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風景區[遼寧省朝陽市景區]

鳳凰山風景區[遼寧省朝陽市景區]

朝陽鳳凰山古稱龍山,清初改為鳳凰山,坐落於朝陽郊區大凌河東6公里處,其山勢為東南——西北走向,整個山體占地60平方公里,最高朝陽鳳凰山峰海拔660米。

基本信息

地理

鳳凰山的自然景觀也十分豐富。鳳凰山有林地面積1,656.5公頃,風景遊覽區植被覆蓋率近90%。主要喬木有油松、側柏、蒙古作、蒙椴、黃榆、刺槐、山杏等,主要灌木有荊條、紫丁香、小葉白臘樹等。

鳳凰山不僅林密,而且多有峻岭奇石。其山勢巍峨,群峰迴翔,峭崖層出,構成了諸多自然景觀。現已發掘27處。有福德之源景區,天涯海角景區,高山流水景區,丹鳳朝陽景區。還有雙乳峰,華忙問路,睡佛,通幽洞,象鼻峰,鯨魚峰等諸多景觀。  

建築 

鳳凰山風景區鳳凰山風景區

朝陽鳳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蹟於一地的歷史名山。現存的主要文物古蹟有:延壽寺、天慶寺、雲接寺、華嚴寺、臥佛洞。

延壽寺原名報恩寺,俗稱下寺,始建於遼代,清代康熙年間重修,乾隆年間改名延壽寺。建築面積為一千多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前向後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地藏王菩薩殿、大雄寶殿、王靈宮殿、藏經樓,東西兩側建築對稱,從前向後依次為東西配房、東西配殿、夫帝殿與藥王殿。天慶寺俗稱小西寺,原是一組俏美的遼代建築群,後經清代維修,得以保存。

雲接寺原名華雲寺,俗稱中寺,聞名遐邇的摩雲塔就在其中,是鳳凰山上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寺院。華嚴寺俗稱上寺,始建於遼代壽昌年間,清代順治年間重修。華嚴寺廟宇建築,隨山就勢,參差錯落,別具風格,其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甚為壯觀。現華嚴寺已不復存在,在凌霄塔基上,已建成一座仿古式氣象雷達塔。臥佛洞別名朝陽洞,是一處天然洞穴,背靠萬丈峭壁,前臨十丈深壑。洞中的釋迦牟尼像是1992年重新雕制的,像長3.2米,堪稱遼寧之最,素有鳳凰山“山魂”之稱。

此外,鳳凰山還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寶塔湧泉、古井聖水、海昌墓塔、摩崖佛龕、倒觀音、降香十八盤等古蹟景點,分布於鳳凰山遊覽區內。

景點

長城尋古

鳳凰山風景區鳳凰山風景區

鳳凰山齊國古城堡,是齊內長城(南長城為轆轤嶺長城)的戰略要塞,它似巨龍,盤曲蜿蜒於溝壑 、山顛,古樸渾厚,雄偉壯觀。據考,該城約建於春秋時的齊景公(公元前547-489年在位)時期,它是齊長城的三個最大城堡之一(其餘為杜家莊大弁山城堡)。山巔平疇數里,青色巨石壘砌成巨大邊牆,城內斷垣殘壘點綴著蒼松翠柏,城外千畝草甸,怪石撲臥,顯得古樸蒼涼。遊人至此,探齊國之文化,賞草甸之風光,夜餐露宿,觸景生情,遙想當年齊國將士,矛戈撞擊的軍隊演練,夕陽秋色,落木瀟瀟,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愜意舒暢,別有一番情趣。

萬松疊翠

鳳凰山雄渾的山體,拱起渾圓的絕頂,山上松柏萬株“蟠屈掩翳,望如翠屏(見《康熙臨朐縣誌》)”。南望壁立千仞,北眺漫延開闊。自南麓,登千餘級連雲棧道,過南天門,可達峰頂。山巔檜松掩映,遮天蔽日,千年古木,千姿萬狀。風暢日麗,清幽寧靜,時見松鼠戲斗,雉雞啾鳴。松濤徐徐,淡香撲鼻,大氣清新。登絕頂遠眺“二水(指大石水和玉泉水)燕尾之交,委曲容於其下,仿佛巫峽寒江矣(明朝進士傅國評玉泉山語])”。長城逶迤遠去,似龍騰虎躍,壯觀異常,遊人至此如入仙境,流連忘返。

