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湖風景區

梅林湖風景區

梅林湖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庵埠鎮西北郊虎山腳,北接彩塘鎮,郭隴、潘隴、鳳隴三村環抱其東南。

基本概述

梅林湖梅林湖
梅林湖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庵埠鎮西北郊虎山腳,北接彩塘鎮,郭隴、潘隴、鳳隴三村環抱其東南。為海跡湖,湖略呈桃狀,面積約300畝。湖心東南有陸地凸起,稱湖心島,面積約80畝。相傳湖邊曾住梅、林、胡3姓居民,一次,山崩地裂,村莊陷落,變成湖泊,後人遂稱之梅林湖。有四水通湖二出二入,利航利灌。

景區介紹

 湖西北岸邊沖積平原有梅林湖口丘遺址,據專家考察,年代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或稍晚一些。登西北岸可遊覽石壁崖、海蝕石群、鐵砧石、中離洞、白雲岩、東岩等名勝,還可到寶慶寺禮佛。梅林湖水深達10米,水面澄碧,湖中盛產銀魚和鳳尾絲魚。如今,湖邊綠禾如茵,稻寂飄香,湖碧水澄,湖山相映成趣,景色秀麗,不失為旅遊勝地。
早在6000年前,梅林湖一帶處於海灣之中。由於韓江沖積和桑浦山泥沙風化聚集,2000年前,這裡已形成陸地。經過海浪侵蝕,梅林湖西北的牛頭山南麓,形成千姿百態的古海蝕石。現存的海蝕石,散落於山麓、田野之間,呈蘑菇、海豚、羊頭、鯉魚、海龜、船帆、蛤煌等形狀。梅林湖畔的這些古海蝕石,是研究潮州沿海地形變化的重要歷史資料。
從汕頭市區到梅林湖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庵埠鎮的潮安大道左拐進入庵鳳路後經過薛隴村到梅林湖;另一條是從梅林湖西側的安揭公路至揭東縣地都鎮溪明村界碑右拐進入梅林湖。不過由於梅林湖尚沒有開發旅遊,兩條路線均系田間小路,狹窄且崎嶇,較為難走。

景點介紹

白雲岩
梅林湖--白雲岩梅林湖--白雲岩
位於潮州市桑埔山,白雲岩曾是薛隴村第二世祖,宋朝嘉定辛未科進士薛洪鼎,別號雲岩山人讀書之所在,後因登宋不仕,於寶慶三年藏修白雲岩,遂闢為佛門聖地。岩石洞內長約500米,寬20米,高8米,佛堂中央設有大雄寶殿,左右則是金碧輝煌的十八羅漢,而以大雄寶殿的左邊有一尊雕刻在石壁上的臥姿金身彌勒佛。白雲岩是一塊陡峭險峻的巨石,站在上面有“絕壁納雙踵,白雲埋半腰”的感慨。透過蔭翳深邃的參天樹木,整座桑浦山脈的秀色盡收眼底。
海蝕石群
梅林湖--海蝕石群梅林湖--海蝕石群
梅林湖潮安海蝕地貌位於潮安縣城庵埠鎮西南約3公里的小桑浦山南段梅林湖風景區。梅林湖是我省有數的內海湖泊,是一個古代瀉湖,在全新世期韓江三角洲發育過程中,水下沙洲逐漸增高形成砂堤,將海岸線的淺水與外海隔開而形成。湖區在晚全新世期的沉積有百餘米厚,在湖的西岸地下4至5米深處,曾發現有人類活動的古文化層和貝丘遺址,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石器、陶瓷、骨器和大量貝殼,這是先民海邊採食貝殼的遺址,見證了韓江三角洲地理演變的歷史。
古瀉湖和古海蝕石群相伴出現是不多見的地理現象,是海際變遷的直接證據。分布密集、保存較好的古海蝕石群,顯示了大海波浪對海岸花崗岩強烈的侵蝕作用,記錄了古代海平面的變化情況;古代瀉湖的遺址是潮汕平原滄海桑田的歷史記錄;壯觀的花崗岩風化地貌,是典型的風化作用地質遺產。在一個不大的範圍內有著如此多的地質遺址,而且關係密切,在我省是絕無僅有的,在全國也是比較罕見的。梅林湖古海灣

梅林湖古海灣位於庵埠彩塘到金石地區,有因地殼上升而顯露的古代海蝕地貌,有奇形怪狀的石林,似企鵝、田鼠、海狗、蛤蟆等,為國內罕見,具有科學考察價值。

桑浦紀勝

桑浦山在城西南約二十公里處,周圍約二十七公里,地跨揭陽、澄海。在潮州境內者有宗山、厚牛山、獅子山、西山、中離山、龍坑山、莊隴山等。桑浦山早在明代已是有名的遊覽勝地,明季本《詠中離山》詩云:“覽遍離山好洞天,杖藜到處盡雲煙。此日中離藏修地,應作人間勝跡傳。”

