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攻魏張儀謂秦王

楚攻魏張儀謂秦王

說服他人的根本還在於打消對方的各種疑慮。要將事情的各種可能性都講出來,如果各種可能性都是有利於你的觀點的,那么對方就不得不對你心悅誠服。

簡介

作品名稱:攻魏張儀謂秦王
作品作者:不詳
作品出自:《戰國策·策一》
作品體裁:歷史散文
創作年代:戰國

原文

楚攻。張儀謂秦王曰:“不如與魏以勁之,魏戰勝,復聽於秦,必入西河之外;不勝,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王用儀言,取皮氏卒萬人,車百乘,以與魏。犀首戰勝威王,魏兵罷弊,恐畏秦,果獻西河之外。

譯文

楚國攻打魏國,張儀對秦王說:“您不如幫助魏國,以便強化魏國的勢力。假如魏國能戰勝,從此就會更加聽命於秦,一定送來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魏戰敗,那魏國就不能守住邊塞,大王就可以將魏國奪取過來。”

於是秦王就採納張儀的獻策,調派皮氏之軍1萬人和戰車100輛,支援給魏將孫衍。結果魏國戰勝了楚威王的軍隊。得勝的魏軍已是疲憊不堪,害怕秦國,就果真把西河之外地方獻給秦國。

提要

張儀畢竟是具有遠見、富有智慧的人,他預測的事情的未來發展幾乎都能與事實吻合。這些都建立在他對事理的正確認知和判斷上。

評析

說服他人的根本還在於打消對方的各種疑慮。要將事情的各種可能性都講出來,如果各種可能性都是有利於你的觀點的,那么對方就不得不對你心悅誠服。

相關人物

張儀張儀

張儀(前366—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卒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國貴族後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軍事上,紛紛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或“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防止強國的兼併,或“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張儀正是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台上,對列國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