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宇航局

歐洲宇航局

歐洲航天局(歐空局)是在1975年由一個政府間會議設立的,目標是專門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進歐洲各國在空間研究、空間技術和套用方面的合作。它的前身是歐洲航天研究組織和歐洲太空飛行器發射裝置研製組織。

簡介

歐洲

標誌標誌
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

歐洲航天局的前身,歐洲航天研究組織(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定,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部分,稱為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European Spa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entre,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Noordwijk)。

除捷克外,歐航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 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係。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歐洲航天局共有約1700名工作人員。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機構

5個實驗架。從左至右依次為歐洲抽屜實驗架、歐洲生理學艙、流體科學家實驗艙、歐洲運輸器和生物實驗艙。

(a)設在巴黎的總部,政治決定在此作出;

(b)設在荷蘭諾德韋克的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它是歐空局的主要技術機構,大多數項目小組以及空間科學部和技術研究和支助工程師在此工作。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還提供有關的試驗設施;

(c)設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它負責所有衛星操作以及相應的地面設施和通信網路;

(d)設在義大利弗拉斯卡蒂的歐洲航天研究所,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來自空間的地球觀測數據;

(e)設在德國porz-Wahn的歐洲航天員中心,它協調所有歐洲航天員活動,包括未來歐洲航天員的培訓。

歐空局還對設在庫魯的歐洲航天港蓋亞那航天中心作出貢獻。

成立

歐洲航天局(歐空局)是在1975年由一個政府間會議設立的,目標是專門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進歐洲各國在空間研究、空間技術和套用方面的合作。它的前身是歐洲航天研究組織和歐洲太空飛行器發射裝置研製組織。

歐空局由各成員國代表組成的理事會領導,行政首長是總幹事。歐空局1997年預算約為30億埃居(35億美元)。雇用的工作人員約為1,750人。

成員國必須參加強制性的科學和基礎技術方案,但自行決定對地球觀測、電信、空間運輸系統、空間站和微重力方面的各個任選方案的貢獻。

項目

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positioningsystem):計畫中的衛星定位系統。

火星快車號(MarsExpress):火星探測器。

羅塞塔號航天探測器(Rosettaspaceprobe):2004年發射的彗星探測器

哥倫布軌道設備(Columbusorbitalfacility):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科學實驗室。

ATV:即自動轉移太空飛行器(AutomatedTransfervehicle),一種可與國際空間站的進步號太空船(Progressspacecraft)相比的太空貨船。

Hipparcos:空間的天體測定任務

Smart1:新推進技術試驗

織女星:計畫中的小有效載荷運載火箭

金星快車:金星探測衛星,2006年4月11日發射

ESA也是將於2006年回到地球,載有給予未來人類訊息的KEO衛星計畫的發起者之一。

火箭

阿里亞娜火箭

歐洲航天局成立伊始,它就把發展火箭技術當作首要目標,為此由11個國家參與組建,成立了阿里亞娜空間公司。阿里亞娜5火箭模型
它最早的型號是阿里亞娜1型火箭,這種火箭能將1.8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或將2.5噸有效載荷送入軌道高度為790公里的太陽同步圓軌道。

現在阿里亞娜火箭已經過渡到5型家族時代,它是被廣泛使用的型號。阿里亞娜5型火箭是歐洲航天局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大力改進開發的火箭品種,跟上幾個型號的發展歷程近似,阿麗亞娜5型火箭也走過了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

1996年6月4日,首次鑑定發射因火箭導航電腦系統發生故障而失敗;1997年10月30日,第二次鑑定發射又因火箭發動機提前關閉致使兩顆模擬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2001年7月12日,第10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在發射時,火箭最高級推進器提前熄火,導致兩顆衛星沒能送入預定軌道。直到2002年3月1日,第11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的發射才取得了成功。

研製“織女星”火箭

在2005年以前,歐洲航天局就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發射推力不高的火箭,這種火箭應該是阿里亞娜火箭的小弟弟,它已被列入研發日程,但是這種火箭卻不從屬於阿里亞娜家族,這種火箭的名字叫做“織女星”。
“織女星”火箭具有較小的推力,它全長30米,直徑3米,發射重量為130噸。織女星運載火箭將由4個推進級組成,包括3個固體推進級和1個可重新點火的液體推進級。按照最早的設計思路,它主要用於發射小質量的地球觀測衛星和各種科研衛星。該火箭可以將1.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距地高700公里的極地軌道,或將1.2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距地高12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