雲龍三顯

鳳凰山齊長城古堡內,有一大型青石(石灰石),似一巨壁橫立於大城中心。石質光滑柔潤,寬大、方正,給人以光明厚重之感。奇特的是石的正面,布滿帶金絲的美麗花紋,若龍猶鳳,在“雲”中各具神韻。據傳,此石,天每欲雨,則全石濕潤,似水洗過,花紋更加清晰;小雨中,水點擊石,見金線亂飛;雨霽天將晴時,石上花紋,時隱時現,圖案十分逼真。人們稱其為“雲龍三顯”,奇觀天成,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這個齊長城大型城堡,當時能屯兵近萬,那時科學不發達,天氣不能預報,守城將士們,就是靠這塊靈石預測陰晴,以避天災。

紅葉燦霞  

鳳凰山以西,懸崖之下,坡麓漫延數里,黃櫨遍布,間有雜木。春則櫨絨花溢,枝葉蔥蘢;秋則霜打櫨林,潑染山紅,凝丹嵌黛,燦霞麗彩,秀梅如畫。每值夕陽將下,有人自望霞嶺(位於村國小西北),東眺,但見紅霞盈目,赤彩耀丹,彤練緲秀,紅映數里,真乃“京郊紅香山,香山愧不如矣!”

古洞藏珍

鳳凰山陽,穹崖撐雲,壁立千仞,千年古柏,雜生崖間,千姿萬狀。名花異木,驚奇鬥豔。“青石崆峒,懸表天半,游其上者,凌霄掬日,星餐雲臥,迥出塵外(見《康熙臨朐縣誌》)“。最為奇特的是崖間古洞穴,府、縣舊志均有記載,且故事傳說眾多。洞穴十數,著者有四。一曰絲窠洞,“廣容數百人,幽深莫測”,高懸雲天,居諸洞之首;一名花洞,又名玉皇洞,因洞作閣(即玉皇閣),上塑神像,洞上復以殿宇;一名老洞,在山東偏中,有石灶、石床,人謂是孫臏修煉之所矣。南峰(二郎山)之陰,玉泉水稍上亦有數洞,最著名者為“臥牛洞,廓為巨室,傳為孫臏飼牛與此,故名“,史稱“孫臏臥牛洞”。洞邊青石之上牛蹄印清晰可辨,天工造化,惟妙惟肖,可謂神奇。還有布袋洞、斗洞……洞洞皆有美麗的傳說、誘人的珍藏。凡著名之洞,洞口皆有營造,或廊、或棧、或殿、或閣,棧道相連,玲瓏縹緲,誘人探攬。崖間錯落有致的建有藥王殿、碧霞祠、玉皇閣、關帝廟等佛道建築,每年正月、六月、九月各初九日為廟祭盛會。寺廟文化,祭祀民俗,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南屏霽雪  

鳳凰山南峰,玉泉水之陰,有一扇狀崖壁,崖間,古柏疏掛,灌木稀垂。自山陽南眺,似錦屏駢立秀峙“朱雀”,史稱南屏山,每當冬雪初霽,蒼蒼古柏,瓊崖嵌綠;瑩瑩玉嶺黛燃銀裝。為鳳凰山冬季賞雪佳處,遊人至此,盪塵滌慮,煩惱頓消。

佛奠石林  

南屏山之上,二郎頂之陰,怪石嶙峋,類獅若虎,似象猶龍,千姿百態,形成一獨具特色的小石林。其東端有巨石,大石托起橢圓形的小石。山下(二橋之西)自東北向上眺望,恰似一巨型立佛奠立石林,面對鳳凰山。山下有仄徑蜿蜒而上,過南屏山可直達石林,遊人可由石林達二郎頂,俯瞰包攬景區風光。

