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侯廟災記

鄭之盜,有入樊侯廟刳神象之腹者。 蓋聞陰陽之氣,怒則薄而為風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結而為雹。 聽說陰陽之氣,怒氣小的話就生成狂風暴雨,怒氣大的話就凝結成冰雹。

作品原文

樊 侯 廟 災 記
歐陽修
 鄭之盜,有入樊侯廟刳神象之腹者。既而大風雨雹,近鄭之田,麥苗皆死。人鹹駭曰:“侯怒而為之也!”
余謂樊侯本以屠狗立軍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為列侯,邑食舞陽,剖符傳封,與漢長久,《禮》所謂“有功德於民則祀之”者歟!舞陽距鄭既不遠,又漢、楚常苦戰滎陽、京、索間,亦侯平生提戈斬級所立功處,故廟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參乘沛公,事危鴻門,振目一顧,使羽失氣,其勇力足有過人者,故後世言雄武稱樊將軍,宜其聰明正直,有遺靈矣。
然當盜之剚刃腹中,獨不能保其心腹腎腸哉?而反移怒於無罪之民,以騁其恣睢,何哉?豈生能萬人敵,而死不能庇一躬邪!豈其靈不神於御盜,而反神於平民以駭其耳目邪?風雷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罰有司者,而侯又得以濫用之邪?
蓋聞陰陽之氣,怒則薄而為風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結而為雹。方今歲且久旱,伏陰不興,壯陽剛燥,疑有不和而凝結者,豈其適會民之自災也邪?不然,則喑嗚叱吒,使風馳霆擊,則侯之威靈暴矣哉!
(選自《歐陽修散文選集》)

參考譯文

樊侯廟災記
鄭地(春秋時鄭國一帶,在河南省內)的盜賊,有進入樊侯廟(供奉樊噲的祠廟)剖開廟裡神象肚子的。不久颳起大風下起暴雨冰雹,鄭地附近田地的麥苗都死了。人們都驚恐的說:“(這是)樊侯發怒造成的。”
我認為樊噲本來以殺狗屠夫的身份建立軍功,輔佐沛公(劉邦)當上皇帝,被封為侯爵,封地在舞陽(今河南舞陽縣),他的爵位代代世襲剖符(剖符:把兵符剖開一分為二,各持一份,也就是封侯;傳封:代代相傳,也就是世襲),和漢朝共存亡,這就是《禮記》所說的對百姓有功德的人要得到立祠祭祀的待遇!舞陽縣離鄭地不遠,漢、楚曾經常常在滎陽、京(今南京)、索(索溪地區)等地打仗,也是樊噲平生帶兵殺敵立功的地方,所以在這裡為他立廟供奉,很合適了。
樊噲做沛公參乘(將職名)的時候,劉邦在鴻門遇險,樊噲向項羽瞪了一眼,就使項羽喪失了底氣,他的勇猛確實有過人之處,所以後來人們談起雄武之人都要提及樊將軍,所以他的聰明正直,在當時顯靈,也是很合適的。
然而當盜賊把他的神像肚子剖開時,為什麼偏偏不能保全自己的心腹腎腸呢?反而遷怒到無辜的百姓身上,來表現他的睚眥必報,為什麼呢?豈有或者的時候能抵擋萬人,而死後不能保護一副軀體的道理!難道是他的神靈不能防止盜賊侵擾,卻能顯靈來恐嚇平民!風、雷、雨、雹,這是上天用來震懾懲罰犯錯的有關事物的,而樊噲又怎么能夠胡亂使用呢?
聽說陰陽之氣,怒氣小的話就生成狂風暴雨,怒氣大的話就凝結成冰雹。現在正是久旱季節,沒有過陰天,驕陽乾燥,懷疑是有不順天意的事物使上天發怒導致凝結成冰雹,(只是正好趕上樊噲的神像被侵犯),怎么能說是百姓自己導致的災害呢?不然的話,則呼風喚雨,使風摧雷擊霆擊,那樊噲的神靈也太殘暴了!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