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紅乳菇

橙紅乳菇

橙紅乳菇(拉丁名:Lactarius akahatus Tanaka)為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分布於福建,台灣。夏秋生於赤松、黑松林地上。民間有採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橙紅乳菇紅乳菇
子實體散生或群生。菌蓋直徑5~10cm,中央凹的扁半球形至平展,近漏斗狀,濕時表面稍粘,淡橙黃色、淡黃紅色或暗黃橙色,有不明顯環紋,蓋緣初內卷。菌肉稍帶橙黃色。乳汁分泌量極少,橙色,接觸空氣後變酒紅色。菌褶稍延生,橙黃色,受傷部分染藍綠色,狹窄,稍密。菌柄周邊及菌褶上方深橙黃色,常有藍綠斑,柄長3~5cm,粗1.5~2.5cm,和菌蓋幾乎同色,平滑或有淺凹,內部有髓,後中空。孢子7~10(11.5) 5.5~8.5 m,闊橢圓形,表面有網目。緣囊狀體34~41 m 4.5~9 m,狹紡錘形至近圓柱形。側囊狀體37~47 m 6.5~11 m,近紡錘形至近圓柱形。

生活習性

夏秋生於赤松、黑松林地上。

地理分布

中國(福建、玉山)、日本等地。

經濟價值

食用。

菌物界(二)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