象飲玉泉

二郎山東峰,突起的峰頂,延伸出一小段山樑,緩緩東北行,而達玉泉水。細細觀賞,即可發現峰頂恰似巨象的頭部,山樑酷似象鼻,直延山下,如大象酣飲玉泉。遊人立於鳳凰山腰碧霞祠處,東南而望,即可發現這一奇特秀麗的地貌奇觀,因此歷史上也稱二郎山(以道教名)東峰為“玉象山”(以佛教名)。

德厚名芳  

玉泉山之名自明朝《嘉靖志》有載,至今已近500年。《臨朐光緒志》記錄最詳:“玉泉山,舊志名絲窩(應為‘窠’音科,因其音近,訛為‘窩’字)山,沿俗稱也,山下有泉,曰玉泉,其名的於此。”絲者,多也;窠者,穴也,穴者,洞也,此謂該山洞穴之多。絲窠河、絲窠莊因此得名。玉泉在象鼻嶺下,夏日碧水噴涌,若珠類玉,如浪似雪,聲聞數里。僅玉泉山之名即誘人嚮往,其風光秀麗,雄偉壯觀,歷史上即聞名遐邇。這裡自古即為著名的戰略要地,自周朝至現代2500餘年,多被歷代政治家和軍事家所重。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元帥亦選中這方寶地(在山南部遠的文壇村)為臨朐和南麻兩大戰役的指揮部駐所(前期)。我英雄的華野部隊在玉泉山和嵩山這一要塞阻敵打援,玉泉屏障,立下殊功,更巧合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為拍《南征北戰》,慧眼識珠的導演,又選中英雄部隊浴血奮戰的玉泉山為“鳳凰山”,從此“玉泉”為“鳳凰”所用。《南征北戰》是以崇高的思想內涵,精湛的表演技藝,真實反映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赫赫戰功、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著名影片。因此,在廣大民眾中,玉泉山即被“鳳凰山”所代替。

據臨朐《舊志》載,在鳳凰山周圍二十餘里內,有大小同名山四座,且久有其名,但得名最晚(當代易名)且最為著名者即為此山,人心所向之魅力為該山的厚德所贏!這一現象值得探索。[5]

特產

鳳凰山風景區鳳凰山風景區

綠色天然中草藥  

主要當地所出產的主要中草藥材,三岔鄉多產野生中藥材,主要種類有桔梗(乾、鮮)、魯山參、何首烏、照山白、沂蒙全蠍、蠍子草、胡、黃芪、地八坐、苦參、萱草根、酸棗、野山藥等200餘種。必須對這些中草藥材加以本土化色彩的精美包裝,並分類組合推出。

養生保健類  

根據中醫學的原理對傳統中草藥(以三岔鄉出產的為主)進行深度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藥膳、藥茶、藥酒、藥飲、藥粥等系列食品或飲品(見規劃附屬檔案),在原有桔梗菜的基礎上策劃製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桔梗宴和中藥宴,擴大原有蠍系列產品(沂蒙全蠍酒、蠍精口服液全蠍液生膠囊、龍蠍酒等),與旅遊功能加以結合。

鳳凰山野生玉竹茶素有“亞洲人參”的美譽,玉竹的藥用價值十分廣泛,有降血糖,潤澤皮膚,減肥排毒,養陰潤燥清肺的功效。

地方果品與食品  

開發桃子(取名為“藥王山壽桃”)、山楂、梨、柿子、杏、酸棗、大棗、葡萄、桑葚,以及加工製品,包括柿餅、栗子粉、山楂乾、梨餅、果汁等製成品;用綠色原料製作的各類食品,包括煎餅、窩頭、地瓜乾苯雞蛋(塗上紅色,即長壽紅蛋)、真空包裝的山野菜等。

鳳凰山原野雞是採用鳳凰山優良散養活山雞宰殺為原料,輔以食鹽和多種天然佐料及陳年循環老湯用傳統正宗融現代化為一體精製而成。具有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皮爽骨香、食而不膩等特點,是旅遊、宴席、饋贈親朋之上等佳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