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聚禽圖

梅竹聚禽圖

此幅《梅竹聚禽圖》的構圖嚴謹,並且重視描繪物象的準確性,符合徽宗畫院注重觀察寫生、講究師承法度的標準,是一件能夠代表“宣和體”的佳作。趙佶《梅竹聚禽圖》,台北故宮博物院。畫中的主要物象,均以雙鉤填彩的方式,生動的描繪出對象的色彩與體積感,給人一種平和,端莊之美。

作品簡介

此幅《梅竹聚禽圖》的構圖嚴謹,並且重視描繪物象的準確性,符合徽宗畫院注重觀察寫生、講究師承法度的標準,是一件能夠代表“宣和體”的佳作。畫面中央,畫梅樹一株,枝幹彎曲而上,後方襯以翠竹棘條,有伯勞、綠鳩、鵪鶉等鳥禽棲身其間。整幅畫的構圖以S形屈曲的梅乾來切割畫面,並以成弧形交叉的竹棘增加動態感,布局雖繁密,但不零亂。畫家成功將畫面物象和布局理想化,創造出一種超乎時空,傳達永恆的完美意象。畫中的主要物象,均以雙鉤填彩的方式,生動的描繪出對象的色彩與體積感,給人一種平和,端莊之美。

作者簡介

趙佶趙佶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畫家。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 元豐八年(1085)封遂寧郡(今四川省遂寧市)王。紹聖三年(1096)封端王(今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他兄長宋哲宗幼子早夭,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

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竟將父親留下的當時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財產給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在位期間,爆發方臘、宋江等領導的民變。

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 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㮚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後被押往北邊囚禁。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世人評價

章惇:“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宋史》記載:“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游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況宣、政之為宋,承熙、豐、紹聖椓喪之餘,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元代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人間正道是滄桑》:宋徽宗就像是李煜的翻版!

相關信息

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他的倡導下,還編撰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兩部圖書,輯錄了大量名家書畫,成為我國書畫史上的重要資料。這位皇帝雖然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其對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應予肯定。
趙佶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檐,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他對自然觀察入微,曾寫到:“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等有關繪畫的理論文章。廣泛蒐集歷代文物,令下屬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美術史 有相當大的貢獻。
徽宗還喜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詩作跋,後人把這種畫叫“御題畫”。由於許多畫上並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長繪畫。對鑑別這些畫是否是趙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難度。有一觀點確定他的真跡有《詩帖》 《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而《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是御題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