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城

五國城

五國城遺址又稱坐井觀天遺址。位於依蘭縣城西北部,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國城不管在今天的何地,五國城以囚禁北宋二帝徽宗和欽宗而聞名。公元10世紀,分布在依蘭以下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里、奧里米、越里篤和越里吉”,(《遼史》卷三十三)通稱五國部。翌年春,二帝被押往東北金國國都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市郊有白城遺址),八月朝見金太宗完顏晟,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重昏侯。

基本信息

遺址

背景

遼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下游的“生女真人”建立了越里吉、奧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篤五大部落,史稱五國部。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部。依蘭是五國部第一城之越里吉城,為五國部會盟之城,因此稱為國頭城。1127年金滅北宋後,將徽宗、欽宗二帝押解北歸,於1130年7月抵達五國城,並囚禁於城內。1135年和1156年,二帝相繼埋骨於此,便有二帝“坐井觀天”的故事流傳神州大地。

五國城五國城

介紹

五國城遺址又稱“坐井觀天”遺址,位於依蘭縣城北門外,距哈爾濱市區261千米,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處西瀕牡丹江,東磅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稱西山)和倭肯哈達山(俗稱東山)東西屏障,素有“松花江門戶”之稱。

公元10世紀,分布在依蘭以下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里、奧里米、越里篤和越里吉”,(《遼史》卷三十三)通稱五國部。五國頭城。

五國城五國城

城址呈長方形,周長2210米,城垣夯築,殘垣高3米。據《遼史·地理志》記載,五國部於遼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署司”。當時,遼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帥”負責管理本部事務外,另派節度使一員,駐守其地。

公元1126年,中國北部的女真人南下,汴京淪陷,剛剛登上皇帝寶座一年之久的欽宗趙桓只好率百官捧呈降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隔年4月,金兵押解徽、欽二帝和隨從千餘人及金銀珠寶隨軍北運。次年7月達燕山府,有來到中京,遷移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子),金太宗面召徽、欽二帝,降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同年12月,又將二帝從上京發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八面城)。1130年7月,金兵押解二帝自松花江上游乘船而下,46天后,到達五國頭城——依蘭囚禁。

凡來過依蘭的人,都會聽到過有關北宋徽、欽二帝在五國頭城"坐井觀天"的故事。所謂的"坐井觀天"只是古人用來形容被囚禁的慘景而已。"井"是指四合院的院心。五國城遺址於1981年被黑龍江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

五國城五國城

黑龍江省的依蘭縣,從地圖上看,活像一個布袋:東靠倭肯河,西鄰牡丹江,松花江北面一截,成了袋底。只有南面敞開,成為布袋口。

別小看依蘭這個布袋,它裝進了一個北宋王朝,而清六世祖鐵木兒,也生於斯長於斯。它如彌勒佛的布袋:收進去的是苦難,放出來的是吉祥。北宋二帝含恨病死在依蘭;清朝先祖橫空出世於依蘭。衰亡和興起,歷史在依蘭巧合。

緣於依蘭的名氣,從俄羅斯返哈爾濱的當天下午,我們即驅車前往。到依蘭已是晚上八時多,萬家燈火,輝映如同白晝。

沿縣城綠柳成蔭的道口北行二里許,有一白石碑,書“五國城遺址”五字。西行數步,即踏入800多年前的金國,北宋徽欽二帝的囚禁地。

許是城郊的緣故,五國城遺址燈光幽暗。十月的天氣,這裡已是北風呼嘯,飛沙走石了。驀見一座黑黝黝的小土山,讓司機打開車燈,依稀辨出輪廓;荒草瑟瑟搖曳,亂石黯然失色。據說,宋徽宗趙佶經常爬上這座小土山,登高南望。小土山低矮,望不到遙遠的舊都開封,望不到新皇城杭州。他在小土山想什麼,無人知曉。面對怪石和衰草,我敢肯定:趙佶什麼都可以不想,但不會不想到舊都開封艮岳。這是他的得意大手筆,也是他敗亡的自掘墓———

五國城五國城

趙佶登基後,想到自己這個皇位是因其兄宋哲宗無子才輪上自己的。

若自己無子,豈不位傳別人。茅山道士劉混康向他獻計,京城東北角太低,礙了龍脈。若墊高,當有多子之福。自稱為“道君皇帝”的趙佶一聽,正中下懷,決意墊高東北角。

趙佶是個大玩家,要墊高,豈能只墊沙土。要墊,索性建個大假山,既高又美。按八卦方位,東北角為艮位,就叫艮岳。

花團簇錦的太湖石,十船編一綱,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花石綱”。古運河上,舳艫連貫,千帆競發。古運河兩岸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農民,以為皇家運石修堤,在潰決的沼泥里直起身子,粘滿污泥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見花石綱剪河而過,失望的農民長嘆一身,鋤柄堵在肚子上納悶:不修潰堤,運那么多石乾什麼?

