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山

語出: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詩之一:“斷嶺不遮西望眼,送君直過楚王山。”參閱《後漢書·郡國志三》“彭城”劉昭注引《北征記》。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漢語拼音:chǔ wáng shān

釋義:山名。原名同孝山 。在今徐州市銅山縣 境。因漢楚元王劉交葬此而得名。相傳山上有霸王項羽的點將台,俗又稱霸王山 。 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詩之一:“斷嶺不遮西望眼,送君直過楚王山 。”參閱《後漢書·郡國志三》“彭城” 劉昭注引《北征記》。

主要景點

楚王山千佛洞

千佛洞,坐落在銅山縣夾河鄉境內楚王山南側山體的懸崖峭壁間。由前後兩洞組成,清末雲龍山興化寺住持僧,命人將後洞堵上。前洞洞口兩側各立一方石刻,自己已不可辨讀,洞深約12米,寬3至7米,高2至4米。洞內有石刻大佛像一尊,十八羅漢石雕。岩壁之下,佛龕密布,大小不一,小著不盈尺,遠望龕室猶似鴿舍蜂房,據傳佛像超過千尊,故稱千佛洞。洞前原有廟宇,有大殿.東西配殿.戲樓等組成,清康熙51年,10萬善男信女捐資重修。千佛洞為何人何時鑿洞造像,洞前的寺廟何時何人建造,均不可詳考。因經歷戰爭和動亂,古蹟損壞極其嚴重。尚未打開堵死的後洞,損失情況恐要好的多。

楚王山諸佛寶塔

據市彭祖文化研究會顧問王文正考證,楚王山一帶,早在北魏乃至隋唐時期就是徐州的佛教聖地。《魏書·釋者志》、《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和唐代高僧釋法琳所著《破邪論》中記載:“佛滅後一十六年,有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神造八萬四千塔。今洛陽、彭城(今徐州)、扶風、蜀郡(成都)、姑藏(今甘肅武威)、臨淄等,皆有塔焉。”所以佛祖舍利曾被傳入徐州。佛祖舍利可能就在此塔下。據《水經注》載:徐州阿育王寺為楚王劉英所造。那么劉英所造阿育王寺又是現在的什麼地方?而徐州較早出現的大型寺院很多。有魏文帝曾幸駕的徐州白塔寺;《水經注》記載的龍華寺;以及宋代的台頭寺。此外石佛山上有北魏石佛寺;城東還有齊梁時代的五級寺,唐代較大寺院有城南的木龍寺和延福寺。其中。以阿育王寺、白塔寺、龍華寺和石佛寺(今興化寺)存有這枚舍利的可能性較大。可是,還有一條重要信息接近今天所談話題。唐代高僧南山律宗師道宣(公元596-667年)所著《廣弘明集》上載:“隨仁壽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602年)徐州刺史上表:川西一驛宿(站)其夜陰雨,舍利放光,向川四十五里,其淨道寺僧向北山看光,影(光影)從驛所舍利處而來。後經發掘,得舍利石函,舍利的太極異彩,圖案迭出,有人物、動物和山水之狀。顯然,這枚舍利被淨道寺僧得到,或被官方另行他寺供養。然而,是不是阿育王時期傳來的十九枚中的一顆,卻令人費解。根據這段佛史記載來判斷,川西驛舍在蕭縣東5華里處,淨道寺在西郊臥牛山、楚王山一帶。據唐《元和郡縣圖志》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蕭縣罷郡屬徐州。縣東此至川60里。”當時唐代乃至明代道路從徐州去蕭縣的走法是:出徐州北關,黃河南岸走10里至屯兒溝,又10里到十八里屯兒,再10里為小王家山兒,30里到蕭縣。至於,淨道寺僧眾向此山上看到舍利光,估計所指的就是今天夾河楚王山一帶。

楚王山漢墓群

楚王山位於徐州西十公里的銅山縣大彭鎮境內,主峰海拔195.4米,略作東北、西南走向,是徐州境內的歷史名山。《金史地理志》稱之為“赭土山”,《魏書地形志》稱之為“同孝山”,由因山北坡葬有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及其家族成員而名曰楚王山。關於楚元王墓,《水經注》載:“荻水又東徑同孝山北,山陰有楚元王冢,上圓下方,累石以之,高十餘丈,廣百步許,悉結石也”。現在可明顯看到的大型封土堆有四處,其中唯一好墓“鑿山為藏”,其餘三座均系封土墓。一號墓依山為陵,面向東方,氣勢雄大,陵墓上圓下方,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高50餘米,其東南面與楚王山主峰相連,渾然一體。為防止山洪沖刷陵墓封土,在陵墓南側開鑿了一條長20米,寬2米的排水溝,以減少雨水侵蝕。一號墓道東向,長約80米,寬約3米,填土中雜有繩紋陶片。二號墓位於一號墓北側,封土堆高20米,底周長200米,下圓上方,成覆斗形,借夯土堆積,土層清晰可辨。在封土堆下部地段,尚殘存有石砌的坡牆,可與舊志中“皆以巨石”[民國《銅山縣誌古蹟考》]相印證。三四號墓均位於一號墓東,均矮於1號墓,封土堆亦作覆斗形,這種類型的墓葬在西安附近帝王陵中最為常見,其覆斗的高低長寬均有嚴格的界限。三四號墓規模較二號墓小,距一號墓亦稍遠。楚元王劉交隨其兄高祖劉邦轉戰南北,屢建功勳,故於公元前201年受封包括薛郡、東海、彭城等36縣地的劉氏發跡地,都彭城,國號楚。劉交在位23年,作為第一代楚王,他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且是劉邦死後劉氏家族中最有影響的人物,連景帝登基前,也謙讓元王再三,可見元王政治地位之特殊。因此,楚元王墓規模宏大,陪葬陵數量多,規格高。其葬制顯然優越於漢初的一般王陵,山陵的高大,也就合乎情理了。早在1956年,楚王山漢墓群就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再次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楚王山漢墓群的進一步勘探和以後大規模科學發掘,必將對我國漢代尤其是漢初封王的葬制禮儀,以及包括今天徐州在內的廣大淮海經濟區的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深入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