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洋鎮

榆洋鎮

榆洋鎮位於平陽縣東北部,地處萬全平原,歷來是平陽縣十大商品糧基地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榆洋鎮榆洋鎮政府
榆洋鎮位於平陽縣東北部,距縣城昆陽鎮7公里,東鄰宋埠鎮南同鰲江鎮接連,西接鄭樓鎮,北與瑞安飛雲鎮林洋辦事處交界。轄區20個行政村,面積為17.6平方公里。人口13300人,鎮址設在中鎮村。

簡介

榆洋鎮領導在榆洋鎮視察工作
榆洋鎮位於平陽縣東北部,距縣城昆陽鎮7公里,東鄰宋埠鎮,南同鰲江鎮接連,西接鄭樓鎮,北與瑞安飛雲鎮林洋辦事處交界。轄20個行政村,面積為16.4 平方公里,人口1.3萬人,鎮址設在中鎮村。1999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實現產值0.6億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人均收入3111元,比去年同期上升511多元。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達2.78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560萬元,同比增長71%;人均收入4156元,同比增長10%。2005年榆洋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3億元,同比增長32%;外貿出口產值1890萬美元,同比增長43%;財政總收入1371.8萬元,同比增長30.5%;人均收入4277元,同比增長 8%。榆洋鎮地處萬全平原,歷來是平陽縣十大商品糧基地之一。

農業發展

榆洋鎮榆洋鎮農業
榆洋鎮地處萬全平原,歷來是平陽縣十大商品糧基地之一,農業重要地位不斷得到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農業發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科技興農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初步形成了雪裡蕻、西瓜、西紅柿等高小、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生豬、奶牛、蛋鴿等特色養殖基地。浙江省農業綜合開發節水農業示範項目建設基本完成,興建了機耕路、橋樑、水渠等農田水利設施,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抗災能力大大提高。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達2.78億元,同比增長15.2%;農業重要地位不斷得到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農業發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科技興農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形成了雪裡蕻、西瓜、西紅柿等高小、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生豬、奶牛、蛋鴿等特色養殖基地。
2003年榆洋鎮種植雪菜4000餘畝。2003年6月份,榆洋鎮成立了“榆豐蔬菜基地”,該基地於2003年11月份成為溫州市放心農產品基地。這4000多畝雪菜大部分將由溫州地區加工廠家直接收購,剩餘部分由當地農民自行加工銷售。
農業綜合開發節水農業示範項目建設基本完成,興建了機耕路、橋樑、水渠等農田水利設施,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抗災能力大大提高。農業綜合開發不斷加強,基地建設逐年增強,省級噸糧工程,糧食自給工程設施完善,下周、荷花兩村鹹菜基地南片水果林等基地建設效益日益顯著。

工業建設

榆洋鎮是新興的汽車配件專業生產基地。70年代末起步,80年代形成規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產品遠銷美國韓國歐洲非洲中東以及中國各地。部分企業還被美國著名汽車企業“司指定為配件生產廠家。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出現了華康、萬宏、京信、東歐等多家規模型、發展型企業,企業質量意識、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已有9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產品商標總數達15個,榆洋鎮企業掀起了向管理要效益、主動與現代企業發展機制相接軌的高潮。以汽配一廠為代表的鄉鎮工業企業,逐年發展壯大。汽配總廠,汽車附屬檔案二廠,汽車西刷廠呈現出比較好的發展勢頭,尤其內燃機二廠,金麻鷹自助車有限公司投入生產,彩用新技術發展前景廣闊。
平陽剪刀廠生產的剪刀以其精湛的工藝遠銷海外市場。1999年,榆洋鎮工農業總產值1.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2億元,農業產值0.6億元,人均收入達到3111元。2005年,榆洋鎮工業性投資完成縣裡下達任務3938萬的105%。實際利用外資完成縣裡下達任務的95%。國稅入庫1207萬,同比增長35.6%,地稅入庫164萬,同比增長36%。

城鎮建設

榆洋鎮榆洋鎮計生宣傳
城鎮化建設紮實推進,隨著鎮區舊村改造二期工程的完工,城鎮中心區布局進一步明朗,鎮容鎮貌有效改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03年榆洋鎮通過了市級文明鎮驗收,獲得了市級文明鎮稱號,取得了經濟成長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榆洋鎮全面推進“十百”工程建設,中鎮村獲得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稱號,荷花、南門、浹口、麻車四個村獲得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稱號,城鎮中心區布局進一步明朗,鎮容鎮貌有效改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工作,荷花村和南夫飲用水有限公司通過了縣文明委的考核驗收。榆洋鎮努力爭創市三星級文明鎮。
榆洋鎮以穩定農業,突出工業,科技興鎮、依法治鎮,以集鎮建設為契機,塑榆洋新形象,發展社會經濟的思路,統一部署具體規劃,形成水清、電通、路平、通訊發達,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民政工作進行“三環一鏈”的社會保障社會化的探索,即“載體啟動,社區聯動,居家歡度”的社會化模式受到民政部領導重視,在全中國小城鎮中將予以推廣。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工業生產逐步向外向型、高新技術密集型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榆洋鎮將以嶄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紀。
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被縣委授予先進鄉鎮黨委榮譽稱號,1999年被市人民政府評為“金海岸”文化明珠,被縣委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先進鄉鎮,計畫生育連續四年是紅旗單位,以及“三環一鏈”小城鎮社會福利社會化發展新路子,受得國家民政部充分肯定,接受中央電視台的專訪。2003年榆洋鎮通過了市級文明鎮驗收,獲得了市級文明鎮稱號,取得了經濟成長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2006年榆洋鎮計生協進企業、入社區,為企業職工和外來流動人口提供免費體檢、政策諮詢、發放藥具等服務。共免費體檢130人,發放計生宣傳資料300份,發放藥具100份,流動人口查驗證30人。

汽摩配件之鄉

榆洋鎮榆洋鎮汽摩配件
榆洋鎮享有“平陽汽摩配件之鄉”的美譽。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榆洋人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 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發展時機,形成了以汽摩配件生產為主的特色產業。愉洋人民更是發揚敢為人先,勇於超越的創業精神,汽摩配產業穩步增長,並形成了多行業發展的工業發展新格局。榆洋鎮政府進行汽摩配工業園區建設。建成後的園區的規模效應和集聚功能,將大大提高榆洋工業經濟整體素質,競爭實力和發展後勁,成為推動榆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以及老城改造,將重塑集鎮形象;生態觀光試驗場建設,為立體觀光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2007年榆洋鎮政府提出進一步打造“浙南汽配名鎮”的戰略構想。

人文景觀

據84年浙江省《縣地名志》里的介紹,象山,歸平陽縣榆洋鎮管轄,山形如象,因此而得名。 象山流水岩地處險峻,懸崖峭壁,有如斧劈,風光絕佳,崖旁建有大寺廟(主持為萬全洋第一和尚郭本師),香火極旺。 最高峰為大過寺,海拔657米,為昆鰲第一高峰,處於榆洋和敖江墨城的交界。山頂有一寺名為大過寺,山以寺名。旁還有一福德庵,途中有一溪澗,下有深潭,其形似龍,龍尾下垂深潭,龍頭上民村,故潭稱龍潭,村稱龍頭。一路滿目青翠,鳴蟲嚀, 最高峰可遠眺東海、萬全平原,視野開闊,心曠神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