常被套用。

注意事項

每一個良種都有它的一定適應性,良種只有種植在自然和栽培條件符合它的特性要求的地區,才能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作用。引種一定要克服盲目性,把住成熟期, 要在當地無霜期內留有餘地,即在正常年份能成熟,在低溫、早霜年份也能成熟,要留有一定的積溫安全係數,嚴防越區種植。

選擇正式品種

品種審定是在幾年多點科學試驗結果上評定的,只有通過審定的品種,才能推廣套用。沒有正式審定的品種,不要亂引和隨意大面積種植。購買種子要“三證一照”,並要發貨票。

先試驗後推廣

優良品種的引、鑒、繁、推,一定要多點試驗,試驗目的在於看該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生產特點、栽培模式和抗逆性、豐產性、優質性等。這樣才易站住腳。

加強種子檢疫

引種時要防止帶進新的病、蟲、草,必須按植保檢疫程式辦理。如果在疫區引種,一定要遵守檢疫制度,防止屬檢疫對象的病害、蟲害和雜草在本地蔓延。凡調出調入的種子包括南繁回來的種子,都要經過植物檢疫員進行檢疫,簽登證書後方可發運。

選擇不同品種

根據土壤性質、機械化程度等特點選用品種,合理使用不同生態類型的品種。把喜肥水的品種種在土壤肥沃或施肥水高的地塊,崗地選擇抗旱品種,窪地則選擇耐澇品種。

良種良法

良種雖然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等優良種性,但是在實際生產中,也時有發現品種的優良性能達不到理想指標。主要原因是耕作栽培沒有滿足良種生長發育的要求。因此,不但要注意引種和推廣優良品種,而且也要注意科學種田,做到良種和良法一起抓,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增

動物引種技術

竹鼠引種技術

1、要選擇身體健康強壯、膘體肥瘦適中的竹鼠種苗在引種竹鼠時,要挑選腰背平直、毛色光亮、眼睛有神、無外傷、、膘體肥瘦適中的溫順竹鼠作為竹鼠種苗。

2、要選擇合適的竹鼠類型

3、購買竹鼠種苗的公母比例應為1:1

自然條件下,竹鼠養殖場繁殖出來的幼竹鼠公母比例大多是1:1,因此,在引種時出售者也希望購種者能按1:1的比例購買,這樣價格相對便宜,否則,如果按一公多母的比例進行購買,則價格肯定要高些。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證有一定數量的種公竹鼠,才能從中挑選出更好的公竹鼠,只有用好的種公竹鼠,才能進行一公與多母配組的繁殖模式,而不是一開始就能一配多。

4、選擇合適年齡與大小的種竹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