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博物館

榆中縣博物館

榆中縣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榆中縣。館藏精品有旋渦紋雙耳彩陶壺、“一刀平五千”錯金刀幣、方氏像譜,石畫六條屏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榆中縣博物館,正式成立於1987年,當時與文化館、圖書館合署辦公。其實榆中的文物工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文物工作是當時文化館工作的一部分。隨著文物事業的發展,1991年8月博物館與文化館分設辦公,科級建制,編制6人。2000年機構改革,又與文化館、圖書館合併為榆中縣文化中心。

榆中縣博物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縣級大館,1999年被省文物局公布為全省文物系統三級風險單位。目前館藏各類文物3368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87件、三級文物338件,這些文物上自數十萬年前,下迄當今,品類繁多,內容豐富。有數十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數以千計的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的彩陶器,有新石器時代石骨器,有銅器、鐵器、金銀玉器、石碑、石刻、絲織品、古字畫、言志譜、古錢幣及近現代文物等。城關鎮朱家灣出土的唐代石棺及金戒指、金龍牌系唐代的石雕及工藝藝術精品,對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較高的價值。明代方氏像譜以點金的工筆手法繪製了當時人的原貌,載入了十一代四十六位人物的生平年譜,堪稱“鎮館之寶”。新莽“金錯刀”全國發現的為數不多,而我館就珍藏著兩枚……多年來,博物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牢固樹立責任重於泰山的思想意識,館藏文物保護實行領導帶班,職工輪班,隨時查崗,24小時輪流值守,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安全值班制度,確保了館藏文物絕對安全。

展館文物

2000年榆中縣委、縣政府領導決定興建集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為一體的文化中心大樓,總建築面積5734平方米,總造價500萬元,主體七層,局部八層,全現澆框架結構。博物館為四、五樓,建築面積1800餘平方米。目前館藏各類文物3182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87件、三級文物338件,這些文物上自數十萬年前,下迄近現代,品類繁多,內容豐富。有數十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數以千計的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的彩陶器,有新石器時代石骨器,有銅器、鐵器、金銀玉器、石碑、石刻、絲織品、古字畫、志譜、古錢幣及近現代文物等。

榆中縣博物館推出以下展覽:
1、榆中歷史文物精品展。展廳面積196平方米,展出文物220件;
2、館藏古字畫展。展廳面積81平方米,展出古字畫74幅。

基本陳列

《榆中縣歷史文物陳列展》 展出文物220件,以彩陶為主,並展出石器、骨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等。

珍貴藏品

旋渦紋雙耳彩陶壺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泥質橙黃陶。侈口,直頸,口沿有兩小鋬,溜肩,鼓腹,平底,腹有對稱雙耳。施黑紅彩。頸部飾菱格紋,肩、腹飾四大旋渦紋內填菱格紋。紋飾精美流暢。

“一刀平五千”錯金刀幣“一刀平五千”錯金刀幣

“一刀平五千”錯金刀幣 漢代。銅質范鑄。圓首方穿,環部錯金“一刀”二字,刀身模鑄陽文“平五千”字樣,幣上錢文以垂針篆為主。

方氏像譜 明代。像譜以點金的工筆手法繪製人像,錄入了十一代四十六位人物的生平年譜,堪稱“鎮館之寶”。

石畫六條屏 明代。有木框,下有足。畫面主題為彩畫,表現福祿壽喜內容,正面上部為人物故事,下部為詩句;背面上為人物故事,下亦為詩句,中間表現青綠山水,用色濃艷,線條流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信息

地址:甘肅省榆中縣城關鎮興隆路307號
開放時間:9:00~11:30,15:00~17:30
閉 館 日:淡季星期一、二;旺季星期一;春節7天
郵編:730100
電話:0931-5221176
傳真:0931-52217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