趙佶用幾百條性命,十多萬人的辛勞,搬運一塊巨石。以毀橋、拆閘、破房、開城牆的代價,從太湖運來這塊被他封為“昭功敷慶神運石”。

終於,壘石成山,疏泉為湖,配套殿閣亭台,栽上奇花異草。有小橋流水,也有飛流湍瀑。歷時六年,艮岳出現了。

平地聳高山,艮岳方圓十多里,主峰高達百多米。氣概非凡,空前絕後。

艮岳建成,趙佶的嬪妃們真的接二連三地生育子女,到被金國擄去止,趙佶有了31個皇子,35個公主,總共66個子女。查遍中國帝王,無人匹敵。

艮岳竣工了,子女成群了,北宋的氣數也盡了。

公元1100年,宋哲宗趙煦病逝無子,皇位在兩個弟弟趙佶和趙似中產生。北宋之敗,並非敗在強敵的包圍之中,而是敗在艮岳勞民傷財的暴政之中。

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正在艮岳遊山玩水的趙佶,嚇昏過去,醒後傳位太子趙桓,史稱宋欽宗。

趙佶想擺脫亡國之君的臭名,移禍其子。虧他想得此絕招,但歷史還是把他列為亡國的罪魁禍首。

公元1127年,金兵兩路大軍圍攻開封城。艮岳的磚石,成了軍民手中抵抗的武器。金國猛攻,開封城破。

車轔轔,馬嘯嘯。歷史上悲愴的一幕出現了:金國押著一個北宋,驅向天寒地凍的黃龍府,輾轉來到五國城。

依蘭張開布袋口,一個不留地把北宋裝進來。

既然趙佶曾爬過眼前這座小土山,那囚禁他的古井定在不遠處。同行提議我找一找古井。我說不用找,找不到的。“坐井觀天”只是個比喻,趙佶們不可能真的住在古井裡。趙佶1127年亡國,輾轉2年才到五國城,5年後含悲飲恨病亡五國城,死時54歲。試想,數九寒天,大雪紛飛,零下40多攝氏度的五國城,別說在井裡呆上五年,呆上五天都會凍死的。

那趙佶究竟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地窖里!

趙佶的死訊傳到燕山府,兵部侍郎司馬濮撰文哭祭。輓聯有“魂消雪窖”句,祭文有“改館近饋於土牢”語。“雪窖”、“土牢”,應是地窖。

趙佶在五國城,受盡了侮辱。不肖之子趙構偏安杭州,自顧逍遙,不念父兄受苦受難。生有65個子女,病的病死,殺的殺完。金枝玉葉的公主,眼見一個個長大,含苞待放,楚楚動人,身歸何處?1130年6月,金太宗詔令趙佶的6個女兒賜與金室子弟為妾。趙佶忍氣吞聲,以臣子的口氣寫了謝恩表:“臣佶奉宣命,召臣女6人賜內族為婦,具表稱謝。”連漂亮的瘦金體都寫得走了樣,他是跪著寫的啊!

寫慣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此”的至高無上皇帝,還要上表謝恩。寫表時,成了千古悲劇式人物的趙佶是什麼心態,只有他自己清楚。

雨巷

五國城五國城

五國城的遺址在今天的何地,說法不一。一說是在今黑龍江依蘭縣,見清人曹廷傑《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和清人魏源《聖武記》;一說在今黑龍江寧安縣東北,見清人《嘉慶一統志》卷六八;一說在今吉林扶餘縣,見清人昭連《嘯亭雜錄.五國城》。五國城不管在今天的何地,五國城以囚禁北宋二帝徽宗和欽宗而聞名。

史載: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父子皇帝(趙佶、趙桓)被俘,與后妃宗室官吏們被押至燕山,至燕京,面見金太祖之弟、都統內外諸軍的遼王完顏杲,遭斥責。翌年春,二帝被押往東北金國國都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市郊有白城遺址),八月朝見金太宗完顏晟,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重昏侯。不久,送到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關押。兩年後(公元1129年),天會八年秋天又轉徙至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在五國城,宋徽宗寫了一篇淒涼哀惋的詞《媚眼兒》,與寫在韓州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成為他的代表作,廣為流傳。

五國城五國城

我每次讀到宋徽宗在國破之後寫下的詞時,眼前總浮現出現代詩人戴望舒在寂寥冷漠的雨巷中,於孤寂感傷中期待那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姑娘。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淒清,又惆悵。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考辨

他們“ 坐井觀天”也成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傳奇故事。史載: 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父子皇帝被俘,與后妃宗室官吏們被押至燕山,後到燕京,各部的中心地區有城堡,各部首領居其地,於是便有了 五國頭城到五城的稱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