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子功

又名甩髮功。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祭腔、漢調桄桄、漢調二簧、眉戶均有此技。是男性腳色利用頭頂扎束的一綹長發進行表演的特技。

多表現人物驚慌失措、悲憤交加、疼痛欲絕等激烈情緒,用於倉皇逃命、垂死掙扎等險惡情境。秦腔演員陸順子、和家彥、劉立傑、劉毓中、沈和中、蘇育民、高登雲、嚴輔中,青年演員岳天民等,在梢子功上頗具特色。甩法上有左右甩圈,甩十字,甩圓場,跪步甩,前、後、左、右甩起,上下甩,後甩圓圈,擺須甩髮,挽發變臉,翻身甩髮等,其中挽發變臉和翻身甩髮尤具特色。

挽發變臉:在[緊三錘·擂錘]中左手理髮,趁勢握住,右手在發束根部握成圓圈,左手將發下端送進圓圈,左手食指拉進圓內勒緊,所挽之發吊在額前,緊接著側身,雙手將額際水紗上掀半寸,兩手食指將兩眉頭上抹,再將眼窩拉下。要求動作迅速、乾淨、有條不紊。秦腔表演藝術家劉毓中在《殺驛》中用此技。

翻身甩髮:翻“搶背”後,接著右手撐地,起甩髮。左手、左腿向左翻身,左手、左腿著地,右手、右腿起,邊翻身邊甩髮,繞台中一周或幾周。秦腔《林沖發配》中,林沖被打後即用此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