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管

早年沔陽漁鼓藝人到枝江縣賣藝,將沔陽漁鼓傳入,後枝江藝人用本地方言代替了沔陽語音,又將漁鼓筒的長度縮短,直徑縮小,使其音調變高、清脆,並在保留擊節雲扳外,另加銅鈸伴奏。 曲目上,本地藝人編唱一些大本頭(長篇)如《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等,因此在當地很受歡迎。 久之,這個源於沔陽漁鼓而從演唱、音樂、語音、曲目又都有別於沔陽漁鼓的楠管,被公認為具有鄂西南特色的獨立曲種。

楠管因其伴奏樂器是用楠竹管制成而得名。流傳於枝江、宜都、當陽、宜昌、遠安等縣(市)。早年沔陽漁鼓藝人到枝江縣賣藝,將沔陽漁鼓傳入,後枝江藝人用本地方言代替了沔陽語音,又將漁鼓筒的長度縮短,直徑縮小,使其音調變高、清脆,並在保留擊節雲扳外,另加銅鈸伴奏。曲目上,本地藝人編唱一些大本頭(長篇)如《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等,因此在當地很受歡迎。久之,這個源於沔陽漁鼓而從演唱、音樂、語音、曲目又都有別於沔陽漁鼓的楠管,被公認為具有鄂西南特色的獨立曲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