歐洲航天局認為,“織女星”火箭的整體性能優於同類型火箭,並計畫於2007年進行首次發射。

與俄羅斯共同研發新型聯盟火箭

2005年年初,歐洲航天局與俄羅斯一同簽署了有關聯合研製火箭的協定,按照協定,雙方要成果共享,研製“聯盟-CT”新型火箭,這種火箭在俄羅斯“聯盟”火箭的基礎上改造而成,是一種中型火箭。雙方共同研製,共同經營,並將利用這種新型火箭在庫魯航天中心承攬商業發射業務。

2002年來,歐洲航天局大大加快了太空開發項目,“惠更斯”著陸土衛六,“智慧一號”飛向月球,“火星快車”環繞火星運行,歐洲航天局似乎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它的火箭技術嚴重製約了航天技術的發展,這就需要在火箭研發上繼續開拓。經歷了阿里亞娜火箭研製的困惑,歐洲航天局認識到,依靠自己的能力開發火箭,需要花費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開展國家合作,將成為今後歐洲航天局發展火箭技術的主要手段。

國際合作

為了實現其空間目標,國際合作是歐洲空間政策的中心內容之一。歐空局不但與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傳統的航天國家合作,而且還與新興的航天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合作。

最重要和最持久的合作顯然是與美國航天局的合作。歐空局還參與了與俄羅斯和俄羅斯航天局的協作項目,例如1994-95年的歐洲和平號飛行。另外,已經與日本建立起了重要而具體的合作關係,主要是在數據中繼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硬體交換領域。

歐空局還與捷克共和國、希臘、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簽定了合作協定。正在空間科學、地球觀測和電信等領域與這些國家進行技術一級的培訓和聯合項目。

歐空局與新興空間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制訂和進行了一些相互感興趣的項目,援助它們開發自己的空間活動。歐空局還不定期地組織與空間套用有關的區域培訓班。

歐空局與歐洲的其他國際組織密切協作,特別是與在空間活動中日益活躍的歐洲聯盟和歐洲氣象衛星套用組織在未來氣象方案方面的協作。此外,它注視著聯合國許多專門機構的工作。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是歐空局的一個重要論壇,它在該委員會中具有觀察員地位。歐空局還與外層空間事務廳保持密切聯繫;根據第二次聯合國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會議的一項建議,這兩個實體制訂了一個重要的培訓和研究金方案。

新戰略

從表象上看,歐洲航天局太空探索的重點不是載人航天,而是深空探測。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正在飛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路上,2005年發射的“金星快車”傳回了金星極地的清晰圖片。水星探測器近幾年內將啟程前往水星,歐洲航天局還計畫於2009年至2012年間發射兩顆GAIA衛星,用於精確測量太空中十多億顆恆星的位置,了解銀河系的起源與歷史,於2013年前後發射“艾丁頓”衛星,尋找遙遠星系的小行星,於2010年後啟動達爾文計畫,在距離地球幾光年之遙的太空探尋生命的蹤跡。 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局面,歐洲航天局近年制定了新的載人航天戰略,更加強調自主發展。2003年5月,歐洲航天局的14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執行2005年至2009年“保障歐洲進入太空計畫”。同時,為推動現有運載火箭系統的中期發展和2010年前後新一代歐洲航天運輸器的發展,歐洲航天局又提出了“未來運輸器準備計畫”、確定下一代技術需求的“歐洲航天技術主體計畫”。而在載人航天方面,歐洲航天局更確立了雄心勃勃的“極光”計畫,打算在2020年至2025年間將航天員送上月球,2030年至2035年間登入火星

花費百萬英鎊驗證木星炸薯條

據外媒報導,為研究不同重力條件下的油炸薯條味道,改善未來太空人的太空食物,希臘研究人員花近百萬英鎊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木星上炸薯條最好吃。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無聊研究”,研究費用由歐洲宇航局出資贊助。這個研究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無聊實驗”,在網路引發爭議和批評,批評浪費納稅人的錢搞沒有意義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