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寺[廣東省潮州市]

南岩寺[廣東省潮州市]

南岩寺位於潮州西湖山西麓,坐北面南,故稱南岩,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葫蘆山摩崖石刻集中處所。周際上下,怪石崢嶸,遍刻古代名人題詠;林木蒼鬱,環境恬靜而清幽;寺之後壁有巨石蓋上而砥下,構成天然石洞,可坐百數十人。登頂四顧:古城山水,萬家煙火,繡壤縱橫,盡收眼底。沿西園路石磴蜿蜒而上,南岩寺的紺宇丹樓,聳立於林石之間,與嵐光湖影相映成文,向為仕紳文人雅集暢懷之所,乃蒞潮觀光朝聖、遊人香客必到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南岩寺位於城區葫蘆山西側,坐落在葫蘆山南岩,寺內又有天然岩洞,故稱南岩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歷代屢有修葺。至“文革”期間,此寺曾遭破壞,佛像蕩然無存。1987年,地方政府在原址重建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南岩寺朱牆金瓦,古樸典雅,依山傍水,綠樹相映,與怪石嶙峋的南岩及摩崖石刻渾然一體,成為古城潮州的又一文物景點。

歷史沿革

南岩寺南岩寺
據《海陽縣誌》記載:南岩古時乃榛莽之所,狐兔穴居之地,明代萬曆22年甲午(公元1594),邑人章曰慎始辟其地,“的址翦蕪,鳩材諏吉,重瓦屋於前,略如石屋制”、“雜植松竹花卉,與山花掩映左右”、“郡侯徐一唯大書「南岩」其上”、又“穿一徑通絕頂,為「讀書山房」,有天門、天池、最高亭、四望台諸處”。“發岩谷之幽光,賡考之餘響,自是遠邇聞之”。
明代天啟四年(公元1624)。邑人陳廷策於是地“塑金身集龍象靜室數十椽、置僧田若干畝”,遂成為“西園之鷲嶺,馬祖之叢林”,“擅一郡之勝”。崇禎年間,郡賢陳覲墀於此闢室置產,敬建精舍,禮佛齋僧。
清代康熙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知府林杭學同山主鄉紳陳衍虞重修,增其舊制;清代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1775),知縣范同治再次進行重修,由是湖山勝景、梵宇琳宮為之改觀,南岩寺遊人如鯽,正如碑文所載:“車舟之侶,履之儔,粉黛作隊,茜袂來游。”極一時之盛。
然因滄桑變易,天災人禍,於抗日戰爭時,南岩寺慘遭破壞,至1949年潮州市解放,已殿舍盡圮,佛像無存,僧人星散,成為荒蕪之所;文革期間,山崖石刻炸毀達數十處,天然石洞劈去大半,幾不成形,鮮有人至。
直至1985年,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實,僧人釋若勤發心重興,向海外僑胞、十方善信募化,得香港林秀珍女士鼎力資助,鳩工庀材,重建大雄寶殿、山門、客堂、祖堂,復將岩洞加以整修,供奉觀音菩薩聖像,重塑華嚴三聖、十八羅漢金身,暮鼓晨鐘復響,梵音松濤同唱,十方香客雲來。1992年吳俊森居士發起,集眾善信資財,增建祖師塔、功德堂、齋堂、僧舍;1997年香港蔡儒添先生等檀越,樂施淨財,敬建登寺石徑和寺前護欄石壁……南岩寺形勝,倍勝往昔。原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定持法師撰聯贊曰:
“南國好風光,鳥語松濤皆梵唄;岩阿饒靜趣,山明水秀盡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