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球

槌球

起源於法國。英國在13世紀有人玩這種遊戲,17世紀又傳到蘇格蘭和義大利。1861年,英國E.勞特利吉第1次編印槌球規則後,這項遊戲在英國普遍開展。同時傳到美國,“全英槌球俱樂部”和“全美槌球協會”相繼於1870年及1882年成立。20世紀30~40年代,槌球遊戲傳到中國。槌球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擊球穿過鐵環門的一種室外球類遊戲。

簡介

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擊球穿過鐵環門的一種室外球類遊戲 (圖1)。起源於法國英國13世紀有人玩這種遊戲,17世紀又傳到蘇格蘭義大利1861年,英國E.勞特利吉第1次編印槌球規則後,這項遊戲在英國逐漸普遍開展起來。以後,又傳到美國,“全英槌球俱樂部”和“全美槌球協會”相繼於1870年及1882年成立

槌球槌球
20世紀30~40年代,槌球遊戲傳到中國,當時燕京大學曾把這項遊戲當做體育課內容。 槌球比賽開始前,雙方將球從球場一側滾至另一側界線上,球最接近界線者有權選擇先擊或後擊。比賽用4個球,分藍、紅、黑、黃4色。單打,每人擊兩個球;雙打,每人各擊1個球。球場上安置 6個鐵環門和1個標竿。比賽開始,運動員按順序從球場一端擊球入場內。球穿過1個鐵環得1分。按路線往返擊球穿過12次鐵環門得12分,最後擊中標竿加1分,即1個球滿分為13分,兩個球滿分為26分。以先完成兩個球滿分(26分)的一方為勝。

雙方輪換擊球,每次各擊 1球,一般不得連擊。例如甲方擊藍、黑色球,乙方擊紅、黃色球,擊球順序為藍、紅、黑、黃,如此輪換。遇以下情況,可以連擊:①按規定路線,擊球穿過1個鐵環門,可再擊球1次;②擊球擊中任何一個其他球時,可繼續再有兩次擊球權。第 1次叫“貼擊”,即把自己的球放在被擊中的球旁,用一腳踩住自己的球,然後擊自己的球,撞走另一個球。第 2次擊球,如不能穿過鐵環門,則應將球擊到有利的地點。如被“貼擊”的球屬本方,則可為該球創造有利條件,利用擊中其他球贏得連擊機會(每輪只允許1次)。
球場為長方形,長32米,寬25.6米。場內鐵環門,高30.5厘米,寬9.5厘米。球場中的標竿,高45.7厘米。擊球的木槌,頭部長15.2~25.4厘米,槌面為圓形,直徑6.35厘米,木柄長60.96厘米。球為木製,直徑9.2厘米,重量446.5~461克(圖2)。

槌球發展

起源於法國。英國在13世紀有人玩這種遊戲,17世紀又傳到蘇格蘭和義大利。1861年,英國E.勞特利吉第1次編印槌球規則後,這項遊戲在英國普遍開展。同時傳到美國,“全英槌球俱樂部”和“全美槌球協會”相繼於1870年及1882年成立。20世紀30~40年代,槌球遊戲傳到中國,當時燕京大學曾把這項遊戲當做體育課內容。[1]

比賽規則

槌球比賽開始前,雙方將球從球場一側滾至另一側界線上,球最接近界線者有權選擇先擊或後擊。比賽用4個球,分藍、紅、黑、黃4色。單打,每人擊兩個球;雙打,每人各擊1個球。球場上安置 6個鐵環門和1個標竿。比賽開始,運動員按順序從球場一端擊球入場內。球穿過1個鐵環得1分。按路線往返擊球穿過12次鐵環門得12分,最後擊中標竿加1分,即1個球滿分為13分,兩個球滿分為26分。以先完成兩個球滿分(26分)的一方為勝。

槌球擊球方法示意槌球擊球方法示意

雙方輪換擊球,每次各擊1球,一般不得連擊。例如甲方擊藍、黑色球,乙方擊紅、黃色球,擊球順序為藍、紅、黑、黃,如此輪換。遇以下情況,可以連擊:1、按規定路線,擊球穿過1個鐵環門,可再擊球1次;2、擊球擊中任何一個其他球時,可繼續再有兩次擊球權。第 1次叫“貼擊”,即把自己的球放在被擊中的球旁,用一腳踩住自己的球,然後擊自己的球,撞走另一個球。第2次擊球,如不能穿過鐵環門,則應將球擊到有利的地點。如被“貼擊”的球屬本方,則可為該球創造有利條件,利用擊中其他球贏得連擊機會(每輪只允許1次)。[1]

比賽用具

擊球的木槌,頭部長15.2~25.4厘米,槌面為圓形,直徑6.35厘米,木柄長60.96厘米。球為木製,直徑9.2厘米,重量446.5~461克。

比賽場地

球場為長方形,長32米,寬25.6米。場內鐵環門,高30.5厘米,寬9.5厘米。球場中的標竿,高45.7厘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