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

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

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可表現為局灶性蜂窩織炎,局部或擴散性肌炎,或最為嚴重的進行性肌壞死(氣性壞疽).感染可在受傷後數小時或數日後發生,常發生於嚴重擠壓傷或穿透傷後組織壞死的肢體.類似的擴散性肌炎或肌壞死症也可發生於手術傷口,特別是有閉塞性血管病的病人. 無氧傷口感染,特別是由梭狀芽胞桿菌引起者,可從最初的受傷處發展為蜂窩織炎,肌炎直至伴有休克和中毒性譫妄的肌壞死症,最後在1至數日內死亡. 梭狀芽胞桿菌性蜂窩織炎(厭氧性蜂窩織炎)為淺部傷口的局限性感染,常在外傷後≥3日發生.感染可沿筋膜面廣泛擴散,常有明顯的捻發音並有大量氣泡.但中毒症狀遠不及廣泛性肌壞死症嚴重.水泡常明顯並伴有惡臭和漿液性棕色滲出物.肢體蒼白伴有明顯水腫者罕見,梭狀芽胞桿菌感染伴原發性肢體血管閉塞者,感染很少超越分界線,也很少發展為嚴重中毒性肌壞死症.早期擬診和及時處理至關重要,無氧蜂窩織炎對治療反應都很好;但已確診的進行性肌壞死症伴全身性毒血症者,死亡率為≥20%。

基本信息

概述

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可表現為局灶性蜂窩織炎,局部或擴散性肌炎,或最為嚴重的進行性肌壞死(氣性壞疽)。感染可在受傷後數小時或數日後發生,常發生於嚴重擠壓傷或穿透傷後組織壞死的肢體。類似的擴散性肌炎或肌壞死症也可發生於手術傷口,特別是有閉塞性血管病的病人。

病因

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傷口,常發生於嚴重擠壓傷或穿透傷後組織壞死的肢體。類似的擴散性肌炎或肌壞死症也可發生於手術傷口,特別是有閉塞性血管病的病人。

(圖)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

診斷

雖然局灶性蜂窩織炎,肌炎和擴散性肌壞死症各有明顯的臨床特徵可以鑑別,並且得到相應的治療.但常需詳盡的手術探查傷口和肉眼觀察受累的組織才能確診.例如,肌壞死症時可觀察到壞死的肌組織,受累的肌肉呈無光澤的品紅色,然後深紅色最後為灰綠色或紫斑色.X線檢查可顯示局部產氣,CT和磁共振可幫助確定氣體和壞死的範圍.
傷口滲出物應送檢培養厭氧和需氧菌,梭狀芽胞桿菌可從純培養分離獲得,也可與其他厭氧菌或/和需氧一起培養.塗片可顯示為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典型的滲出物中幾乎沒有多形核白細胞,用蘇丹染色可顯示游離的脂肪球.很多外傷,特別是開放性外傷,可同時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梭狀芽胞桿菌污染而無明顯的侵襲性疾病,這種情況的意義需從臨床角度來判斷.

鑑別診斷

其他厭氧或需氧性細菌,包括腸桿菌和類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屬,單獨或混合感染,常可引起外傷性或手術後傷口的嚴重梭狀芽胞桿菌樣蜂窩織炎,廣泛的筋膜炎或氣性壞疽.若塗片顯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細胞和大量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則應考慮厭氧性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大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可表明系某種腸桿菌或類桿菌感染(見下文混合性厭氧菌感染).測定傷口或血液中的特異性抗原毒素僅對少數通過外傷獲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幫助.梭狀芽胞桿菌也可出現,但無重大意義.  

檢查

常需詳盡的手術探查傷口和肉眼觀察受累的組織才能確診。例如,肌壞死症時可觀察到壞死的肌組織,受累的肌肉呈無光澤的品紅色,然後深紅色最後為灰綠色或紫斑色。X線檢查可顯示局部產氣,CT和磁共振可幫助確定氣體和壞死的範圍。
傷口滲出物應送檢培養厭氧和需氧菌,梭狀芽胞桿菌可從純培養分離獲得,也可與其他厭氧菌或/和需氧一起培養。塗片可顯示為革蘭氏陽性梭狀芽胞桿菌。典型的滲出物中幾乎沒有多形核白細胞,用蘇丹染色可顯示游離的脂肪球。很多外傷,特別是開放性外傷,可同時被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梭狀芽胞桿菌污染而無明顯的侵襲性疾病,這種情況的意義需從臨床角度來判斷。

治療

治療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感染部位,若在培養中意外發現梭狀芽胞桿菌而無厭氧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則不必治療.但若出現臨床感染則應憑經驗迅速及時地套用抗生素.
徹底引流清創常比抗生素更重要,青黴素G仍是抗梭狀芽胞菌的首選藥物,對嚴重蜂窩織炎和肌肉壞死症應立即給1000萬~2000萬u/d靜脈滴注.雖然耐藥性罕見,但某些分枝梭狀芽胞桿菌菌株已發生相對耐藥性.治療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時,甲硝唑有相同的療效.而氯黴素和甲硝唑對大多數厭氧菌有效,包括梭狀芽胞桿菌和某些對紅黴素,四環素克林黴素耐藥的菌株.若存在其他厭氧菌或需氧菌,則應早期套用廣譜抗生素(如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合用或氨苄青黴素舒巴坦合用).第3代頭孢菌素或克林黴素與氨基糖苷類合用可用於某些梭狀芽胞桿菌混合感染,但這些抗生素的療效相對差些,並且梭狀芽胞桿菌已對氨基糖苷類產生耐藥性. 
對傷口肉毒中毒,早期給特異性或多價抗毒素(參見第28節肉毒中毒)是有價值的.
高壓氧治療對廣泛肌肉壞死症(特別是肢體的)可能有幫助,可作為抗生素和外科手術治療的補充療法.高壓氧療法似乎有潛在的組織搶救作用,若早期進行高壓氧治療可降低病死率和發病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