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鸕鶿

歐鸕鶿身長68-78cm,全身黑羽毛泛著深綠色的金屬光澤,咽喉處有一黃色塊斑,繁殖期長出一小肉冠,長尾巴。[3]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歐鸕鶿是一種海洋性水鳥,只是在惡劣的天氣時才偶爾出現在內地的水域。沿著有絕壁的岩石的海岸線可以覓到它們的身影。歐鸕鶿在冬季仍然留在淺海岸的附近,很少出現在多沙或者泥濘海灘上。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歐鸕鶿
歐鸕鶿歐鸕鶿

【中文別名】長鼻鸕鶿[2]
【拉丁學名】Phalacrocoraxaristotelis[3]
【命名時間】Linnaeus,1761
【英文名稱】EuropeanShag
【科屬分類】鳥綱鵜形目鸕鶿科鸕鶿屬

外形特徵

歐鸕鶿身長68-78cm,全身黑羽毛泛著深綠色的金屬光澤,咽喉處有一黃色塊斑,繁殖期長出一小肉冠,長尾巴。[3]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歐鸕鶿歐鸕鶿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1]
歐鸕鶿分布圖歐鸕鶿分布圖

生活習性

歐鸕鶿是一種海洋性水鳥,只是在惡劣的天氣時才偶爾出現在內地的水域。沿著有絕壁的岩石的海岸線可以覓到它們的身影。歐鸕鶿在冬季仍然留在淺海岸的附近,很少出現在多沙或者泥濘海灘上。
歐鸕鶿歐鸕鶿

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
歐鸕鶿歐鸕鶿
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它們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裡,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么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們藉助敏銳的聽覺捕捉獵物。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生長繁殖

兩性共同在海岸的崖壁上營巢,巢用海草和小樹枝建立在岩石壁架、洞穴或者裂縫上。每次產3枚卵,歐鸕鶿在8個星期以後幼鳥長出飛羽。[3]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它們跳入大海里捕捉食物,目標是各種各樣的魚,特別是沙鰻。餵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餵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裡。雛屬晚成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