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黃萎病菌

棉花黃萎病菌

棉花黃萎病菌是重要的土傳病原菌之一,能侵染多種農作物引起黃萎病。棉花黃萎病菌沒有明顯的寄主專化性,利用棉花黃萎病菌在不同棉花品種上致病力的差異劃分的生理小種或生理型受環境條件影響比較大,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大麗輪枝菌培養基上形成大量黑色微菌核。微菌核近球形。分生孢子梗輪狀分枝。分生孢子無色,單孢,長卵圓形。

生態特徵

1、氣候 發病最適溫度為25-28攝氏度,低於2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發病緩慢。夏季多雨水,而溫度略低時,有利於發病。

2、耕作栽培棉田連作時間越長,發生越重。棉田積水,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田間濕度大,有利於發病。

3、棉花的種與品種未發現有免疫的品種和品系,海島棉抗、耐病能力較強,陸地棉次之,中棉偏向感病。偏施氮肥或施用帶菌糞肥雜肥,加重發病。

4、棉花生育期棉株現蕾期前抗病、現蕾後感病。

入侵地區

1980年左右,發病遍及中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478個縣(市),1993年發病面積達270餘萬平方千米 。

主要寄主

棉花黃萎病菌的寄主範圍很廣,寄主植物達250種以上。

控制方法

症狀表現症狀表現

1、搞好病害產地檢疫
棉花良種廠、良種繁殖基地以及供種單位均需要在生長期進行產地檢疫。凡種子生產田黃萎病病株率超過0.1%的,一律不得作為種子用;發病率低於0.1%的,要及時拔除病株。調入疫區的種子要進行抽樣檢查,使用帶菌種子要先用多菌靈膠懸液處理14小時。
2、選用抗病良種
在防治黃萎病的措施中,選用抗病種子或耐病品種是經濟、有效的。生產上可採用中棉所45SGK321魯棉研18等品種。
3、帶菌種子處理
硫酸脫除短絨後每公斤用五氯硝基苯250毫升拌種或直接套用藥劑浸種。現普遍應採用的是種子包衣裝袋的方法,比較簡便使用。
4、棉田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是防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儘管黃萎病菌的寄主植物有很多,但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玉米、水稻、高粱、穀子等都不受黃萎病菌為害。輪作方式可為棉花——小麥——玉米——棉花。一般在重病年份經一年輪作,可減少發病率13%~26%,二年輪作間少發病率37%~48%。
5、深翻棉田土壤
棉花黃萎病菌主要分布在棉田0~20厘米耕作層的土壤中,而病菌侵染棉花的根系,有70%~90%也集中在20厘米以上,只有10%在此以下。所以,土壤層次不翻耕、置換,黃萎病侵害勢必加重。深翻土壤,除減少耕作層菌量,減少發病株率和減輕發病程度外,耕作層中的病株殘體和致病菌在深層土壤也加速消解,對健化土壤有著重要意義。深翻20厘米比深翻10厘米發病株率下降22.5%~25.0%,病情指數減輕10.62%~16.88%,若翻耕深度加深30厘米以上,防病效果更為顯著
6、使用無病淨肥
棉花黃萎病株以及其他600多種寄主植物病株殘體,往往作為漚制有機肥料的材料,一般對病菌控制不利;未經充分腐熟和必要處理返施於棉田,等於人工向棉田接菌,發病株率可達84.8%。一經高溫漚制,溫度保持60℃,維持一周時間,病菌會相應的被殺死,施入棉田,無病株出現。籽餅和棉籽殼也帶有大量病菌,不能直接作為肥料施入棉田。氮肥有抑制黃萎病菌生長的作用,鉀肥有助於減輕病害,磷肥的作用取決於氮和鉀的水平。一般以1∶0.7∶1的配比,對控制病害、增加產量是適宜的。
7、棉花灌排配套
應改大水漫灌為細流溝灌,發病可降低50%,水流上游比下游發病輕。對黃萎病來說,及時排水可能更重要,要做到灌、排配套。
8、清除病株殘體
減少土壤中黃萎病菌積累、繁衍的最有效方法,是將間苗、定苗和整枝打杈的枝葉及時攜帶出棉田以外集中處理;及時清除棉田中的殘枝落葉,就地或田外集中燒毀,發病株率可降低31.2%~50.3%,效果顯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