甘露寺
梅林湖--甘露寺梅林湖--甘露寺
甘露寺在潮安縣甘露寺獅子岩,是潮州最大的天然石窟寺。甘露寺也稱甘露岩,相傳有孝子廬墓在此而甘露降臨,因此以甘露寺為岩寺命名。明代稱玉簡書院,工部侍郎陳一松曾在此講學。明萬曆末年,潮州知府賈宗悌、同知莫天麒曾主持修造,後代仍有人續修。梅林湖在山下登360餘級石階方可到達甘露寺,寺在狀如獅子巨口的石洞中,寺頂是巨大的天然石板,石平如削,固如金磐,蔚為奇觀。寺壁摩崖石刻有清同治林大銓"甘露寺縹緲雲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的題贊。寺門由三塊巨石迭構成一個"品"字,門額上"玉簡書院"字跡尚存,"甘露寺"勒石還在。踏進寺的二門,左右是二大金剛,進偏殿,中間是釋迦牟尼,兩旁為十八羅漢,正殿是依石鑿就的彌勒佛像一尊,袒胸露臂,大肚深臍,笑逐顏開,造型優美,雕像高2。55米,寬4。15米。傳說到扶貧濟困之時,石佛肚臍能出米,所以有"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的神話。寺北面半山石下有山泉,泉水秋冬不竭,清洌甘甜,古稱"甘露湧泉"。寺中有"萬壽雲宮"、"威靈寶障"、"天竺源流"等摩崖石刻多處,石刻字字遒勁,骨力深藏。甘露寺石佛

梅林湖像高2.55米,寬4.15米,依石鑿就,神態自若。相傳古代梅林湖常有米船沉沒,石佛的肚臍卻常流出白米以供客餐,後有貪心守僧鑿闊臍眼,米遂不出。

鐵砧石

從梅林湖西登岸,經過石壁崖,游賞一線天,仰望“孫悟空”石,遙望豬頭洞,初入佳境。行行來到牛頭山,山脈從揭東縣伸入,以狀似牛頭得名。抬頭望,一巨石凌空聳立,這便是經常出現在《庵埠新聞》序景中的鐵砧石。這是一塊風蝕花崗岩,它上大下小,頂面略平,酷似打鐵的砧。這“鐵砧”頭重腳輕,一面又瀕臨峽谷,卻能穩立在另一塊巨石上,真是奇觀。1985年,《庵埠志》編寫組在薛隴薛紹明的幫助下,對鐵砧石進行實地測量,測出高9.4米,中圍15米,下圍10.2米的數據。傳說仙人常來這裡打鐵,鐵屑橫飛,有的便落在東鳳陳氏祠堂前,把這塊石說得十分神奇。

陳氏大宗廟

在官塘鎮巷下管理區。系宋元符年間,潮州府海陽知縣陳坦所建。
陳氏大宗廟為三進院落,並逐進升高,氣勢十分雄偉。廟額及對聯為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錦所題。

從熙公祠

位於梅林湖北岸的彩塘鎮金砂鄉。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月治九年(1870年)整座建築富麗堂皇、美輪美奐,房頂屋檐樑柱上極盡潮州木雕工藝之能事,最負盛名的藝術精華是祠堂門樓石壁上的四屏精美石雕,石雕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士農工商、漁樵耕讀等內容,所有人物、景物均用雕刻細微的石線條表現出來,人物面部表情、衣褶動作通過匠師們精細的刀工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其刻畫的準確和形象生動的程度令行家折服,足見匠師精深的藝術造詣。其中尤以牧童手中的牽牛繩和漁人手中的漁網工藝最為精湛,“牽牛繩”以鏤空手法雕刻,長約5厘米,只有火柴枝大小,雕刻之難度極高,為此,“牽牛繩”以其精緻、逼真、巧奪天工令人叫絕,聞名遐邇

