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附白通湯

椒附白通湯用於齊通三焦之陽,急驅濁陰。主治足太陰寒濕,舌白滑,甚則灰,脈遲,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濁陰凝聚,陽傷腹痛,痛甚則肢逆。

基本信息

組成

生附子(炒黑)3錢,川椒(炒黑)2錢,淡乾薑2錢,蔥白3莖,豬膽汁半燒酒杯(去渣後調入)。

功效

齊通三焦之陽,急驅濁陰。

主治

足太陰寒濕,舌白滑,甚則灰,脈遲,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濁陰凝聚,陽傷腹痛,痛甚則肢逆。

用法用量

上水5杯,煮成2杯,分2次涼服。

各家論述

此苦辛熱法複方也。苦與辛合,能降能通,非熱不足以勝重寒而回陽。附子益太陽之標陽,補命門之真火,助少陽之火熱。蓋人之命門,與太陽之陽少陽之陽旺,行水自速。三焦通利,濕不得停,焉能聚而為痛,故用附子以為君,火旺則土強。乾薑溫中逐濕痹,太陰經之本藥,川椒燥濕除脹消食,治心腹冷痛,故以二物為臣。蔥白由內而達外,中空通陽最速,亦主腹痛,故以之為使。濁陰凝聚不散,有格陽之勢,故反佐以豬膽汁,豬水畜,屬腎,以陰求陰也;膽乃甲木,從少陽,少陽主開泄,生髮之機最速。此用仲景白通湯,與許學士椒附湯,合而裁製者也。

中藥方劑之椒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