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手足厥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伏而遲。

基本信息

歌訣

大建中湯建中陽,蜀椒乾薑參飴糖,陰盛陽虛腹冷痛,溫補中焦止痛強。

組成

蜀椒、乾薑、人參。

用量

蜀椒3克,乾薑12克,人參6克。

用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內飴糖(30克),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功用

溫中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

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手足厥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伏而遲。

方義

本證多由中陽衰弱,陰寒內盛所致,治療以溫中補虛,降逆止痛為主。寒性收引,陰寒內盛,陽失溫煦,故心胸中大寒,拘急作痛,甚則上沖皮起有頭足,手不可觸近。中寒內盛,胃失和降,故嘔而不能食。方中蜀椒溫脾胃,助命火,散寒止痛,為君藥。以辛熱之乾薑辛熱,溫中散寒,助蜀椒散寒之力;飴糖溫補中虛,緩急止痛,助蜀椒止痛之功,共為臣藥。人參補脾益氣,配合飴糖重建中髒,為佐藥。

運用

本方用於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臨床套用以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手足厥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伏而遲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膠;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

禁忌

本方辛甘溫熱之性較強,素體陰虛者慎用,寒凝氣滯者亦不宜套用。

附註

附方 黃芪建中湯

組成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黃芪。

用量 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

功用 溫中補氣,和里緩急

主治 陰陽氣血俱虛證。里急腹痛,喜溫喜按,形體羸瘦,面色無華,心悸氣短,自汗盜汗。

出處《金匱要略》

附方 當歸建中湯

組成 當歸、桂心、甘草、芍藥、生薑、大棗。

用量 當歸12g,桂心9g,大棗12枚,甘草6g,芍藥18g,生薑 9g。

功用 溫補氣血,緩急止痛。

主治 產後虛羸不足,腹中疼痛不已,或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不能飲食者。

附方 小建中湯

組成 飴糖、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功用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主治 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四方均屬溫中補虛之劑。小建中湯倍用芍藥,益於陽虛而營陰亦有不足之證。黃芪建中湯是小建中湯內加黃芪,是增強益氣建中之力。當歸建中湯偏重於和血止痛。大建中湯補虛散寒之力遠較小建中湯為峻,且有降逆止嘔作用,用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腹痛嘔逆。

重要文獻摘要

1、《金匱要略釋義》:“<本草經>謂蜀椒主邪氣,溫中,逐痹痛,下氣。夫大寒乃邪氣也。心胸中大寒痛,嘔而不能食,法當溫中。寒氣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又宜下氣,故舍蜀椒莫與,從而可知中不受溫,痛痹之不必下氣者,則非蜀椒所宜矣。乾薑亦溫中之品,此證沉寒痼冷之在中者,性動而猖,其勢向上,因用蜀椒復佐以乾薑,鎮以靜而抑之使平。有謂附子驅寒止痛,何以舍而不用?曰:夫向上者,陰中有陽,實中有虛,何則?嘔為實而有火之證,嘔而不能飲食,中氣大傷,自不得以附子攻也。愛用人參、飴糖補其虛乏。方名大建中湯者,宜矣。”

2、《醫方集解》:“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蜀椒辛熱,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腎命補火;乾薑辛熱通心,助陽逐冷散逆;人參甘溫,大補脾肺之氣;飴糖甘能補土,緩可和中。蓋人之一身,以中氣為主,用辛辣甘熱之藥,溫健其中髒,以大祛下焦之陰,而復其上焦之陽也。”

3、《醫方論》:“非人參不能大補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氣,故曰大建中。又有飴糖之甘緩以殺姜、椒之辛燥。非聖於醫者,不辨有此。”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三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大活絡丹
大棗粥
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大理中露宿丸
大琥珀丸
大瓜蔞散
大瓢李末藥
大椒丸
大檳榔丸
大橘皮丸
大正氣散
大沉香煨姜丸
大沉香降氣湯
大油煎散
大澤蘭丸
大溫脾丸
大活血丹
大消風散
大清涼散
大硃砂丸
大棗丸
大棗湯
大靈丹
大棗膏
大棗陳皮竹葉湯
大棗餅
大枳殼丸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湯
大牢牙散
大柴胡鱉甲散
大效四神丸
大效拱辰丸
大效散
大效沒藥丸
大效瘧丹
大效神功救生丹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大斷下丸
大戟散
大戟湯
大戟洗湯
大承氣加味湯
大犀角湯
大投杯湯
大排風散

大效丸
大效內補丸
大效厚朴煎丸
大效雙丸
大已寒丸
大平胃澤蘭丸
大應丸
大延胡索散
大建中湯
大建脾丸
大歸湯
大當歸湯
大志丸
大慎火草散
大如聖湯
大安散
大安胎飲
大棗木香湯
大棗杏仁丸
大梧桐律散
大棗煎
大牛角中人散
大牛黃丸
大檳榔散
大溫脾圓
大橘皮湯
大柴胡加玄參地黃湯
大溫脾湯
大柴胡散
大水銀珠丹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
大桂枝丸
大桂湯
大桂皮湯
大沉香丸
大效聖散
大效妙應丸
大效小風丹
大沉香圓
大沉香尊重丸
大玄胡湯
大效洗輪散
大效潤肺杏仁散
大效點明膏
大效牛膝丸
大效琥珀散
大效疏風散
大玉容丹
大玉柱丸
大效紫菀丸
大效勝金丸
大效至聖千金飲子
大效蘿蔔丸
大效金絲膏
大理中丸
大效香砂丸
大效黃耆湯
大救生丸
大散方
大料神秘左經湯
大澤湯
大斷下圓
大無比散
大成湯
大澤瀉湯
大戟棗子
大滾膿丹
大活血丸
大戟膏
大戟芫花散
大戟餅子
大托里散
大理氣丸
大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大承氣加麥冬玄參湯
大活血湯
大濟陰湯
大掌中金
大排風天麻散
大海藻湯
大排風湯
大提毒丹
大提藥方
大消痞丸
大效五丁飲子
大效人參散
大效人參枳實湯
大效使君檳榔丸
大溫脾丹
大琥珀散
大清肺散

大岩蜜湯
大川烏丸
大川芎丸
大清飲
大已寒圓
大幹棗三味丸
大幹葛湯
大明散
大易方
大度世丸
大曲糵丸
大木香丸
大木香散
大建脾散
大建脾湯
大異香散
大歸命散
大靈寶丹
大歸芍湯
大朴散
大殺鬼丸
大快斑丸
大思食丸
大驚丸
大驚圓
大惺惺丸
大愈風丹
大果蜜湯
大戊已丸
大成散
大天南星散
大夫酒
大棗七味湯
大寧嗽湯
大寧散
大安丸
大牙散
大安湯
大安湯飲子
大安神丸
大安胎如勝飲
大棗散
大安胎飲子
大安營煎
大安補散
大定心丸
大定心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