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憑之

檀憑之(?-404年3月27日),字慶子,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東晉將領,曾與劉裕一同舉兵討伐桓玄,但期間戰死。

生平

檀憑之年輕時就聰慧有智,家庭和諧,故為當世所稱許。檀憑之當時亦養育仍為童稚的堂侄檀韶及其四名弟弟,待他們如同己子。
檀憑之初任會稽王司馬道子的行參軍,後遷桓�的長流參軍,領東莞太守,加寧遠將軍。檀憑之因為與劉裕同州,且曾數度一同領軍,所以彼此交情甚密,在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計畫在京口起義兵討伐時已篡奪東晉帝位的桓玄,檀憑之就以父母之喪藉故到京口與劉裕會合,與其合謀。
二月乙卯日劉裕正式舉兵,次日殺害徐州刺史桓�並占領京口。及後劉裕被推為盟主,總督徐州事,並以檀憑之為其司馬。三月戊午日,劉裕與桓玄所派的吳甫之於江乘大戰,劉裕吳甫之後進至羅落橋,遭另一將領皇甫敷迎擊。當時劉裕與檀憑之各領一軍,檀憑之兵敗被殺,餘眾退散,劉裕則奮勇力戰,殺皇甫敷。
同年劉裕攻占建康,奉大將軍司馬遵建立行台,贈檀憑之冀州刺史。義熙初年,檀憑之更被加追贈散騎常侍,追封曲阿縣公,食邑三千戶。

逸事

據說有一次劉裕與何無忌、魏詠之等在檀憑之家聚會商討起兵,有一相士韋叟見檀憑之就大驚,說:“你很快就有戰事之禍,離現在不過三四日而已,你應該深居以避禍,不可以輕率外出。”又曾經有相士向劉裕及何無忌說他們都會極為貴顯,但卻說檀憑之沒有福相。當時劉裕和何無忌都認為他們既然共同進退,不會有這樣大的分別,不明其意,直至檀憑之戰死,劉裕才明白。

家族

檀韶,檀憑之堂侄,曾參與討伐桓玄、滅南燕及討伐盧循等戰事,在晉官至左將軍、江州刺史。後入南朝宋,很見寵待。
檀祗,檀韶弟,檀憑之死後代領其兵,後參與平定桓玄餘黨。在晉官至右將軍、青州刺史。入南朝宋後被征為領軍將軍、散騎常侍。
檀道濟,檀祗弟,東晉及南朝宋重要將領,在晉官至宋國侍中、領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南朝宋官至司空、江州刺史。後因被彭城王劉義康猜忌而被誅殺。

史書記載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檀憑之(?―404),字慶子,高平人也。少有志力。閨門邕肅,為世所稱。從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孤,憑之撫養若己所生。初為會稽王驃騎行參軍,轉桓修長流參軍,領東莞太守,加寧遠將軍。與劉裕有州閭之舊,又數同東討,情好甚密。義旗之建,憑之與劉毅俱以私艱,墨�而赴。雖才望居毅之後,而官次及威聲過之,故裕以為建武將軍。裕將義舉也,嘗與何無忌魏詠之同會憑之所。會善相者晉陵韋叟見憑之,大驚曰:“卿有急兵之厄,其候不過三四日耳。且深藏以避之,不可輕出。”及桓玄將皇甫敷之至羅落橋也,憑之與裕各領一隊而戰,軍敗,為敷軍所害。贈冀州刺史。義熙初,詔曰:“夫旌善紀功,有國之通典,沒而不朽,節義之篤行。故冀州刺史檀憑之忠烈果毅,亡身為國。既義敦其情,故臨危授命。考諸心跡,古人無以遠過,近者之贈,意猶恨焉。可加贈散騎常侍,本官如故。既隕身王事,亦宜追論封賞。可封曲阿縣公,邑三千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