景區特色

梅林湖風景區中,古瀉湖與古海蝕石共生共處,像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梅林湖畔密集地分布著保存完好的古海蝕石群,顯示了遠古時代大海波浪對海岸花崗岩的偉大的海蝕力量,記錄了古潮州灣的海平面變化及地質變遷。這裡的花崗岩經海浪長期的咬蝕,外觀千姿百態、古靈精怪,有的狀似海龜,有的狀似猿猴,有的如一隻大手掌,或者如小狗、如奔兔、如雄鷹、如蝸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梅林湖北面山脊上有一塊巨大的風動石,遠望其外觀似鐵匠打鐵用的鐵砧,當地人稱之為“鐵砧石”。“鐵砧石”高約10米,大頭細身、頭重腳輕,但卻有驚無險地屹立於山之巔,歷幾千年任風吹雨打而穩若泰山。
梅林湖西北岸有一座怪石嶙峋的牛頭山,遠眺活像一頭大水牛打坐于田間打盹反芻。牛頭山高35米,是典型的三級海蝕階地。牛頭山南麓有一座梅林湖人開辦的休閒農莊,薛姓的老闆頗具眼光與膽略,率先在梅林湖畔辦起了休閒旅遊產業。這裡有荷塘、菱角池,池塘邊建有釣魚台供遊人垂釣,還有獨具鄉土特色的茅草屋供遊人聚會品茗、燒烤休閒。這裡可吃到梅林湖中盛產的石螺、蜆、野生湖蝦及湖魚,有銀魚、鳳尾魚、草魚、鯉魚、甲魚、泥鰍、劃鼠、烏耳鰻等,還有放養於湖區的雞、鴨、鵝,肉味鮮甜肉質嫩滑。湖區農田自產的番薯、菱角、蓮藕及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還有剛碾的新米飯香氣四溢,而羊桃、油甘、荔枝、龍眼、木仔等季節佳果更是任君品嘗。臭花(也稱狗屎花)燉雞、鴨湯是梅林湖人的傳統藥膳燉品,既清熱解毒,又補身護膚,珍饈美餚琳琅滿目。
梅林湖畔有始建於宋寶慶三年,至今近800年的白雲岩禪寺以及湖光禪寺。
梅林湖四季的景色各具其風韻,春之梅林湖梅花、桃花、李花及各種多不勝數的野花競相開放,花香是春的信使,芬芳誘人,香飄四方,花叢中鳥雀喳喳,而花之奼紫嫣紅更是嬌艷動人;夏之梅林湖綠禾如茵、湖山相映、澄水碧湖;秋之梅林湖稻浪泛金、稻菽飄香、秋實纍纍、湖光皓月;冬之梅林湖則是四野靜寂、稻茬遍野、雞鴨相逐、鷺鳥競翔,還有田野里悠然覓食的點點牛影。有如蘇軾《墨花》一詩:“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將水牛喻為黑牡丹,以詩作畫,筆法絕妙。好一幅梅林湖“黑牡丹盛放”圖景,好一派湖光山色!

氣候環境

該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度,最高溫度39.6度,最低溫度-0.5度。年平均降雨量1668毫米,多集中於四至六月份。全年無霜期在丘陵,平原為347天。

景區特產

楓溪陶瓷
潮州生產陶瓷始於新石器時代;到了兩晉、南北朝,逐步趨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窯;北宋,古城東郊的筆架山,出現了“百窯村”;明時,海陽縣的楓溪逐步成為新的陶瓷生產基地,饒平縣九村的陶瓷生產也具有一定規模。現在,潮州的陶瓷主要產地有楓溪、古巷、鳳塘、浮洋瓷區和饒平三饒、新豐等地瓷區。瓷製品除日用瓷、衛生瓷,以及工藝瓷等6000多樣花色品種。潮州陶瓷的裝飾,有潮彩、粉彩、釉下彩、貼花、印花、裝飾土等。潮州陶瓷製品遠銷歐、美、亞8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深受歡迎。1978年10月,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朝鮮時,便以楓溪產的1.2米高的層鏤空“友誼”通花瓶作為珍貴禮品送給金日成主席。建於楓溪區的“南國瓷鄉陳列館”,陳列的產品集中了大部分楓溪陶瓷的精品,是楓溪陶瓷傳統藝術的縮影。國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對楓溪陶瓷給予很高的評價。

景區美食

承潮金如意
顧名思義,此菜的外觀看上去像金色的如意一樣黃燦燦的煞是好看,晶瑩澄亮的令人自然有一嘗為快的衝動。金如意入口則外酥內滑,肉味鮮甜,微微帶汁,極為爽口。原來金如意裡面主要是新鮮的蝦肉、蟹肉,手工精製而成。此菜的營養價值高,且易消化,吃多了也不覺膩,是承潮的獨家特色菜。
鮑汁墨魚
由靚湯熬制而成的鮑汁浸味十足,而墨魚片本就清淡滑膩,合味更加新鮮香美,吃完墨魚片後再用花椰菜點蘸鮑汁收尾,口感香脆清爽。
濃湯野山菌
里有鮑魚菇、牛肝菌、珍珠菌、芹菜等,濃淡適宜,其色如奶,湯稠而透亮,清香撲鼻,口味則如其形般鮮美可口。
當然,像潮州滷味、潮州小吃這些有名的菜餚自是百吃不厭,來就餐的客人必要一嘗為快。據“承潮”酒家師傅介紹,“承潮”向顧客提供的宵夜多為清淡滋補品種,例如燕窩粥、沙鍋粥、潮式菜湯,提倡健康餐飲的“承潮”並不是太推崇煎、炸、炒的大魚大肉菜式。

潮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