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沫(1914~1995)

楊沫(1914~1995)

楊沫(1914~1995),男,出生於1914年,現代小說家。原名楊成業,曾用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1914年9月25日出生於北京一個民國時的大學校長,又是前清舉人的書香之家。

楊沫(1914~1995)

正文

現代小說家。原名楊成業,曾用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1914年 9月25日出生於北京一個民國時的大學校長,又是前清舉人的書香之家。她曾在溫泉女中讀書,因家庭破產、父親逃亡而失學。為了反抗封建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在河北農村教過國小,後又在北平當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3年除夕,楊沫結識了一些革命青年,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長期從事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她先後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河北)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宣傳部工作。1952年任中央電影局編劇,1957年轉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1963年起成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兼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78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楊沫(1914~1995)楊沫(1914~1995)
楊沫的文學創作活動自1934年開始。早期寫的多是些反映抗戰題材的散文、短篇小說。1947年參加土改後,又寫過一些短篇、中篇,如《接小八路》、《葦塘紀事》(1950)等。《青春之歌》是楊沫的代表作,也是建國以來較早出現的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小說。早在1945年前楊沫就想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部描寫知識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作品。1952年寫出《青春之歌》初稿,1958年出版,1960年3月又出版了修改本。小說著重描寫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時期北平愛國學生運動,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個在中國共產黨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藝術典型,也反映了動盪年代知識分子的覺醒與分化,歌頌了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共產黨員。楊沫的其他作品還有《楊沫散文選》(1981)、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1978)、長篇小說《東方欲曉》(第 1部,1980)、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1980)、《自白──我的日記》(1985)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