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又稱半邊瘋、黑心病、凋萎病,是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間多在座果後表現症狀。茄子受害,一般自下向上發展。初期葉緣及葉脈間出現褪綠斑,病株初在晴天中午呈萎蔫狀,早晚尚能恢復,經一段時間後不再恢復,葉緣上卷變褐脫落,病株逐漸枯死,葉片大量脫落呈光稈。剖視病莖,維管束變褐。有時植株半邊發病,呈半邊瘋或半邊黃。此病對茄子生產為害極大,發病嚴重年份絕收或毀種。

症狀

茄子黃萎病危害的葉片茄子黃萎病危害的葉片

茄子黃萎病發病初期,先從葉脈間或葉緣出現失綠成黃色的不規則形斑塊,病斑逐漸擴展呈大塊黃斑,可布滿兩支脈之間或半張葉片,甚至整張葉片。發病早期,病葉晴天中午呈現凋萎,早晚尚能恢復。隨著病情的發展,不再恢復。病株上的病葉由黃漸變成黃褐色向上捲曲,凋萎下垂以致脫落。重病株最終可形成光桿或僅剩幾張心葉。植株可全株發病,或從一邊發病,半邊正常,故稱“半邊瘋”。病株的果實小而少,質地堅硬且無光澤,果皮皺縮乾癟。剖檢病株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可見維管束變褐。縱切重病株上的成熟果實,維管束也呈淡褐色。但擠壓各剖切部位,末見混濁乳液滲出,與茄青枯病不同。

黃萎病菌在茄子上引起的黃萎病症狀有3種,枯死型:植株矮化不嚴重,葉片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病情擴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黃斑型:植株稍矮化,葉片由下向上形成帶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黃色斑駁型:植株矮化不明顯,僅少數葉片有黃色斑駁或葉尖、尖緣有枯斑,一般葉片不枯死。

為害作物

除為害茄子外,還為害甜(辣)椒、番茄、馬鈴薯、瓜類等多種蔬菜以及棉花、芝麻等多種作物。

病原

茄子黃萎病病原示意圖茄子黃萎病病原示意圖

茄子黃萎病病菌為半知菌亞門真菌的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細

長,上有數層輪狀排列的小梗,梗頂生橢圓形、單胞、無色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褐色,卵圓形。可形成許多黑色微菌核。

發病規律

茄子黃萎病茄子黃萎病

病原真菌屬半知菌亞門,稱大麗花輪枝孢。病菌以菌絲、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第二年從根部傷口、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然後在維管束內繁殖,並擴展到莖、葉、果實、種子。當年一般

不發生再侵染。因此,帶菌土壤是本病的主要侵染源,帶有病殘體的肥料也是病菌的重要來源之一。病菌也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種子內外越冬,帶病種子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病菌在田間靠灌溉水、農具、農事操作傳播擴散。從根部傷口或根尖直接侵入。發病適溫為19~24℃。茄子從定植到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15℃,持續時間長,或雨水多,或久旱後大量澆水使地溫下降,或田間濕度大,則發病早而重。溫度高,則發病輕。重茬地發病重,施未腐熟帶菌肥料發病重,缺肥或偏施氮肥發病也重。

發生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在種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風、雨、流水、人畜、農具傳播,從幼根傷口侵入。氣溫低,根部傷口多,雨量大,澆涼的井水發病重。地勢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底肥不足,定植過早,復土過深,連作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田間管理

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堅持栽培措施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是防治避免茄子黃萎病的有效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或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留種。

2、選用抗病品種。如長茄1號、黑又亮、長野郎、岡山早茄等。

3、農業防治。實行輪茬作業3~4年;無病土育苗;施足腐熟有機基肥,增施磷鉀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燒毀。

4、嫁接換根。栽培茄作接穗,採用劈接法嫁接,可收到95%以上的防效。嫁接時必需用無菌土培育接穗,防止接穗帶菌,否則影響防效。

6.巧管水肥。在北方6月份茄子生長前期,地溫偏低,要選擇晴暖天氣澆水,防止陰冷天澆水使地溫低於15℃引起黃萎病暴發。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溫季節,要小水勤澆,使土壤不乾不裂,減少傷根,控制發病。門茄坐果後,追施植物生長調節劑果寶等或茄科類專用葉面肥2-3次,或每次667平方米追氮肥10-15公斤,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力。

中藥治療

預防:

1 、苗床噴霧或隨水漫灌:①苗床使用《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大水量噴霧,噴透。②若隨水漫灌:苗床澆水時,當水存量似有非有時,使用青枯立克100ml兌水15公斤噴霧即可。備註:一般10個平方用藥100Ml。

2、定植移栽時或定植緩苗時: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具體根據往年病害發病程度及重茬率而定)兌水15公斤進行全面灌根1次。

3、 緩苗後7—10天:使用《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全株噴霧。

4.、開花坐果期用《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灌根1次。

治療:

《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根據病情第2次用藥後間隔3—5天再鞏固用藥1次;其餘可採用500倍液進行穴灌預防1-2次,間隔3-5天。病情控制後,轉為預防方案。

備註:

1.灌藥時,每株用水量以灌透為宜(苗期需100—200ml左右;花期、結果期需200—500ml,具體根據植株生長時期、土壤乾濕度而定)。

2.病情嚴重,植株長勢弱時,可同時配施《海藻生根劑——根基寶》(禁止與葉片接觸)300倍液,同時進行灌根,促進根系生長,強壯植株,提供抗病能力。

注意事項:

1、《青枯立克》與《大蒜油》復配時,加水後需依次稀釋。

2、植株弱時,需要噴施葉面肥(沃豐素、多達素),強健植株,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3、灌藥時,每株用水量以灌透為宜。

4、避開陰雨天氣。

配圖

茄子黃萎病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茄子黃萎病
噁霉靈噁霉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